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歲歲尋常出,獨有今年出得殊。
時代背景
此詩作於一九六O年,那一年世界上風雲變幻接連發生了幾件爆炸性新聞。按時間順序,第一件是,一架美國偵察飛機於五月一日從土耳其阿達拉美軍基地起飛,侵入蘇境縱深達二千一百公裏,被蘇空軍擊落,駕駛員被俘並對其偵探活動供認不諱。美國的飛機從一九五六年起多次入侵蘇聯領空。事實揭穿了“艾森豪威爾是和平爺爺”的胡言亂語。
第二件是,飛機入侵後,蘇聯各界紛紛舉行抗議集會,其中擁有艦艇五百四十多艘、飛機三百八十多架的黑海艦隊官兵也憤慨填膺、嚴正抗議。
第三件是,五月十六日美、英、法、蘇在巴黎舉行四國首腦會議,法國總統戴高樂宣布正式開會前,赫魯曉夫掏出事先準備的稿子,強烈要求發言,指責美國飛機入侵蘇聯,要求嚴懲這一事件的直接罪犯,並承諾今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但艾森豪威爾聽而不聞,拒絕了他的合理要求。於是赫魯曉夫氣急敗壞地退出會場。四國首腦會議因而宣告流產。
第四件重大新聞發生在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五日一二十七日。艾森豪威爾和赫魯曉夫在距美國首都一百餘公裏的總統別墅戴維營舉行會議,就東西德和柏林問題、裁軍問題、禁止核武器試驗問題、美蘇關係問題等交換意見,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的協議。但對阻撓中國解放台灣和發展自己的核武器卻達成默契。會談後,赫魯曉夫到處宣揚所謂“戴維營精神”,還鼓吹說一九六O年要成為世界上“沒有武器、沒有軍隊、沒有戰爭”的一年。
毛澤東讀到這些新聞後,在同年六月十三日寫了這首《讀報有感》。
注釋
1返故居:指“現代修正主義者”的思想回到了蘇聯“老家”。
2青雲:喻空高。司馬相如《子虛賦》:“交錯糾紛,上千青雲。”
3能言鳥:即鸚鵡。《漢書 武帝紀》:元狩二年“夏,馬生餘吾水中。南越獻馴象、能言鳥”。顏師古注:“即鸚鵡也。”這裏借指美國的偵察飛機及其駕駛員。
4黑海:為內陸海,在歐洲東南部。
5魚:借喻蘇聯的黑海艦隊。此艦隊的前身為一九=O年成立的黑海和亞速海潛艇獨立大隊,一九三五年一月改名。
6愛麗舍宮:法國總統的官邸,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愛麗舍田園廣場北側。建於一七一八年,當時稱:麓弗羅大廈。一七八八年改稱愛麗舍大廈,意思是“天國的樂土一。一八七三年起成為總統官邸。
7藏維營:美國總統的別墅,在賓夕法尼亞州。
譯文
赫魯曉夫和托洛茨基都是一類人,
都是修正主義的代言人。
他們和西方的帝國主義勢力“不和不戰”,
到底在搞什麼歪門邪道呢。
麵對蘇聯人民的正義的抗爭,
他卻依然窮兵黷武,妄想爭奪世界霸權。
他在法國的愛麗舍宮氣得嘴唇發紫,
但到了美國的戴維營,
又扮演著麵施粉黛的跳梁小醜。
國際上的新聞大事每年都有,
但是唯獨今年的這一件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賞析
此詩首聯直言赫魯曉夫乃托洛茨基一類人,借曆史上的托洛茨基為現實中的赫魯曉夫定性。“返故居”,言修正主義的陰魂又回到了蘇聯老家。“不和不戰欲何如”,以反問的句式對赫魯曉夫的外交方針作一概括性的否定。
第二聯首句,以“能言鳥”比喻飛機,以“飄下”這樣頗有氣勢的詞語,諷刺鼓吹“戴維營精神”的赫魯曉夫的美夢如肥皂泡般破滅。次句,既正麵寫蘇聯人民的正義抗議,又暗示赫魯曉夫依然在炫兵耀武,暴露其爭奪霸權的狼子野心。“青雲”與“黑海”,“能言鳥”與“憤怒魚”,自然成對,如妙手偶得。
第三聯正麵描繪赫魯曉夫的外交舞台的表演:他在法國的愛麗舍宮裏氣憤得雙唇發紫;在美國的戴維營中,扮演著麵施粉黛的跳梁小醜。這是赫魯曉夫在言行上的矛盾,也正是“不和不戰”方針的矛盾反映。
末尾以“尋常”反襯一“殊”字,加重了詩人對這些國際新聞的諷刺,更表明了對“不和不戰”方針的批判態度。這首詩融合了四條新聞,且多次將“托洛茨基”、“黑海”、“愛麗舍宮”、“戴維營”等翻譯名詞入詩,對於舊體詩來說,可說是繼梁啟超、黃遵憲之後的又一次大膽創新。
讀報有感(四)
一九六三年九月
反蘇憶昔鬧群蛙1,
今日欣看大反華。
惡煞2腐心3興鼓吹,
凶神張口吐煙霞4。
神州豈止千重惡,
赤縣原藏萬種邪。
遍找全球侵略者,
惟餘此地一孤家5。
時代背景
一九六三年七月十日蘇共中央發表了《給蘇聯各級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公然攻擊中國共產黨。
針對《公開信》從這年九月起到第二年七月,《人民日報》連續發表了九篇評論文章。與此同時,毛澤東寫了這首詩進行批評反擊,表明觀點。
注釋
1鬧群蛙:像一群青蛙在喧鬧。陸遊《宿沱江彌勒院》:“蛙吹喧孤枕,蚊雷動四廊。”
2惡煞、凶神:凶惡的鬼神。無名氏‘桃花女》:“遭這般凶神惡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3腐心:極其痛恨。《史記 刺客列傳》:“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日:‘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乃今得聞教!’”
