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3)

第二天,他就公布了一係列治廠措施,其中一條就是凡是廠裏的工具,均由工人自備,另外,凡是製造出不合格的產品,哪個班組生產的,哪個班組成員共同出錢把不合格產品買下來。此舉一出,果然立竿見影,村裏所有廠子從此再沒有出現毀工具和製造不合格產品的事。

平時李連成喜歡琢磨事兒,就是去企業參觀也充滿著李連成式的智慧,他喜歡到兩種企業裏轉,一種是倒閉的企業,一種是蒸蒸上的企業,這兩種企業都能給他許多啟示,他說,其實企業這賬也很好算,利潤一般出在原料和加工這兩個方麵,原料的價格是定死的,我們隻能在加工和管理上下功夫,管理出質量,質量出效益,效益會變成紅利,就這麼簡單。我把這些給村民們講講,再說又是他們自己的股份,廠子的景象還會差嗎?他說,我看了那麼多的企業,總結出了兩條經驗,就是:錢再多擱不住賠,錢再少擱不住賺。你看無論多大的企業,光公款吃喝招待這一項,就糟蹋了不少錢,更不用說管理不善了。我是農民,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農民喜歡啥煩啥瞞不住我,給農民辦事,就要交心,交底,要有透明度,你看,一個農民關心的無非是這幾件事,一是我的錢花在哪兒了,二是自己的利益問題,我當支書的時候,我就在全村人麵前立下誓言:我要是喝村裏一口酒,就割我的舌頭;要是亂花村裏一分錢,就剁我的手指頭!我發了誓言,就得讓群眾相信,讓群眾相信你隻有一條,就是眼見為實。所以,我在村裏又定了一個鐵規矩:村裏不設吃喝招待這一項費用!無論是多大的領導,來到村裏,我都先說,你們給什麼任務,如果我李連成完不成,你們可以批評我,但是我這裏一律不管飯,誰要真吃飯,到我家吃麵條去!另外我還規定,出差一天的食、宿標準是4元和10元,封頂不保底。

村幹部李連超是個30多歲的漢子,說話沉穩又透著特有的機靈勁。他說,我和支書出去多少回了,每次出差,你看吧,車的後備廂裏都是饅頭和大蔥,他常常住宿費也免了,為啥,他讓兩個人睡車上,一個人拱車下睡,不知情的人一看還會嚇一跳,跟出了車禍一樣。有一次,連成他給我說,我當這麼多年支書了,一不知道濮陽的賓館裏是啥滋味,二不知道飯店炒盤子是啥滋味。說得我心裏酸酸的。冬天出差,他住不掏錢的候車廳;夏天……嘿,就說那一次他到新鄉出差,回來時他抱了一個涼席,我們一問他,你猜他怎麼講?他說,我花了5塊錢買了一個涼席,在道邊的地麵上睡了一覺!他們賓館想花我的錢可難哩,他說,我手裏的錢是農民們的汗滴子攢的,咱花著心疼哩。你看,這就是我們的支書,哪像掌管幾千萬大企業的老板!他上任以來,村裏沒有買過一盒煙、一瓶酒,沒報過一分錢的招待費,村裏的招待費一直是零!對於來企業洽談業務的客戶,俺支書同樣不招待,一律是一碗麵條或一碗水餃,客人隻能選其中的一種,但保證能吃飽。開始我們還怕這樣會影響業務,他說,他們來咱村裏不是圖吃飯的,他們啥沒吃過?就是吃的再好,咱們的質量上不去,他們回去交不了差,這不是兩邊都受損失嗎?還有,1991年俺村就有了理財小組,他讓敢於說真話的人理財,理財小組每月進行一次集中審核,審核無誤後由支書簽字,再由群眾代表上賬,會計的職責隻是管賬和每月公布一次賬目。每當財務公開的時候,村民們都說,整那事兒幹啥?俺知道村幹部不會吃俺一個子!

李連成崇尚科學,反對迷信,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結婚之日起,他的家裏就沒買過財神,貼過門神;他倡導群眾學習文化、學習科學知識,在村裏先後建起了文化室、圖書室。西辛莊富了,李連成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建一個小學,他吃夠了沒有文化的苦頭,他不希望下一代還像自己一樣當個睜眼瞎,他說他要建一座最好的小學,讓他們的下一代在這裏健康地成長。要建小學,周圍一些建築隊紛紛找上門來,算來算去最便宜的工錢也需10多萬,李連成召集村民會,說要幹咱還自己幹,這樣還能給咱們省下10來萬。村民們同意後,他拎著瓦刀就進了工地,當年在內蒙古學的本事現在派上了用場。他自己設計樓房,並率先幹了起來,全村人花了66天時間,一座寬敞明亮的小學校終於在他們手裏誕生了。隨後他又在全村投資建起了一個沼氣站,硬化了灌溉渠道,使一個現代化的新農村拔地而起……這時候,他又把目光投向了祖祖輩輩居住的老屋。每天晚上,他拎著手電筒,用步子丈量著每一戶的宅基地。按照新村規劃,原來村中心地段位置最好的6戶人家必須遷走一戶,李連成家正好在這中心地段。李連成說,這好辦,我家搬走。搬哪兒?村最南頭的那兩米多深的臭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