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沒有。任何一家企業都要經曆一個短期的投資過程和以後的收益過程。目前我們的投資賠本過程即將過去。從這個意義上講,也可以看出我們“忘不了”並不是那種想在市場上撈一把就完事、對廣大消費者不負責任的“漿糊”企業。相反,我們不把目前的“忘不了”搞得更好,就企業本身而言,也是絕不允許的。因為如果現在就在市場上砸了,我們企業的損失是最大的。
問:你沒有感到危機?或者說會不會緊張哪一天中國的消費者不再認可,諸如“腦黃金”現象的出現?
答:當然有,而且我天天感到這種緊張。
問:為什麼?
答:你寫高考的書,專程來我廠調查“忘不了”的底細,不也說明目前消費者對市場上那麼多直接銷給考生的“健腦產品”的混亂現象的某種不滿嗎?一旦某一同類以假亂真的“腦黃金”、“腦白銀”什麼的讓廣大消費者識破,並因此舉國上下都出來抵製健腦產品,我“忘不了”肯定首當其衝地受影響。
問:真是這樣的話,你怎麼辦?
答:(笑)也不怕。不是說市場就是戰場嗎?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大浪淘沙才能顯出英雄本色。我們“忘不了”經得起這種風浪,並且相信最終能立於不敗之地,因為我們是真正的“腦黃金”!
我們都滿意地笑了。我滿意地笑,是因為我看到了“忘不了”的經營者是位腳踏實地的讓人放心的有專業知識和經營道德的企業家,同時滿意的是我看到了“忘不了”那先進和高科技組合而成的龐大設備與車間。劉錫潛滿意的是他的自信心。
但是“忘不了”老板也有無奈的“哭腔”:
如今我們“忘不了”麵臨最大的無奈和困惑不是來自廣大消費者的信任與不信任,而是市場上的那些不正當競爭。劉錫潛說這話時所表現出的憤怒顯而易見。本來任何一個城市都是商家可以涉足的競爭市場,但我們“忘不了”在北京市場的前幾年的高考谘詢現場擺攤,
本來生意大家都可以做,但北京的某些同行采取的做法實在缺乏“首都風範”,派了一幫人在我們的攤前圍成一排,不讓那些想買我們“忘不了”的學生家長靠近我們的攤位;去年,他們又跟我們來這一手,甚至做得更過分,結果雙方銷售人員動手打了起來,直弄得保安人員來勸架。我們在北京保健市場上,占同類產品的80%以上份額,這本身已經說明了首都廣大消費者是信任我們的,北京的同行們再采取這種極端的行為,實在不是高招。
其它地方碰到比這更嚴重的情形嗎?我問。
劉錫潛立即用了“有過之而無不及”7個字形容。他隨手從辦公桌抽屜裏拿出一張《健康報》和《中國消費者報》,還有一大疊材料。“這些材料是我們‘忘不了'幾年中跟別人經曆的無數次充滿硝煙味的較量中的一次。因為事情具有代表性,所以介紹給你聽聽,也讓你感覺一下我們的苦惱與煩心。”他接著介紹說,這事發生快兩年了,就發生在山東本省。當時“忘不了”剛剛向本省的某市進軍,而且初入市場就收到了良好效果,百姓非常歡迎,當地技術監督局也通過驗測認為“忘不了”是屬於符合國家標準的合格產品。但是就在“忘不了”獲準進入該市三個月時的1998年3月3日,當地一家發行量很大的《生活導報》突然刊登一則由該市技術監督局提供的該市“魚油市場調查報告”,對“忘不了”產品進行了惡意的詆毀,其“報告”像模像樣地列出一張表,在“內在質量”欄中有意給“忘不了”打分時填了個空白,而在普通百姓不明白其意的“標識”一欄裏,填了“標識不規範”5個字,又在同類的所謂“魚油”產品價格一欄,赫然標出“忘不了”價格最高。“報告”同時把該市生產的一個還未經衛生部批準的假保健產品列為向消費者的“推薦產品”。技術監督局是代表國家的技術質量權威機構,他們的“報告”一出來,立即引起市民們的震蕩,消費者紛紛拿著報紙找到“忘不了”的當地銷售商要求退貨。17家“忘不了”的銷售藥店在解釋無效的情況下不得不向“忘不了”總部退貨,幾天之前還紅紅火火的“忘不了”市場,一下在該市名聲掃地。當劉錫潛和“忘不了”職員們還沒有來得及應付這個市場突然出現的“敗局”時,3月17日和3月30日,對保健產品和消費市場具有至關重要的權威性全國媒體的《健康報》和《中國消費者報》又將某市的同一篇所謂的“報告”刊出,“忘不了”一下進入了災難--由原來月銷售額2000多萬元滑至1000來萬元,甚至幾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