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少事,從來急:多少,偏義複詞,單指多,即許多。急:急迫,緊急。
11天地轉:天體和地球在運轉,喻指世界在不斷發展。轉:旋轉。
12光陰迫:時間緊迫。迫:緊迫,急促。
13朝(zhāo)夕:早上和晚上。這裏指短暫的時間。
14四海翻騰雲水怒: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周都有大海環繞。“四海”等於說天下,這裏指全世界。翻騰:洶湧澎湃的樣子。雲水:偏義複詞,單指水,這裏指海水,象征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怒:憤怒,形容氣勢很盛。
15五洲震蕩風雷激:比喻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奴役人民掀起了反帝反霸的革命浪潮。五洲:指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這裏泛指全世界。震蕩:受震而搖蕩。激:激烈,急劇。
16害人蟲:即蒼蠅、螞蟻、蚍蜉等,喻指一切反動勢力。
17全無敵:完全沒有敵對勢力可以抵擋。
譯文
在茫茫的宇宙中,
有一個小小的地球之上,
有幾隻小小的蒼蠅嗡嗡地叫著。
小小的螞蟻爬上古老的槐樹,
在那槐樹上安家,並認為那是一個大國了,
小小的蚍蜉搖撼大樹談何容易,
現在的時代,
人們覺醒的力量是向霸權主義和投降變節者猛攻。
曆史上有多少事情,都不是從從容容呀,
天地星宿不停地轉動,
一萬年的時間太長久了,
一朝一夕的時間也必須力爭。
各國人民反壓迫的鬥爭正在四海濤湧而起,
五洲的山水城鎮林叢。
要全部消逝,要全部消滅,
人世間的任何力量,也無法和它抗衡。
賞析
《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誌》發表於196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是毛澤東親自審定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壓卷之作,是毛澤東詞的代表作。
這是一曲反對當時所稱的現代修正主義和一切敵對勢力的雄偉戰歌,也是一首激動人心的政治鼓動詩。作者麵對強敵的囂張氣焰,表現了“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號召革命人民齊備起,衝破修正主義的重重迷霧,堅決把反帝反修的鬥爭進行到底。
上闋分為三個層次。前五句是第一層,把當時所稱的現代修正主義和敵對勢力比作蒼蠅。“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人類居住的地球很小很小,幾個蒼蠅更是微不足道的。作者直接把敵對勢力比作蒼蠅,“碰壁”二字描寫敵對勢力的行動並不順利,而是到處碰壁。“嗡嗡叫”,以蒼蠅的嗡嗡叫形容其活動。“幾聲淒厲,幾聲抽泣”,形容其嗡嗡叫的可憐狀,以此比喻敵對勢力因反華活動失敗而傷心不已。“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兩句是第二層,把當時所稱的現代修正主義和敵對勢力比作螞蟻。作者借用《南柯太守傳》中的典故,諷刺所稱的蘇共修正主義以大國自誇,隻不過同《南柯太守傳》中的淳於棼一樣,做了一個美夢。以“蚍蜉撼樹”比喻敵對勢力的反華是自不量力。“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兩句是第三層,寫革命力量的反擊。像“蒼蠅”、“螞蟻”遭逢秋天一樣,敵對勢力的日子不好過了,革命力量予以反擊,它們已沒有力量來抵擋飛向它們的“鳴鏑”。“飛鳴鏑”比喻革命力量反擊如飛射出去的響箭。
下闋寫革命的大好形勢。也分為三層。前六句是第一層。“多少事,從來急”,“急”字是這一層的中心,貫穿於六句之中。許多革命之事都不能慢慢地進行,必須“急”。“天地轉,光陰迫”,說明“多少事,從來急”的原因,因為宇宙在不斷有規律地運轉,時間過得很快,光陰緊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是這一層次的小結。以萬年的久遠與朝夕的短暫對舉,形象地闡明了要以怎樣的精神去完成急需的革命工作。這兩句詞概括了人類從事各項工作應取的積極態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是警策之言,應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兩句是第二層,描寫世界革命運動蓬勃發展的形勢。這兩句對仗工整,氣勢磅礴,生動有力地描繪出世界人民所掀起的波瀾壯闊的革命怒潮。“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兩句是第三層,表達了作者要“掃除一切害人蟲”的決心和信心,展示了一個社會主義大國領袖的壯闊宏偉的胸懷。
