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記得當年草上飛2,紅軍隊裏每相違3。
長征不是難堪日4,戰錦方為大問題5。
斥鸚每聞欺大鳥6,昆雞常笑老鷹非7。
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時代背景
羅榮桓(1902—1963),湖南衡山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共黨員。8月,參加領導鄂南秋收暴動。9月,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曆任紅軍連、營、縱隊黨代表。1930年任紅四軍政委。1932年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1933年起,先後調任江西軍區政治部主任、紅軍總政治部巡視員等。長征後期於1935年9月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1937年任紅軍後方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曆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政委兼代理師長,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曆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東北人民解放軍政委、第四野戰軍第一政委。建國後,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在第一、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黨的七大、八大會議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黨的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他一生忠於黨,忠於人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特別是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因積勞成疾,1963年12月16日,羅榮桓不幸病逝於北京。當噩耗傳來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在開會,毛澤東帶頭起立默哀。默哀後,他說:羅榮桓同誌逝世了,一個人數十年如一日,忠於黨的路線,很不容易啊!羅榮桓同誌是很有原則的人,不背後議論人。黨內要有原則、要有原則精神。會議結束後,毛澤東親蒞醫院向羅榮桓遺體告別。本篇首次公開發表於1978年9月9日《人民日報》。
注釋
1吊羅榮桓同誌:吊唁羅榮桓同誌。1963年12月16日羅榮桓在北京逝世。毛澤東對羅榮桓一往情深,他得知羅榮桓逝世的消息後,異常悲痛,在夜不能寐(mei)的情況下寫了這首悼亡詩。由於羅榮桓曾長期同林彪共事,所以詩中提到了林彪的事。羅榮桓(1902-1963年),湖南衡山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30年起,曆任紅四軍政治委員,一軍團、江西軍區、八軍團政治部主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兼代理師長,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2記得當年草上飛:比喻紅軍在戰爭中行動迅速。這也是對羅榮桓投身革命,在山野叢林間馳騁經曆的概括。唐代黃巢《自題像》詩:“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3每相違:常有不同意見的爭論。另一種認為是說常常時聚時離。兩說都可通。違:違背,違反;不見麵,離別。
4長征不是難堪日:長征中難題的解決還沒有遇到太大的麻煩。難堪:難以忍受。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在四川、貴州境內率領中央紅軍迂回作戰,四渡赤水,並勝利地渡過金沙江,從而擺脫了圍追堵截的數十萬敵軍。在迂回過程中,部隊經常需要急行軍。林彪於同年5月寫信給中央軍委,認為毛澤東的戰術“走弓背路”要“拖垮軍隊”,要求改變軍委領導。林彪的建議被政治局會議否決。
5戰錦方為大問題:戰錦,指1948年9-10月間攻打錦州,即遼沈戰役的第一個關鍵性的大仗。毛澤東為中央軍委寫給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等的電報詳細說明了攻打錦州的重大意義,並和攻打長春的利害得失進行了比較,但林彪仍然找出種種理由來一再反對。羅榮桓是主張執行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戰略決策的,所以詩中特意提及。
