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2)

穀文昌一生造林植樹,但從沒使用過木頭飯桌,沒有坐過木頭板凳。他的家有竹凳、藤椅,有石飯桌。有人給他家送了一張木飯桌,他硬是又給人家送了回去。

1964年初夏,穀文昌調省林業廳工作。離別14年的東山島時,他帶走的隻是一隻裝書用的舊皮箱,一個放衣服的手提包,一把為林木修枝的小斧頭,兩壇自己醃製的鹹菜……

然而,穀文昌卻給東山縣人民留下一筆豐厚的饋贈:穀文昌來東山島14年,領導造林8.2萬多畝,使全縣412個禿頭山都披上了綠裝;開辟了島上公路;築造了數千米圍海大堤;試驗成功濾沙水管,建立了當時全國最大的地下水工程,解決了千百年來困擾東山島的飲水問題。穀文昌在東山島引發的綠色革命給東山帶來巨大變化,據福建省林科所測定:東山島上的風力減弱了41.32%—61%,冬溫提高了1.15攝氏度,蒸發量減少了22%,相對濕度提高了10%—25%,擴大耕地6000多畝,改良農田7萬多畝……東山,這個昔日的苦島窮島死亡之島,現在已成了稻熟瓜黃、花果飄香、物產豐富的寶島。由於自然環境取得根本性的轉變,為東山島的經濟騰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改革開放之初,它的國民生產總值就已達到3.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40元,富甲全省。現在東山縣已擁有水電、碼頭、通訊等基礎設施,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蘆筍基地,最大的精選矽砂基地,成為福建省創彙農業試驗區,閩南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著名的風景旅遊區。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穀文昌留給人們的是一座巍峨的綠色豐碑。

1981年1月30日,穀文昌因患食道癌治療無效,在漳州不幸去世。

1987年7月,根據穀文昌同誌的遺願,他的骨灰回到了東山島,安放在一個叫做赤山林場的高地上,在這裏可以俯瞰四周林海的秀美景色,可以傾聽東山島花開的聲音。

1991年5月4日,福建省委做出決定,在全省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和廣大幹部中,廣泛開展向穀文昌學習的活動。

2000年3月25日下午3時左右,筆者來到東山縣赤山林場拜謁穀文昌的陵墓。此時清明尚未來臨,東山縣正組織人力修葺陵墓和穀文昌同誌的紀念館。聽東山縣文明辦主任講,每到清明前後,這裏已經成為東山人約定俗成的必來之地。隻要東山島的樹是綠的,花是紅的,人們就不會忘記他,在人們的心裏,總會留一塊最聖潔最美好的地方供奉給無私奉獻的人。據說,每年的憑吊隊伍中.還有從台灣回鄉探親的人,起初他們聽說共產黨中出了一個菩薩式的人叫穀文昌,在東山14年將海島變了個樣,他們都不信,回來一看全信了。過去村子裏有個保長,過去欺壓老百姓,有血債,解放前夕跑到了台灣。前些年他也隨著回鄉潮回來了,聽一個親戚講穀文昌的事跡,他就不相信,心想怎麼會有這樣的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國民黨官員也講為公眾服務,但說的多,做的少,於是,就要求一定要去穀文昌的墓地看一看。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他去了穀文昌的墓地,一看拜謁的人群,再看穀文昌的事跡,他當即衝著穀文昌的塑像就跪下了。你看,連國民黨的人都十分感激他……記得穀文昌塑像揭幕儀式時,東山人自發從四麵八方趕向這裏,人山人海,有十多萬人,可以說萬人空巷,其場麵十分感人。

筆者想起了王洛賓先生的五百年工程,這是一個藝術家為了自己的藝術不朽所製定的追求目標,而他的這個五百年工程,對每個共產黨的領導幹部來說也同樣管用。凡是來過東山島的人。都會為它的美麗而讚歎,而穀文昌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了那些高大的木麻黃和婀娜多姿的銀樺樹上,融人到了每一片豐產稻田的葉脈中。他的生命永遠存在於人民的讚美聲中,他的靈魂將在為人民造福的偉大事業中得到永生。

隻要東山島還在,人們就會記住穀文昌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