1911年的春天,萬象更新,草長鶯飛。在韶山衝通往湘潭縣城的道路上,匆匆行進著一個肩挑行李的少年。這個少年,就是18歲的毛澤東。
原來,毛澤東在東山學堂學了半年之後,東山小學堂的賀嵐岡老師應聘到長沙的湘鄉駐省中學任教。因為毛澤東成績優異,賀老師願意帶他前往讀書。
毛澤東挑著行李,從家裏步行到湘潭縣城,然後擠進了湘江上小火輪的三等艙裏。他的心裏十分興奮:長沙城裏一定十分熱鬧,那裏一定會有許多他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事情,在那裏他一定會學到許多新的知識。
毛澤東很順利地邁進了“駐省湘鄉中學”的門檻,他被學校錄取了。
成為省城裏的中學生之後,毛澤東更加刻苦認真地學習,同時也更加密切地關心國家大事,注視著社會動態。毛澤東初到長沙時,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夜。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反對封建專製的鬥爭屢仆屢起,英勇激烈,這深深地影響和吸引著毛澤東,使他很快地卷入了辛亥革命的浪潮。
在這裏,毛澤東第一次看到了著名的同盟會會員宋教仁、於右任主編的《民立報》,成為它的熱心讀者,接觸到許多革命言論。報紙上宣傳的挽救時局、號召革命的主張使他激動不已,報紙上登載的革命黨人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深深地感染著他。
有一天,他從《民立報》上看到革命黨人黃興在廣州領導反清起義和參加起義的七十二位革命誌士在黃花崗不幸陣亡、英勇犧牲的消息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後來回憶說:“1911年4月27日,黃興在廣州起事,全國震動。消息到湘,學生界中之抱革命主義者,已躍躍欲試。”
毛澤東就是這“躍躍欲試”者當中的一個。一天,他寫了一篇文章,貼在學校的牆上,公開提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組建民國新政府,把孫中山從日本請回來做新政府的總統,康有為當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公開表達他的政見,盡管他當時這種構想還很幼稚,連孫中山和康梁之間政治主張的分歧也不太清楚。
這時候,他已經從《民立報》等革命宣傳品中,了解了孫中山和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這年4月,清政府屈從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壓力,頒布了所謂的“鐵路國有”政策。其實質是要把漢口到四川和漢口到廣州兩條鐵路的修築權,從民族資本家手中奪回,再拱手送給帝國主義。
清政府的賣國陰謀遭到了全國人民的激烈反對,在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領導下,很多地方都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同時還開展了更為激進的立憲運動和請開國會運動。湖南各界也紛紛行動起來,卷入了反對封建專製的浪潮。知識階層走在運動的前頭,表現也最為激烈。例如徐特立先生,就曾割破手指,寫下血書,要求召開國會。學生們的情緒更為激憤,紛紛倡議罷課,到處開會演說。由於受到反動勢力的阻撓和破壞,他們無法公開召開會議,就秘密召開,在城裏召開會議不行,他們就聚集到城外的嶽麓山頭。此外,他們還通過辦夜校、出小冊子等辦法,向人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號召人民群眾起來推翻腐朽沒落的清王朝,打倒反動的封建專製製度。毛澤東懷著高度的熱情,精神抖擻地參加了革命的學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