全詞謀篇布局嚴謹,章法完美。上闋詩語風趣、幽默,在譏諷中略帶瀟灑。下闋詩語急速、奔放,其勢如暴風驟雨,其力如雷霆萬鈞。上闋詞適合於放慢節奏,輕聲吟詠;下闋詞則像急流直下,節奏宜短促快捷。比喻恰切生動,化用前人詩句別出新意,譏刺與幽默得心應手,也是這首詞的一個特點。
附:郭沫若原詞
滿江紅
一九六三年元旦抒懷
滄海橫流1,方2顯出英雄本色。人六億3,加強團結,堅持原則4。天垮下來擎得起5,世披靡矣扶之直6。聽雄雞一唱遍寰中7,東方白8。
太陽出9,冰山滴10;真金在11,豈銷鑠12?有雄文四卷13,為民立極14。桀犬吠堯堪笑止15,泥牛入海無消息16。迎東風革命展紅旗,乾坤赤17。
注釋
1滄海橫流:喻指反共反華逆流泛濫。滄海:大海。橫流:四處漫流。橫:不由正道。
2方:才。
3人六億:1954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人口為60193億,這裏取其整數。
4堅持原則: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原則。
5擎得起:比喻能克服困難,頂住大的壓力。擎:舉,向上托。
6世披靡矣扶之直:意思是世界潰亂衰敗了也能把它扶直起來。世:世界,世道。披靡(mǐ):潰亂,衰敗。矣:語氣助詞。之:代詞,它。直:義同“正”。
7寰中:天下,這裏指中國。
8東方白:喻指中國人民解放了。白:亮,發白。
9太陽出:喻指產生了毛澤東、毛澤東思想。
10冰山滴:喻指反動派的失敗如冰山一樣融化了。
11真金在:指真正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存在。
12豈銷爍:喻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真金不怕火燒”的真理。豈:怎麼,哪能。銷爍(shuò):熔化。
13雄文四卷:指《毛澤東選集》1-4卷。
14立極:樹立準則。立:樹立。極:最高標準,原則。
15桀犬吠堯堪笑止:這裏是說反共反華勢力對毛澤東的攻擊,就好像惡狗亂咬人一樣。桀犬吠堯:比喻惡人的走狗攻擊好人。漢代鄒陽《獄中上梁王書》:“桀之犬可使吠堯。”桀(jié):夏朝最後一位君主,以殘暴聞名。吠(fèi):狗叫。堯:古代傳說中的賢君。堪笑止:真是可笑至極。堪笑:可笑。止:語氣助詞。
16泥牛入海無消息:意思是反動勢力在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裏,跟泥牛入海一樣,杳(yǎo)無音信。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17乾坤赤:意思是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乾坤:天地,這裏指全世界。赤:紅。
雜言詩 八連頌1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好八連,天下傳。為什麼?意誌堅。
為人民,幾十年。拒2腐蝕,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連。解放軍,要學習。
全軍民;要自立3。不怕壓;不怕迫。
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4。
不怕帝,不怕賊5。奇6兒女;如鬆柏。
上參天7,傲霜雪8。紀律好;如堅壁9。
軍事好,如霹靂10。政治好,稱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11。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團結力。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時代背景
1963年4月25日,國防部批準授予駐守上海某部八連“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光榮稱號。1949年5月,這個連隊進駐上海南京路。經過14年,連隊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勤儉節約,克己奉公,熱愛人民,助人為樂。作者因此寫詩讚美他們。
注釋
1八連頌: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某部八連進駐上海最繁華的地段南京路。多年來,這個連隊的一批批幹部戰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勤儉節約,克己奉公,熱愛人民,助人為樂。保持和發揚了我黨我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讚揚。1963年4月25日,國防部批準授予這個連隊“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光榮稱號。同年八一建軍節,毛澤東同誌賦此詩對該連加以讚頌,並對全國軍民提出一係列的期望和要求。