6斥鸚每聞欺大鳥:斥鸚(yàn),在蓬蒿(hāo)中飛起來不過幾尺高的小雀。大鳥:鵬。《莊子 逍遙遊》載,對鵬鳥高飛九萬裏,斥鸚卻譏笑鵬鳥飛得太高,認為自己在蓬蒿中飛翔,也是飛得最好了,“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7昆雞常笑老鷹非:昆雞,也作鵑雞,一種大雞,形似鶴,貴白色。宋玉《九辯》:“昆雞啁(zhōu)折而悲鳴。”俄國克雷洛夫寓言《鷹和雞》中說,鷹因為低飛而受到雞的恥笑,認為鷹飛得跟雞一樣低。鷹答道:鷹有時比雞飛得還低,但雞永遠不能飛得像鷹那樣高。
譯文
還經常能夠回憶起曾經我們一起轉戰頻繁,
不能夠時常相見的日子。
長征的歲月對於我們來說,
並不是不堪忍受的時期,
而遼沈戰役中攻打錦州的問題才是全國戰略的關鍵。
每每能夠聽到燕雀欺侮落魄的鴻鵠,
但是今天失去你這樣一位忠誠的革命同誌,
我們在革命中遇到的問題應該向誰來征求意見呢。
賞析
這首七言挽詩,追憶了羅榮桓光彩照人的往事,讚美了羅榮桓的高度智慧和指揮才能,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羅榮桓的深切哀悼與失去親密戰友之後的痛惜之情。
首聯追憶作者與羅榮桓在紅軍時期的深厚情誼。紅軍時期兩人是親密戰友,可回憶的事一定很多,但作者隻選了兩樁事。一是概寫當年的戰鬥生活。紅軍當時轉戰頻繁,行動必須迅速,故以“草上飛”形容之。二是“紅軍隊裏每相違”,紅軍隊伍裏常有不同意見的爭論,羅榮桓總是堅定地站在毛澤東一邊,支持和執行毛澤東的正確路線和主張。另一說是兩人同在紅軍隊伍裏,卻不能經常在一起暢敘友誼,反而每每“相連”,時聚時散,每次分別都相互思念不已,這實在是令人遺憾的事。
頷聯寫解放戰爭時期羅榮桓的巨大貢獻。長征確實是人類曆史上最為艱苦的一次長途行軍,林彪曾反對毛澤東的戰略方針,但這個問題的解決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不是難以忍受的。解放戰爭時期,遼沈戰役中攻打錦州,確實關係重大。羅榮桓擁護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攻打錦州的戰略決策,並說服林彪將其付諸實踐,終於取得了“戰錦”的重大勝利。“戰錦方為大問題”,頌揚了羅榮桓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的巨大曆史功勳。另一說,“長征不是難堪日”,先說紅軍雖然曆經千辛萬苦,但終於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而“戰錦方為大問題”,是說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之後,如何克服勝利後滋長的驕傲情緒和享樂思想,防止蛻化變質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兩說都可通。
頸聯寫當時我國麵臨的國際鬥爭形勢。“斥鸚”、“昆雞”,比喻當時的美帝國主義、現代修正主義和其他反動勢力。“大鳥”、“老鷹”比喻我們的國家。作者用斥鸚嘲笑大鵬鳥的高飛,以昆雞嘲笑老鷹的高飛,非常形象地說出了我國當時所麵臨的困難處境。20世紀60年代初,國際上的帝、修、反聯合掀起一次次反華浪潮,對我國妄加“欺”、“笑”,搞封鎖,當時確實給我國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尾聯點明沉痛悼念的題意。正在我國處於困難境地的時候,羅榮桓不幸離開了人世,實在是我國人民、我們黨的重大損失。“國有疑難可問誰?”這一問句顯示出羅榮桓在毛澤東心目中十分重要的地位,更表達了作者失去這位值得信賴的戰友時極其沉痛的悼念之情。
這首詩始終圍繞“大問題”展開,回憶往事,提到“長征”和“戰錦”,其中又主要突出“戰錦”。為了突出“戰錦”這個“大問題”,作者用“長征不是難堪日”作為襯托。第三聯筆鋒又轉向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的描寫。最後又回到詩題上來,作者為失去一位非常值得信賴的摯友而痛惜不已。全詩從“大”處著筆,展示了作者高瞻遠矚的闊大胸襟。
賀新郎 讀史1
一九六四年春
人猿相揖別2。隻幾個石頭磨過3,小兒時節4。銅鐵爐中翻火焰5,為問何時猜得6,不過幾千寒熱7。人世難逢開口笑8,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9,但10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聖事11,騙了無涯過客12。有多少風流人物13?盜蹠莊蹻流譽後14,更陳王奮起揮黃鉞15。歌未竟16,東方白17。
時代背景
此詞調寄《賀新郎》,題標讀史。首次發表於1978年《紅旗》第9期。“1964年春”是這首詞發表時所署寫作時間,乃根據原在毛澤東身邊做醫護工作並幫他保存詩稿的同誌的回憶。1964年春,我國人民經過艱苦奮鬥,度過3年經濟困難時期,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軍事戰線上均呈現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舉世矚目。麵對大好形勢,毛澤東展讀史籍,縱覽萬古,雄視千秋,在高度概括人類發展曆史的同時,更借古頌今,書寫了這首時空跨度極大的《貿新良郎》。