4吐煙霞:猶吞雲吐霧。沈約《郊居賦》:“始餐霞而吐霧,終淩虛而倒景,”原指道家修煉養氣,不食人間煙火。在小說中常用以形容妖魔鬼怪作惡時的情狀。
5孤家:孤立一人。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六十五回:“到了今日,雲岫竟變成個孤家寡人了。”
譯文
以前西方的反動勢力就像
一群青蛙一樣圍攻蘇聯,
可是今天他們卻聯合起來,
把進攻的矛頭指向了新生的
社會主義中國。
他們就如同凶神惡煞一般張牙舞爪地不停叫囂。
然而真理是存在於這片神州大地的,
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始終高舉馬列主義的旗幟,
奪取最後的勝利。
賞析
這首詩首聯直敘國際政壇上“反蘇”、“反華”的局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形成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不同社會製度的陣營,蘇聯曾多次被帝國主義國家圍攻,詩用“憶昔”二字表示這類圍攻是過去的事。
然後,用“今日”二字表明“反華大合唱”是目前的國際形勢。“鬧群蛙”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各種敵對勢力的鄙夷;“欣看”的幽默口吻,暗指中國之所以遭圍攻,乃因為中國真理在握,且國力逐步強大。
這是毛澤東當時的認識。這年九月一日,他在一封信中說:“全世界反動派從去年起,咒罵我們,狗血噴頭。照我看,好得很。六億五千萬偉大人民的偉大事業,而不被帝國主義及其在各國的走狗大罵而特罵,那就是不可理解的了。他們越罵得凶,我就越高興。讓他們罵上半個世紀吧!那時再看。究竟誰敗誰勝?”這段話可作為“欣看”二字的最好注腳。它是詩人自信自強的心態的流露。
頷聯中的“惡煞”、“凶神”,均指中國的敵對勢力。這年五月六日,毛澤東在接見蘇聯等十一國代表團和駐華使節時,明確地說:“今天世界上鬼不少。西方世界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國主義,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也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反動派”。在《關於反華問題》中,毛澤東進一步具體地說:“所謂大反華,究竟是一些什麼人,有多少人呢?不過是一些西方國家的帝國主義分子,其他一些國家的反動派和半反動派,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修正主義分子和半修正主義分子,以上三類人,估計總共隻占全人類的百分之幾,例如說百分之五吧,最多不過百分之十。”
兩句詩刻畫上述三類人如凶神惡煞,張牙舞爪地叫囂不休,弄得國際舞台一片烏煙。“興鼓吹”、“吐煙霞”,極寫反華勢力一時的囂張氣焰,然而他們必得“煙散”收場,灰溜溜地碰壁而回。
頸聯,詩人再以幽默的口吻,模仿三類人的語調,剖析三類人的內心。在三類人看來,赤縣神州豈止“千重惡”,還藏著“萬種邪”。詩人借用反語,對三類人的醜惡內心作了淋漓盡致的揭露與諷刺。
末聯的“侵略者”,是三類勢力中對中國炮擊金門、中印邊界自衛反擊等正義行動的誣蔑之詞。詩人借用“遍找全球侵略者”這種詼諧的口氣,逼出“惟餘此地一孤家”的正意。詩人認為,中國人民在反華的浪潮中堅守壁壘,中國共產黨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大旗,即使是暫時的“孤家”,但前景是光明的,“勝利終是我們的”。詩人當時的堅定信念昭然可見。
他在關於國際形勢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他們反華,對於我們說來,是好事,不是壞事,證明了我們是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證明了我們的工作做得還不錯。”又在同年十二月一次講話中說:“全世界極為光明。烏雲越厚,光明越多。”孤立者並不孤,毛澤東在這樣的思想信念支撐下瀟灑地寫了“惟餘”二字。全詩在輕鬆、幽默的語調中流露出極大的憤慨和強烈的自信。
七 律 到韶山1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離別這個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別夢依稀咒逝川2,故園3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4,黑手高懸霸主鞭5。