2拒:抗、抵禦。腐蝕:指腐朽思想的侵蝕。
3全軍民、要自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這是毛澤東同誌一貫倡導的。“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澤東選集》第一卷《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4魅:精怪。
5以上“八不怕”教導全國軍民不要怕外來壓力,不怕來自外部的武裝威脅,不怕世界上一切反動勢力。另,據《新聞戰線》1988年第五期載文稱:1957年6月13日下午,毛澤東同誌和吳冷西同誌談話,倡導“五不怕”精神:一不怕被撤職,二不怕開除黨籍,三不怕老婆離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殺頭。有了這“五不怕”的準備,就敢於堅持真理了。“八不怕”指對外鬥爭原則,“五不怕”言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複雜鬥爭中堅持真理。可參看。
6奇:傑出。
7上參天:語見曹植《升天行》:“蘭桂上參天。”參天:挺拔向上,高接雲天。
8傲霜雪:傲視霜雪。鬆柏傲霜雪,化用“歲寒,乃知鬆柏之後凋也”語意。
9堅壁:堅固的營壘。
10霹靂:形容軍威;或謂用兵神速,猶迅雷之勢。王維《老將行》:“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奔騰畏蒺藜。”
11能分析:指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譯文
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名字和事跡天下傳揚,
就是因為他們意誌堅定,
幾十年為國為民,
永遠不會沾染那些腐化
墮落的舊社會風氣,
因此被稱為好八連。
我們的解放軍戰士,
都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
全國的軍民,
都應該學會自強自立,
不怕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威脅,
爭做傲霜鬥雪的參天鬆柏。
紀律嚴明,軍事過硬,
政治覺悟高,
有善於分析的好思想。
隻有軍民團結一心,
就能夠顯示出震撼世界的力量。
賞析
一九六三年,正是西方反動勢力對我國不斷侵壓和封鎖,中蘇關係急劇惡化,而國民經濟剛剛好轉的時期,毛澤東於“八 一”建軍節這天寫了這首《八連頌》,號召全體軍民向好八連學習,目的是用這個典型事例向全國人民進行“詩教”。
詩的首十句為第一層,頌揚八連指戰員幾十年來為人民服務,讚揚八連戰士意誌堅強。中十八句為詩的第二層,作者號召全國軍民要學習“好八連”,要自力更生,要有不怕一切魑魅魍魎的精神,爭做傲霜鬥雪的參天鬆柏。其中連用八個“不怕”,激情昂揚,鏗鏘有力。
這與作者一九一九年提出的“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以及一九四六年提出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戰略思想,是一脈相通的。
末十四句為詩的第三層,說明學習好八連的深遠意義,作者號召全國軍民“紀律好”、“軍事好”、“政治好”、“思想好”,並且指出,軍民團結,便能顯示出震撼天下的力量。清人沈德潛編的《古詩源》,是毛澤東常讀的選本之一。該書輯有蘇伯玉妻寫的《盤中詩》,毛澤東圈閱過多次,還用紅、藍鉛筆畫過許多記號,又在書的天頭寫著:“熟讀。”這首詩的內容與形式,引起了毛澤東的特別重視。
“在民歌和古典詩歌基礎上發展新詩。”是毛澤東於1958年時提出的。於此前後,他還提出過“從民歌中吸取養料和形式,發展為一套吸引廣大讀者的新體詩歌”。並且曾認為要依此方向努力,大約需要50年或可達到成功。這些都是毛澤東談及“發展新詩”問題時說的。這樣看來,我們實可以把這首雜言詩看作毛澤東依照自己的主張試寫的一首新體詩歌。這也是我們所見到的毛澤東唯一的一首新詩。它的特殊意義及重要價值當即在此。可惜這種試驗隻此偶一為之,漫說50年,甚至不曾看到過第二篇。這樣,便使著這首雜言詩擺在毛澤東詩詞中,顯得有些異樣、孤立,也難以就其據作實踐的原則來進行檢驗。但可作為一件珍貴的曆史文獻來傳誦。
七 律 吊羅榮桓同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