注釋
1讀史:日本遍照金剛曾在《文鏡秘府論》中說:“詠史者,讀史見古人成敗,感而作之。”這首詞寫的是讀曆史,特別是讀了中國曆史以後所產生的感想。
2揖別:作揖而別,即拜別。揖(yī):古代的拱手禮。
3隻幾個石頭磨過:石頭磨過,把石頭磨成石器。這裏代指石器時代,即人類曆史的最初階段。石器時代又可分為舊石器、中石器、新石器三個時代。
4小兒時節:喻指人類曆史的初期,石器時代即是人類的“小兒時節”。
5銅鐵爐中翻火焰:青銅器和鐵器都要用爐火來冶煉和翻鑄。銅:代指青銅器時代。據考古發現,約4000年前,我國發明了紅銅冶煉術,商代已出現青銅器。鐵:代指鐵器時代。我國在春秋初年已開始使用鐵器。
6為問何時猜得:為問,試問,請問。猜得:猜中。
7不過幾千寒熱:(和石器時代經曆幾十萬年不同)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隻經過幾千年。幾千寒熱:幾千年寒暑。寒熱:一年中有一個冬天(寒),一個夏天(熱),故以寒熱代指年。
8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意思是人類過去的曆史充滿了各種苦難和戰爭。人世難逢開口笑:《莊子 盜蹠》中盜蹠日:“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瘐(yǔ)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唐代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疆場:戰場。彼此:指敵對雙方。彎弓月:將彎弓拉開欲射如滿(圓)月。弓的形狀,未拉如半月,拉開欲射如滿月。
9一篇讀罷頭飛雪:一篇,一部,指一部中國曆史。頭飛雪:頭上布滿白發,喻年老。唐代李白《將進酒》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10但:隻,僅僅。
11五帝三皇神聖事:五帝三皇,“三皇五帝”的倒裝。傳說中國上古有三皇五帝,具體名稱說法不一。常見的說法,三皇指伏羲(xī)、神農、黃帝;五帝指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一說五帝指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神聖:言其尊貴不可褻瀆(xiè dú)之意。
12無涯過客:無涯,本指無邊無際,這裏指無數。《莊子 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過客:旅客。這裏指讀史的人。
13風流人物:傑出、英俊的人物。
14盜蹠莊屩流譽後:盜蹠(zhí),春秋戰國之際農民起義領袖,被統治者汙蔑為“盜”,後來襲稱盜蹠。莊屩(juē):戰國時期楚國農民起義領袖。流譽後:流傳名譽於後世。《荀子,不苟》稱盜蹠“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王充《論衡 命義》:“盜蹠、莊屏橫行天下,聚黨數千。”
15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更,又,複。陳王:即陳勝(?-公元前208年),字涉,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人,雇農出身。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8年),他被征守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同吳廣在蘄(qí)縣(今安徽省宿州東南)發動起義,後攻占陳縣(今河南省淮陽縣),建立張楚政權,他被推為陳王。黃鉞(yuè):飾以黃金的長柄大斧,為古代帝王所用。
16竟:完,盡。
17白:天亮。
譯文
猿猴的萬物之靈人,
雖然為獸但也會
拱手告別的動作,
隻是下意識的把幾塊石頭打磨。
這是人類的幼兒時期。
青銅、鐵的溶液在烈焰中翻滾,
不知道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
算來也不過是幾千個寒暑。
人們生活的世上難逢開口笑,
奔上戰場拉開彎弓向敵人猛射,
在曠野上到處流淌著人們的鮮血。
讀一篇人類曆史古典,叫人的頭發變得雪一樣白,
能記得也不過是一點舊事了,
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那些神聖的事,
哄騙了一輩又一輩善良的人們啊!
有多少英雄人物萬古流傳,美好的聲譽流傳後世。
後來的陳王陳勝揮動黃鉞,一輩輩,傳誦至今。
東方的太陽升起來了,照亮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