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杭州市各界人士在浙江大學召開“雙慶”萬人大會一一慶祝杭州市勝利解放和紀念“五四”運動30周年。因軍首長要到兵團參加重要軍事會議不能參加大會,滕海清軍長指派61師政委王靜敏代表駐杭州部隊出席大會並講話,183團和機關幹部、戰士也前去參加大會助興!
會議由浙江大學負責人主持並致詞。然後,由王政委代表駐軍講話。王靜敏政委是北京大學畢業生,曾參加過“一二·九”學生運動,很了解學生們的心思。他首先介紹了“五四”運動光榮曆史(當時蔣管區禁止“五四”紀念活動),闡述了蔣介石發動內戰不得人心、失道寡助必然走向滅亡的道理,讚揚了浙大江大學等學校學生們不怕反動軍警的鎮壓,不怕犧牲,堅持開展反內戰、反饑餓運動的革命精神,讚揚了他們在解放杭州的護校、護橋鬥爭中做出重大的貢獻,並號召青年學生們投身革命,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奮鬥。他的講話博得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我當年也有幸參加此次大會,深受教育。第二天杭州各大報紙報道了這次大會的消息並摘要刊登了王政委的講話內容,引起強烈的反響,掀起了青年學生參軍熱潮。
滕海清軍長任杭州警備司令的曆史隻有3天,僅僅當了72小時的城防官,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5月4日晚,譚啟龍(七兵團政委)進入杭州後,接到23軍軍長陶勇的一份電報稱:“23軍在廣德郎溪戰役中,擊傷和俘虜敵20000餘人,本軍也傷亡13000人。”譚政委看後,心想該軍戰果輝煌,傷亡也很大,表明部隊大傷元氣,亟待休整、補充。於是兵團研究決定將23軍與21軍調防,23軍進駐杭州,一麵休整一麵擔任杭州市警備任務;21軍到蕭山地區休整待命。以後才得知,由於兵團機要處譯電員筆下之誤,將那份電報的傷亡數字多加了一個“0”實際傷亡是1300人,既成事實也不便“解釋”,但這卻給21軍留下了一個遺憾!後來因23軍傷亡不大,他們在杭州也隻擔任兩周警備任務,於5月20日調離杭州,去參加上海戰役了。後來,又由35軍接防杭州市警備任務。
“調防”對部隊來說是家常便飯。“滕老漢”顧大局,於5月6日,率領3萬多人馬,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要求,靜靜地離開了“天堂”一一杭州。我們很多人連西子湖畔是個啥樣子也未能看一眼,為了迎接新任務毫無怨言。
21軍離開杭州後到蕭山休整10天,爾後兵分三路南下東進。滕海清率63師南下溫州與浙南遊擊縱隊會師並擔任溫州市警備司令。62師進軍紹興、台州和沿海地區剿匪。
5月25日解放臨海、海門地區。61師東進奉化,打到了蔣介石家鄉一一溪口後,部隊繼續奔向舟山地區……。
我21軍為解放杭州,建設浙江,做出了巨大奉獻。
吃水不忘掘井人。杭州市和浙江人民沒有忘記21軍。在1999年5月3日,為紀念杭州解放50周年,除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外,還專門出版了《錢塘拂》、《東海晨曦》兩本書,由原軍副主席張震作序和題寫書名。記載了21軍在杭州3天戰鬥生活,給市民們留下了美好印象。這兩本書對當千裏進軍杭州的老戰士是個巨大的鼓勵,對滕海清軍及為解放杭州和浙東沿海地區而獻身的烈士在九泉之下也是極大的慰藉,我們將永遠懷念並記住那一段難忘的歲月。
還有一點要提及的是,由於浙江這個地區比較特殊,解放前是國民黨的“模範省”,蔣介逃離老家奉化時又親自布置了“變計劃”,把“三毛一戴”留下的會基礎組織成什麼“地下車”、“先遣隊”、“遊擊隊”潛伏下來,企圖與我軍長期抗衡,等待時機卷土重來。在浙江這個特殊省份,黨中央和毛澤東同誌極為重視,在對總前委的《京滬杭作戰綱要》批示中指出:“渡江後,第三野戰軍主力,切斷寧、滬鐵路和寧、杭公路,圍殲南京、鎮江、杭州之敵。第二野戰軍,除一部直趨蕪湖、南京外,主力在江浙幹線待機,準備協同第三野戰軍粉碎美軍可能的武裝幹涉。”
以上可以看出毛澤東主席和軍委對浙江的作戰十分重視。
5月27日,我三野9、10兵團解放了我國最大的城市——一上海,粉碎了美國可能武裝幹涉的企圖,從而為解放浙江沿海敵占島嶼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