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2 / 3)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我在振興街道辦事處領導和同誌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辦起了振興街道辦事處夕陽紅無償服務社。服務項目主要有婚姻介紹、調節家庭矛盾和鄰裏糾紛;開辦財會輔導班,培訓財會人員;為居民縫製、縫補衣物,特別是為有困難的老年人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代辦、代記財會賬目,為個體、集體工商業戶解決會計記賬問題等等。寒冬臘月,我背著廣告板,提著錄音機去大市場宣傳我們的無償服務項目,邊放錄音機,邊散發宣傳單,開始時圍觀的群眾不理解,認為我是在整景,後來看我真的這樣去做了,每個人都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通過這麼一宣傳,上門登記的人越來越多,經這裏介紹上班工作的有80人,有10對男女喜結良緣,還有正處著的。山東省茌平縣廣平鄉薑莊村的王霞來盤錦打工,人生地不熟,打聽到我和服務社的事兒,就打電話同我聯係,我答應為她介紹一份工作。她來到我家,我看她穿得太破了,我就給她換了一身衣服和一雙鞋。過了幾天,我給她聯係了一份保姆工作,就打電話把她約來,可她沒穿上次我給她的衣服,這樣破爛不堪的樣子,怎麼往人家裏領呢!沒辦法,我就又給她換了一套衣服和一雙鞋。對方看後很滿意,王霞幹活麻利,品質也好,可以說是為雙方解決了一大難題。黑龍江來盤錦打工的李金萍是一個20多歲的小女孩子,到盤錦舉目無親,又沒有找到工作,生活不下去了,就到醫院去賣血,看到無償服務廣告後,來到我家說明了她的困境,我想一個女孩子在外麵闖蕩,多不容易啊,我就叫她在我家吃住,不要著急,慢慢幫助她介紹工作,後來她去賣盒飯,現在又到雙台子區恩達公司做廣告工作,臨走時我給她一床被褥,一件新風衣和一套舊衣服,小姑娘感動地流淚了,現在還時常來電話打聽我的身體情況。

去年6月份,在有關部門和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夕陽紅無償服務社召開了正式成立大會。有1500多人來參加了大會,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裏,一起為別人無償服務。大家一起去為福利院的老人義診、理發,到街上宣傳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事兒辦得紅紅火火,大家心裏也都非常高興。

十幾年來,我操心費力不說,還搭上了幾萬元的積蓄,退休後,我一個月能開700多元錢。除了生活費支出外,幾乎都用到幫助別人身上。有人問我:你這樣做不後悔嗎?我可以實事求是地告訴大家,我真的不後悔,因為我在付出的同時,在為他人服務的同時,在為社會奉獻的同時,真正感受到了一種無盡的樂趣,嚐到了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滿足,這種樂趣和滿足是金錢和物質換不來的,它讓我感到十分快樂。

穀文昌現象之三

河南省濮陽西水坡曾出土過中華第一龍。這是一條用蚌殼擺塑的龍。據專家考證,該龍的創作年代大約在6460年前。蚌殼龍造型相當生動,有呼之欲飛的動感,他的上半部像人的脊背樣弓著,正如騰躍前的蹲伏準備,所有的能量和飛翔的渴望都聚積在動人的脊梁上。有人說,似這樣傳神的脊梁僅憑想象是斷然擺塑不來的,想必是以生活在大河之陽的人做模特,從他們奮力一躍的姿勢中得到啟示,於是才有這永遠的圖騰……

李連成向我們走來。他所在的村子叫西辛莊,距離西水坡約40裏地,雖然都在一個縣,但卻一南一北。據古書載,濮陽因居濮水之陽而得名。濮水是一條古老的河流,經西邊新鄉長垣縣流來,過濮陽老城南向東注入大海。此地開發甚早,古之濮水,綠水渙渙,桑田美池之間,青年男女折柳幽會,兩岸踏歌,便遺下歌謠無數。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300餘篇,不少篇幅就出自濮水兩岸。然而,濮水悠悠,給李連成的記憶卻少有豐饒和美麗。他的村子不大,僅有600多口人,900畝鹽堿地。這是片極度貧瘠的土地。當西辛莊從曆史深處走來時,人們都會為它的一窮二白而觸目驚心。土改時,全村168戶人家沒有一戶地主,沒有一戶富農,甚至連一戶中農也沒有,全是清一色的貧雇農。由於全村人都目不識丁,記賬的會計還是從外村借來的。西辛莊的土地不長莊稼卻長鹽,年景好的時候,麥子才能收到100來斤,一個閨女家,從生下來到出嫁,吃不到200斤麥子……李連成從記事起,就會幹兩件事,挖野菜和熬鹽。他熟悉各種野菜,熟悉它們的形狀和氣味,正是這些野菜給了兒時的李連成以深刻的苦難意識,並且教給了他驚人的生存能力。挖野菜的日子長了,李連成的腦海裏就有了西辛莊的野菜分布圖,這就是野菜給他上的小村地理課。李連成弟兄8人,他排行老二,從小連一天學也沒上過,然而野菜卻幫了他的忙,給了他諸多類似幼兒園老師所教的看圖識字那樣的課程。李連成能從茫茫大野裏找來各種野菜,雖然他寫不出它們的名字,卻熟悉它們的每片葉脈,每條紋路,每種顏色。這種草根教育,使李連成的生命裏滲透著苦苦菜的汁液,也使他成了最能吃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