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采訪手記(7)

弱勢群體是一批值得認真關注的群體。在我國貧困地區,幾年前啟動的希望工程成為農村弱勢兒童們的福音。但是,作為城市中的弱勢學生,卻少有關注,有些燈下黑的意思。然而,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卻在全國率先發起了宏誌行動,使城市中的弱勢學生得到社會的關愛,在美好心靈的嗬護下健康成長,被人們稱之為城市中的希望工程——

李金海是北京市廣渠門中學校長。由他創辦的宏誌班經過新聞媒介的大力宣傳,已經成為北京建設精神文明教育係統一道亮麗的風景。宏誌班在不經意間觸動了中國社會軀體最敏感的神經,無數的愛意如泉水般汩汩彙流,激動感動心動的汁液揮灑得遍地皆是。於是,李金海本人也成了新聞人物。然而,熟悉和深知他的人都說,金海是最不喜歡出頭露麵的人。那麼,是什麼樣的一種力量驅動一個默默堅守的人搞了這樣一個大動作呢?

1993年,李金海所在的學校和懷柔縣碾子鄉碾子村搞活動,活動的名字叫城鄉學校手拉手。李金海帶著本校的一些老師和學生來到了大山深處,試圖與當地的學校手拉手。然而,說是手拉手,當對方把手伸出來後,李金海卻發現,城市的孩子們很難和鄉下的孩子真誠相握。

鄉下的貧窮令城裏的學生們大惑不解。中午,大夥湊在一起吃飯,卻有幾個當地的學生靠在牆邊,似乎在享受中午的陽光。他們不吃飯。問為什麼不吃,說是沒錢,買不起。問為什麼不帶飯,說要帶飯,幹的帶不起,隻能用瓦罐帶稀的,嫌麻煩,幹脆中午不吃,餓到晚上回家一塊吃。這話讓城市學生大吃一驚,同在藍天下,咫尺卻天涯,怎麼有這等事?於是學生們議論起來。有的學生說:他們沒有飯吃活該,誰讓他們的爸爸媽媽不計劃生育呢?

手拉手拉出了李金海的心事。相當一部分學生缺少同情心,沒有一個善良人所具備的情感。這同樣是一種貧窮,一種情感世界的白色沙礫綿亙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但它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老師隻注意分數,學生也注意分數,家長更注意分數,教育部門則憑分數論高低、排座次。這樣就使學生除了學習之外別的都漠不關心,一心隻讀聖賢書,成為冷漠的學習動物試問,一個不懂感情的人,一個除了自己別的什麼都不愛的人,能會愛祖國、愛人民嗎?如果我們培養的人根本不會愛祖國、愛人民,那麼,我們花那麼大的氣力去培養他幹什麼?從這個意義上講,培養出一個沒有感情的冷漠的科學家,不如培養一個善良的人。二次世界大戰中,為納粹德國服務的科學家,製造出多少屠殺人民的武器,如果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是不會這樣做的。

這是遠比分數更重要的。

城市孩子情感的觸覺蒼白無力,對城市之外的另外環境下生活的人們不屑一顧,說明我們教育體係的某些缺憾。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情感世界豐富的人,不會不同情弱者,不會不關心他人的疾苦和痛苦的。

李金海認為這正是城鄉學校手拉手深刻意義之所在。這是一門深刻的國情教育課,要讓我們的孩子真正了解中國,不僅讓孩子們知道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更要讓他們知道有些地方還很貧窮和落後。而這些並不是和他們了無關係。國家培養他們,正是為了讓他們將來改變不盡如人意之處,並不僅僅是享受祖國的繁榮和富強的。要讓孩子們明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李金海把大山深處的石碾子鄉當成了一個對本校學生進行思想再教育的課堂,而石碾子中學就成了最好的教育基地。苦難是人生的最好的教材。那些苦孩子就是一本書。李金海提出幫助同齡人,共圓讀書夢的13號,讓城鄉孩子們結成一個個對子,真正把手握起來。

一個初一的學生其父是個出租汽車司機,家裏條件不錯。剛入學不到一個學期,便把班上的同學輪流請到飯店撮了一遍。結對子時,或許是他對鄉下孩子的概念印象不深,同學們都給對子帶了一份小禮物,什麼鋼筆、日記本、球拍、巧克力糖等等,而他什麼也沒帶。當他和對子認識之後,他被深深震撼了。鄉下孩子的純樸、善良和貧苦都使他驚奇不已。他不相信僅距百公裏的這處地方競這樣窮。看著對子眼睛流露出對別的孩子的禮物羨慕的神色,他的心裏很不是滋味。他哭了。回到家裏,他逼父母當天夜裏敲開李金海的家,討要對子的地址,第二天就買了一大包禮物給對子寄了去。

所謂幫助同齡人,共圓讀書夢,是因為有的鄉下孩子因家庭困難而無力上學。不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即使學校和鄉政府采取嚴厲措施也難以抑止越來越大的輟學率。比如村裏的農戶最值錢的東西就是豬,但你就是把豬都趕走嚇唬他,他也不一定上。但這些孩子卻聽對子的。城裏的孩子一封深情的信,就會使鄉下的孩子熱淚盈眶,並馬上背起書包上學。他們說,我們衝著廣渠門中學的朋友才來上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