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基本采用賦體寓褒獎於事跡敘述中,最後表達了作者深切的哀悼和對英靈的撫慰,是一首很有特色的挽詩。
七律 憶重慶談判
一九四五年秋
有田有地皆吾主,無法無天1是爾民。
重慶有官皆墨吏2,延安無土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鬥爭。
遍地哀鴻3滿城血,無非一念4救蒼生5。
時代背景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中國又處於戰爭與和平的十字路口。蔣介石國民黨政府一方麵加緊搶奪勝利果實,一方麵派出八十多萬軍隊瘋狂進攻各解放區。神州大地又烏雲密布。這首詩寫的是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解放戰爭的炮火大規模轟鳴之前的國內局勢,以及中國共產黨根據國內局勢所采取的基本方針。
注釋
1無法無天:目無法紀,不受約束。天,天理,道理。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該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讀書也罷了,怎麼又做出這些無法無天的事來!”
2墨吏:貪官汙吏。《左傳 昭公十四年》,“己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人不忌為賊”。杜預注:“墨,不清之稱。”
3哀鴻:哀叫的大雁。《詩經 小雅 哀雁》:“鴻雁於飛,哀鳴嗷嗷。”比喻哀傷痛號、流離失所的難民。孫中山《興中會宣言》:“朝廷則鬻爵賣官,公行賄賂,官府則剝民刮地,暴過虎狼……哀鴻遍地,民不聊生。”
4一念:一心的念頭。沈約《卻出西門行》:“一念起關山,千裏顧丘窟。”
5蒼生:本指草木生長之處,後借指老百姓。《晉書 謝安傳》:“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安石,謝安的字。
譯文
中國的廣袤大地和錦繡河山都是由中國人民來當家做主的,
一切反動派在主權大事上指手畫腳的時代即將過去。
國統區盡數是貪官汙吏,
腐敗橫行,而反觀解放區,
則是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
既然你們在虛偽的外表下做著見不得人的事情,
那麼我們就要針鋒相對,寸土必爭。
反動派和帝國主義勢力讓全中國哀鴻遍地,
隻有共產黨是為了天下蒼生而不懈地進行著奮鬥。
賞析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在中國人民麵前擺著兩條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兩種中國之命運,光明的中國之命運和黑暗的中國之命運。……或者是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中國,就是說,光明的中國,中國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國;或者是另一個小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貧弱的中國,就是說,一個老中國”(《毛澤東選集》第二版)。在兩條道路、兩種命運決戰的時刻,中共中央提出了成立聯合政府的主張,而蔣介石卻提出“不得於現政府法統之外來談改組政府的問題”,堅持獨裁。
針對這種曆史現實,毛澤東在《關於重慶談判》的報告中明確地說:國民黨的“主意老早定了,就是要消滅人民的力量,消滅我們”;“我們的方針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這首廣泛流傳的七律,就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戰略思想的充分體現。
詩的首句,莊嚴指出:中國的廣袤大地與錦繡山河,全由中國人民做主。一切反動派在這個主權大事上指手畫腳的時代即將過去。“無法無天是爾民”,反話正說。一九四五年三月一日,蔣介石說過:“共產黨交出軍隊,才有合法地位。……我們沒有交出軍隊,所以沒有合法地位,我們是‘無法無天’”。針對這種“無法無天”的指責,該詩義正詞嚴地表明:蔣介石統治下的平民百姓,就是“無法無天”。既不要蔣介石政府的“法統”,更否定蔣介石那個“一統”的天下!
頷聯將重慶與延安進行對比,勾勒出一個中國兩重天的圖景。“有官皆墨吏”,是人所共知的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現實;“無土不黃金”,則形象地謳歌了解放區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
頸聯交錯地寫敵我雙方。蔣介石為了包圍和消滅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等,切斷解放區與外地區的聯係,“炸橋挖路”,還美其名曰“為團結”。而中國共產黨則代表人民的利益要“奪地爭城”,要“針鋒相對,寸土必爭”!此聯對仗工謹,詞語鏗鏘。
末聯表明中國共產黨人“針鋒相對”的目的是要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三座大山”使得全中國“遍地哀鴻”,留給中國人民的隻有血和淚;而革命則在於喚醒民眾,讓民眾求得解放。“一念救蒼生”,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最概括又最具體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