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初步了解高血壓
什麼是血壓
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裏流動時對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如果將心髒比作水泵,那麼血液就如同水,血管就是連接在水泵上的水管。當啟動水泵時水壓就加在水管和水泵上,即相當於血管內產生血壓。也就是說,血壓是由心髒、血管及在血管中流動的血液共同作用形成的。
血壓隨心髒收縮力的增強而升高,隨心髒舒張而降低。同時,血壓還隨著血管總容積的增大而降低,減小而升高。這與血管彈性、動脈硬化程度等因素有密切關係。
血壓值通過測定動脈、靜髒、心髒、毛細血管等情況來獲知。一般情況下,血壓是由測量動脈而得到的。
收縮壓與舒張壓
在醫院裏測量血壓時,假如醫生說:你的血壓是140/95毫米汞柱,那麼這裏的140毫米汞柱為收縮壓,也就是最大血壓,95毫米汞柱為舒張壓,即最小血壓。
心髒擴張時接受血液(舒張期),緊接著心肌又收縮,送出血液(收縮期)。心髒就是這樣重複著舒張與收縮的動作。舒張期時血壓為低壓,即最小血壓、舒張壓;收縮期時血壓為高壓,即最大血壓、收縮壓。
收縮壓會隨著人的情緒變化而發生波動,有時達180毫米汞柱,有時為150毫米汞柱。相對來說,舒張壓的波動幅度較小,一般總能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一直以來,人們對舒張壓比對收縮壓更為重視,總是把舒張壓作為診斷高血壓的重要依據。近年來,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人們發現收縮壓異常與舒張壓異常一樣,同樣會引起腦出血,故對收縮壓也逐漸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血壓因人及年齡而異
血壓因人的體格不同而有差別。體形高大的人,通過心髒將血液輸送至全身,所需的力當然就比個子矮小的人大,故血壓也會高一些。
年齡不同,血壓也有區別。在成長期,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血壓也會跟著升高。從成熟期到40歲左右,血壓基本穩定;到50歲以後,由於血管老化,血壓就會逐漸升高。
當然,由於身體素質及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有人過了50歲而血壓並不高,而有些年輕人的血壓卻在上升。
血壓因時間及季節而異
一天之中,血壓並非固定不變。通常,早晨醒來後血壓開始上升;隨著日常活動的開始,血壓慢慢升高,在午後兩三點時達到最高;到了晚上,血壓開始下降,睡眠期間,血壓處於最低狀態。這種現象稱為血壓的日差變動。而進行劇烈的運動或受到嚴重的刺激都會引起血壓升高。
血壓也隨季節的變化而波動,冬季血壓較高、夏季較低。這是人體的適應性反應,在寒冷時血管收縮,而在溫暖時血管舒張,從而引起血壓變化。這也是腦出血患者往往在冬季發病的一個原因。
在測量血壓時,應當考慮到這些血壓的變化規律。
血壓的最佳測量方法
血壓在一天之中會有波動,尤其當麵臨重要工作或在眾人麵前講話時,即使是一個正常人,血壓也會一下子升高20~30毫米汞柱。
為了較客觀地測得自己的血壓,應交叉時間進行測量,最少測三四次,而且要盡可能在輕鬆平靜的狀態下測量。
血壓的正確測量法及其測量要領
(1)盡可能在溫暖、安靜的環境中測量。
(2)測量前安靜地休息數分鍾。
(3)假如係了領帶,則要鬆開領帶,脫去襯衫。
(4)測量之前,先上廁所。
(5)血壓計纏臂的部分應與心髒在同一高度。
(6)心情確實難以平靜時,做幾次深呼吸後再重新測量。
(7)服用降壓藥期間,遵照醫生指示,在站立或側臥狀態下進行測量。
(8)當血壓比以前略高或略低時,要保持心情平靜,不可血壓一升高就焦慮憂愁,一降低就得意忘形。
(9)平時自測血壓以了解身體狀況,但一年之中至少由醫生測量兩三次。
(10)應由醫生判斷血壓的測量結果。
高血壓是一種狀態而不是病
高血壓不能統統都說是病。當被醫生診斷為高血壓時,患者應進一步做全麵身體檢查。如果是因腎髒或副腎等出現病變而導致的高血壓,稱為繼發性(症候性)高血壓。這種類型的高血壓患者以年輕人居多。對於這類高血壓應先找病因,對症治療,血壓將隨病愈而下降。
很多高血壓患者即使進行全麵細微的檢查也找不出引起高血壓的病因,這種類型稱之為原發性高血壓。4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大都屬於這一類。我們通常所說的高血壓一般指原發性高血壓。
醫學研究證實,高血壓與遺傳及飲食生活習慣關係密切,目前對高血壓仍無法徹底治愈。近年來醫學界開發了各種新藥,可以使高血壓患者的病情有所緩解或得以控製,享受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但是高血壓患者不能隻依賴藥物,還應當輔以食療方法,以及改變生活習慣來保持健康,否則依然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
高血壓的判斷標準
怎樣才算是高血壓呢?關於這一點,判斷的標準不盡相同。通常,去醫院測量血壓(隨機血壓)時,如果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或收縮壓、舒張壓任何一種超過正常範圍時,就算是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