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一師是個好學校”(1 / 2)

正當毛澤東在定王台圖書館興致勃勃地過著自修讀書的時候,新的問題出現了。首先是父親不肯供給學費,生計成了問題。這是因為毛順生覺得兒子在省城既不進學校,又不謀職業,發展下去不可想象,因而不能再給他接濟。二是住處也成了問題。湘鄉會館除了住有許多學生外,還住有不少被遣散的士兵,他們經常尋釁滋事,打架鬥毆,搞得會館不得安寧。這裏再也不能住下去了。毛澤東必須另找棲身之處。看來繼續自修的路是走不通了,毛澤東必須另想辦法。

一天,毛澤東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廣告:“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招生!”招生廣告上說,本校不收學費和膳食求費,學生畢業之後為教育服務。廣告上還強調說,“教育乃立國之本”,歡迎有誌報效國家的青年前來投考本校,以獻身於教育事業。

看到這則廣告,毛澤東心裏十分高興。師範學校的招生條件,正適合於他這樣的勞動人民的子弟,而且還能解他燃眉之急。另外,從前途考慮,他覺得自己的氣質也最適宜教書。毛澤東的兩個朋友也都極力勸他報考第四師範,並希望他幫助他們一起考取。毛澤東把這個情況寫信告訴了家裏,家裏人也十分讚成。於是,毛澤東和他的兩個朋友。都去投考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他除了寫自己的論文外,還替兩個好友各寫了一篇。結果三個人全被錄取了,大家高興得不得了。很多年之後,毛澤東說到這件事時,還開玩笑地說他自己考取了三通。

1914年春,第四師範合並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毛澤東的學習條件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這裏環境優雅,校舍寬敞,藏書豐富,更重要的是,還有許多德高望重、學識淵博、思想開放的好老師。當時中等師範的學製是預科1年,本科4年。毛澤東在考入第四師範學校,讀完了1年預科後,並入第一師範學校。但由於四師是春季始業,一師是秋季始業,所以毛澤東到一師後,仍被編入預科3班,重讀預科半年。到1914年秋,他被編入一師的本科第8班。

進入一師後,毛澤東充分利用這裏的良好條件,更加刻苦認真地發憤讀書。這時候,他讀書的目的已經十分明確,就是為救國救民而儲才儲能,就是要探求人生的真諦和救國救民的根本途徑。他主張青年人要有高尚的理想、遠大的誌向,而人之所謂立誌,就是要追求真理,為實現真理而鬥爭。他認為“終身未得”真理,就是“終身無誌”。他覺得青年人應當從國家及天下大事著眼,把自己的學習與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聯係起來。他和同學們共同勉勵,為挽救中國之危亡,為建設中國未來而儲才儲能,要做確有真才實學的救國“奇傑”,不做“金玉其外,不學無術,專為自己而生活的小人”。他與朋友們約定“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男女之間的問題,不談家庭瑣事。他覺得應當談論和關心的是大事,即“人的天性,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宇宙”。

從救國救民、儲才儲能的目的出發,毛澤東學習十分刻苦認真。每天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舍他都早早起床,做完冷水浴或其他運動之後,就開始讀英語,從上午8時到下午3時都在教室學習。上課時,他總是端坐靜聽,認真思考和做筆記。課餘時間也沒有絲毫鬆懈,或是到閱覽室看書,或是找老師請教,或是找同學討論,從來都不閑著。晚上熄燈之後,他就到茶爐室或走廊裏,借著微弱的燈光讀書。為了看書方便,他還自備了一盞燈放在床頭,下麵墊上一節竹筒,常常坐在床上看書,有時甚至徹夜不眠。為了鍛煉自己在各種環境下讀書和思考的能力,毛澤東有時隻身到學校後山的妙高峰上“靜中求學”;有時又故意到車水馬龍、人聲嘈雜的長沙城門口“鬧中求靜”去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