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文昌——一個遠比五百年工程活得更長久的人。
如果說,精神文明需要廣闊的社會基礎和孕育過程的話,而穀文昌這樣的人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大廈最堅實的根基。筆者經過近一年的遊曆采訪,親眼所見許多穀文昌這樣的人,他們構成了獨特的穀文昌現象——
穀文昌現象之一
她叫李德芬。1925年出生,1946年參加革命,入伍後先當衛生員,後當護士,1950年轉業來到福建省三明市。她沒有回自己的家鄉,她的家鄉在江蘇省高郵市漢留鎮費莊。她的老伴已經去世。她多年前已經離休,但她仍然不忘所在醫院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並且拿出自己的積蓄參與這一工作,比如寫些不許隨便倒垃圾,保持清潔衛生之類的標牌,配合醫院做傳統報告等等。隻要一聽說什麼地方受了災,有誰需要救助,她就立刻跑到郵局1000元、2000元地捐出。而她自己卻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她有兩問房子,一間做臥室兼會客廳,屋內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一個衣櫥,除此別無它物。而另一間則布置成一個榮譽室,一張偌大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獎狀、獎章、榮譽證書,以及一些那些年代的標誌性實物,如新四軍的胸章,誌願軍的喝水缸子,上邊寫著贈給最可愛的人,還有那個年代使用過的毛巾之類,可謂琳琅滿目。她經常到學校或別的單位作報告,對年輕一代進行傳統教育,這些就是她必不可少的道具。她還是學校的校外輔導員,放學時,她甚至拿著小旗去領低年級的小學生們過馬路。她的住處不遠有一個建築工地,旁邊有一個小池塘,兒童們經常在此地玩耍,李老怕孩子們遊水,總是在池塘邊守候。因為池塘蚊蠅滋生,又不安全,她就主動給工地上的負責同誌聯係,請民工幫助把池塘填平。夏天的時候,李老還天天為工地上的民工燒開水,並且為民工們衝上糖水。她經常領孩子們到她的榮譽室參觀,隻要孩子們能來,她就顯得很開心,很興奮。她家徒四壁,千金散盡,惟有這些獎章一類的什物印證著她的過去,她那曾經逝去的青春和美麗,她的理想和追求。這些東西就是她的生命,就是她的生活和生命意義,就是她的全部。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就獨自披衣下床,在這些什物間徜徉,就像在曆史中穿行,她們彼此之間熟稔至極,並且有自己的語彙,有傳神的密碼,有會意的方法。她們彼此擁有,並且彼此相約,她們將互相扶攜走到生命盡頭。
這就是李德芬的故事。
穀文昌現象之二
她叫任桂芝,是遼寧省盤錦市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太太。下麵是任老太太講述她自己的故事——
我叫任桂芝,今年69歲,退休前在遼河油田物資公司於樓儲運公司工作,現在居住在興隆台區振興街道幸福小區。我有3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老伴於1975年去世。孩子們多次勸我搬到一起去住,也好有個照應,可我覺得自己身體好,能自立,就不想給孩子們添更多的麻煩,再說我是個喜歡自由的人,我喜歡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生活。
1985年退休後,冷不丁閑下來覺得沒著沒落的,想著總是這樣,也不是個事,覺得還是要幹點事。我想起來了,我這個人愛縫縫補補,縫製衣服算是我的一個業餘愛好,也是我的一技之長,就尋思著想發揮這方麵的特長,給別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幾年來,我給街坊、鄰裏、駐街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縫製縫補衣物達幾千件,服務人次達千餘人,從沒收過一分錢物。那年國慶節,咱們幸福小區六區做秧歌服,人手少,時間緊,我知道這一情況後,就主動提出幫助製作。當時,我的二女兒正要做手術,需要我去照顧,可是為了趕製這批服裝,我沒有去成。
咱們這個區的人有些特號型的人,她們的服裝不好買,自己又不會做,因此穿衣服成了老大難。我就主動上門來幫她們縫製。比如我們的鄰居陳素芹、陳善榮等幾個胖嫂胖妹的,她們的腰圍都在3.4尺以上,幾年來一直是我給她們做特號服裝。我覺得能為大夥兒服務心情很高興,覺著比呆著或打幾圈麻將強。
