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薑曉航來美後,即上東黑文高中讀書。他的堂姐薑姍姍是那年東黑文高中唯一考上耶魯大學的學生,指望他也能沿著堂姐的足跡進軍常春藤盟校。
不料,讀了一年,兒子就想轉學到更好的麥迪遜高中。
這樣,隻好賣掉東黑文的白樓,搬到麥迪遜去,租了半棟小樓。
兒子在麥迪遜高中又讀了一年,本來可以高中畢業,因為中美課程的差異,他的英語課還差一個學分,因此不能畢業。
我勸兒子再讀一年高中。他不幹,自己報考了伍斯特理工學院,讀了一年。第二年,他報了麻省理工、耶魯、斯坦福、康乃爾、布朗、康州大學。我勸他不妨再報一個哥倫比亞大學。他說哥大太難了。
我說不見得,往往你認為最不容易的卻是最容易的。他勉強同意了,一直到報名截止的最後一天夜裏12點前,在我再三的催促下,才按下“Enter”鍵,在網上報了哥倫比亞大學。
那一段時間,我以兒子為中心,不僅生活上無微不至,還當起他的秘書,接送、打字、複印、郵寄等等統包,到耶魯去考托福和GRE,我都送到耶魯考場,然後在車裏苦等四五個小時(美國家長放下孩子,就飛塵而去,我是唯一苦等在現場的家長),車裏備好點心、飲料和人參湯,隨時供“首長”選用。幸好我這個拿年薪的總編輯是在家裏上班,可以做到公私兩不誤。
報考完畢後,就是艱難的等待。
終於有一天,收到了康州大學的錄取信,我邊開車邊打電話告訴兒子,向他表示祝賀!
不料,他在電話那頭說:“什麼呀!我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了。剛在電腦上看到的。”
我大叫一聲,如同範進中舉,高興得一塌糊塗!一踩油門,車子開過了一百邁。
過了三天,老妹打來電話:“老哥,你兒子不得了,布朗大學寄來了錄取通知。”我又興奮得一塌糊塗了一番。
那麼,到底去哪一所大學,成了兒子最艱難的選擇。按理哥大排名相對靠前,名聲更大些。但我覺得哥大地處紐約曼哈頓,各種誘惑太多,不利於學習;布朗是常春藤中最精致的大學,學風又極為自由;而且布朗給的全額獎學金高出哥大八千多美元。因此我建議兒子選擇布朗。
周圍的長輩和朋友也發表不同意見。
趙浩生教授的女兒是布朗畢業,他對布朗評價甚高:“衛民啊,你的公子應該去布朗。”
孫士教授聽說我兒子選擇了布朗,大為吃驚:“怎麼去布朗呢?當然去哥倫比亞啦。薑先生,你是不是缺錢了,缺錢我這裏拿。”
那一陣,兒子非常地痛苦,最後權衡了半天,還是選擇了布朗大學。他用了兩年時間讀完了三年的課程。同時,完成了二十多萬字的書稿《布朗中國留學生的手記》。
畢業後,他對我說:“老爸,你可以考慮成家了。”
我這個“布朗老爹”也同時畢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