為有犧牲多壯誌6,敢教日月換新天7。
喜看稻菽千重浪8,遍地英雄下夕煙9。
時代背景
1925年1月,毛澤東從上海回到故鄉,建立中國共產黨韶山支部,後又組織農民協會,領導故鄉人民革命。1927年1月間,毛澤東在湖南考察農民運動時,又一度回到韶山。這次回到故鄉,忙了三天三晚,曾向農民群眾作了講演,組織了幾次農民運動工作同誌座談會,聽取黨支部的彙報。他特別指出要建立農民革命武裝,隨時準備粉碎反革命破壞農民運動的陰謀。這之後,韶山一帶的農民運動更加深入發展了。三個月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四 一二”反革命事變,接著湖南反動軍閥也於5月21日在長沙突然襲擊總工會、農民協會等革命組織,逮捕屠殺革命黨人,這就是血腥的“馬日事變”。這個事變激起了廣大工農群眾的憤怒,各地立即組織起革命武裝。當時韶山也成立了農民自衛軍湘寧邊區司令部,集中一千多人的隊伍,三百多支槍,準備配合友軍,奪取長沙。由於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領導,這個革命計劃沒有成功。農民運動力量反而被反動派各個擊破。後來反動派軍隊分三路進攻韶山,農民自衛軍英勇抵抗,終因眾寡懸殊,失敗了。接著是反動派的殘酷鎮壓,許多農民領袖都壯烈犧牲了。從此,經過了十年土地革命戰爭,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終於在建國後的第十年,毛澤東才得重返故鄉一次。一別32年,故鄉的麵貌完全變了。欣今慨昔,感而賦詩。毛澤東這次返鄉,與故鄉父老歡聚暢談,人民非常激動快樂,這幾天成了韶山的真正的節日。這首七律,是25日深夜寫成的。
周立波《韶山的節日》一文記載:“在長期的、尖銳的、劇烈的革命和反革命的鬥爭中,毛澤東同誌的一家犧牲了六人。他的妻子楊開慧同誌1930年就義於長沙,那時候,她隻有29歲;他的大弟毛澤民同誌1943年被盛世才匪幫殺害於新疆,年僅47歲;小弟毛澤覃同誌1935年和國民黨匪軍作戰,陣亡於江西瑞金和福建長汀交界的地區,年僅30;小妹毛澤建同誌1929年犧牲於湖南衡山,年僅24歲;他的長子毛岸英同誌1950年殉難於抗美援朝的前線,年僅28歲;他的侄兒,也就是毛澤民同誌的兒子毛楚雄烈士1945年犧牲於湖北、陝西交界的地方,年僅18歲,還沒有到入黨的年齡。一個多麼偉大的革命的家庭,真是一門忠烈!這個可敬的家庭集中地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義烈和敢於降龍伏虎的無畏的氣概。由於這一種精神,我們親愛的祖國終於打退了侵略,擺脫了壓迫,掃滅了一切害人的精怪,像巨靈一樣地屹立在宇宙之中。‘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詩人歌詠的是一切革命的家庭,一切殉難的同誌,自然也包括了他的壯烈犧牲的可愛的家人。”
注釋
1到韶山:韶山,即韶山衝,毛澤東的故鄉,在湖南省湘潭市西北部,相傳虞舜南巡至此,演奏韶樂,因而得名。《長沙府誌》載:有韶氏三女,居山學道,有鳳凰銜天書至,女皆仙去。韶山上有鳳音亭,其南有東台、桃花洞,鬆柏蔥蘢,風景秀麗。毛澤東的故居就在韶山山麓。1927年1月,毛澤東在湖南考察農民運動時曾回到故鄉韶山。32年後,即1959年6月25日作者又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韶山,26日經過一天的活動後,這天晚上他撫今追昔,夜不能寐(mèi),直到黎明4點,寫下了這首詩。第二天下午,毛澤東離別韶山回到長沙。
2別夢依稀咒逝川:久別重歸,叉喚起了已依稀如夢的革命鬥爭和失敗的回憶,不由得詛咒逝去的黑暗、苦難歲月。別:離別。依稀:隱約,仿佛。咒(zhòu):詛咒。這裏有恨的意思。逝川:流去的河水,這裏指流逝過去的時光。《論語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故園:故鄉,指韶山。
4紅旗卷起農奴戟:紅旗,象征黨的領導。卷起:翻卷而起。農奴戟:指農民革命武裝。戟(jǐ):古代一種兵器,合矛戈為一體,可以直刺和橫擊。
5黑手高懸霸主鞭:黑手,反革命的血腥魔掌,借指反動統治者。懸:舉起。霸主鞭:指地主豪紳的反動武裝。鞭:古代一種短兵器。
6為有犧牲多壯誌:為有,因為有。多:富有,增加。
7教日月換新天:教,使,令。日月換新天:指推翻舊世界,創造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