每當遇上有困難的人,我心裏總有說不出的一種滋味,總是要想方設法、盡己所能地去幫助他們。1992年1月,我在從朝陽返回盤錦的汽車上,遇上了一位家住新生村的姑娘,後來知道她叫倪樹玲,是從朝陽搬遷到盤錦來的,家裏生活很困難,父母身體都不好,她想出來學門手藝,再找份工作,幫助家裏掙幾個零花錢。我知道這一情況後,當即答應幫助她,並記下了她的通信地址。回到家後,我到處打聽,四處托人,還真的在於樓技校被服廠找到了一份一邊學習縫紉技術,一邊上班的工作,我覺得很適合她幹,就趕緊給她去了信。可是倪樹玲接到這封信時,已經記不起我了,她覺得哪能有這樣的大好人,平白無故地為自己找工作。於是她就按照通信地址給我回了一封信,問我是哪位阿姨,在哪認識的,順便又打聽一下工作情況,接到信後我詳細地給她回了一封信,收到這封回信,他們全家都很感激我,很滿意這份差事。單位沒有住宿吃飯的地方,倪樹玲就吃住在我家,一直到1994年10月,她結婚成家離開我家,在我家兩年多的時間,我分文沒收,說實在的,這個小姑娘很會來事,我很喜歡她,我們娘兒倆處的像親母女一樣,直到現在她還時常來看我。像這樣的事,不止倪樹玲一個人。
我在於樓居住時結識了殘疾人曹麗,她腿有毛病,走起路來特別吃力,就在這種情況下,又被丈夫拋棄,自己帶個孩子過,生活非常困難,我經常幫助她料理一些家務,並資助她一些錢物,每到換季時我都給她送去些換季的衣服,現在我搬到興隆台居住,也沒有忘記關照她,曹麗的媽媽感激地說:你對待曹麗就像自己的親閨女一樣,你真是個大好人。將來麗麗要好好報答你任姨。說實在的,我從來就沒圖能有什麼回報,我覺得人與人之間就應該互相拉一把,這就是人之常情。1994年冬季,一個要飯的老太太到我家,這個老太太凍得直打顫,我就讓她進屋裏,讓她吃了一頓飯,又把我穿的一條駝絨棉褲送給她,臨走時又給她拿了一把黃煙和路費錢,勸她天冷了趕快回家吧,老太太淚流滿麵地對我說:老大姐,像你這樣的好人一定能活100歲。1995年秋季,我去於樓二院看病,路上遇到一個撿破爛的老太太,特別寒酸,當時,我就約了她第二天再到這裏等我,我給她收拾了10件衣服和一雙新雨鞋,老太太感動得熱淚盈眶。興隆台區新區七委仇玉晶家,兩口子都是殘疾人,生活特別困難,我知道後,就想幫助他們,先後3次到他們家,送去了40多件衣服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他們很感激,都親切地稱呼我是他們的媽媽。
幾年來,前後有6個人在我家吃住過,最長的有四五年,最少的也得住上幾個月,有人說我家是慈善機構,我自己就叫它臨時家庭,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挺有意思。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獻上一份愛心,那麼我們這個大家庭將充滿歡樂,開開心心。我就是這樣想的。退休前我是做會計工作的,退休後,我就充分發揮這一技之長,為一些單位和職工們服務。遼河油田機關活動中心有幾名同誌對財會工作不熟練。我就在那兒為她們辦了個短期培訓班,有3名同誌參加學習,我手把手地教了一個多月,告訴她們怎樣記賬,怎樣點庫,現在她們都能獨立地開展工作了,當她們一聲聲地稱呼我任老師時,我的心裏真是有說不出的高興。遼河油田機關王忠富老師傅聽說我辦財會知識輔導班,也前來參加學習,有一次我手頭的表格不夠了,就讓他找個地方要幾份表格,他到單位要表格,有個同誌就問他跟誰學呢?他就說那個任老太太,聽後那個同誌就勸他說:你可別跟她學,現在搞市場經濟了,還哪有無償服務的,她精神不好,拿你們開心呢。我聽了這話以後,開始心裏很不是滋味.但仔細一想,他們這麼說也不奇怪,人和人想法不一樣,特別是搞市場經濟,講有償服務,咱不能說人家有償錯。但是,我搞無償服務,這也沒錯呀。後來,我又在家裏辦了幾期學習班,先後培了20多人,這些人走上工作崗位後都是手筆相應,也很感激我,總想給倆錢或買點啥東西,都被我謝絕了。我經常到公園去和一些老年人聊天,我覺得這些老年人需要更豐富、快樂的生活,雖然我年歲也不小了,但我盡力幫助他們,讓他們心裏高興。幾天不去,他們就打電話找我,都說願意同我聊天。有時我還義務為他們照相,他們大多數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每當我照完相洗出來,送到他們手中時,他們都興奮地說:照得真好,照得真好!他們要給我錢,我說:我不要錢,你們大家高興,我就高興了。聽了這些話,老人們一起伸出大拇指說我心瑕真好。為了讓這些老人們高興,我準備找個好地方帶老人們一起去遊玩。我到金寶度假城跑了好幾次,終於征得了度假城領導的同意。度假城的領導很重視我們這次活動,專門派了兩名工作人員做向導,為我們服務。徐敬中老人說:我都活70多歲了,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賓館,有山有水,還有跑馬場。這次春遊大家玩得特別開心,在水上樂園釣魚,在水上樂園舞廳跳舞,老人們都說玩得高興,玩得開心,是一次難忘的春遊。今年以來,我先後組織100多人到湖濱公園、金寶度假城遊玩、搞聯歡。我還拿出980元工資,辦了一張金寶度假城夜總會會員證,這樣老人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到度假城去遊玩,我覺得這錢花得值,我也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