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 / 2)

采訪手記(9)

中國封建城市已經存活了數千年。這個銀發皓首的千年老者踽踽而行,一直走到了20世紀,然而,就在這個世紀,它受到了狙擊,並且由此沉落,最終壽終正寢……

首先給它致命一擊的是西方城市在中國的登陸。

西方城市就像怪物,它們從海上漂浮而來,不多久就在岸邊灘塗紮下根,然後就蔓延開來。因了堅船利炮的關係,它們強行租借中國土地,為所控城市發展謀取了條件。它們控製著城市的生長,並且滲透著自己的思想和品質,傳播著自己的文化和觀念。筆者在東南沿海諸如福建廈門、廣東廣州、上海、山東青島、天津、遼寧大連等城市,就看到了典型的殖民年代遺留下的城市叢林。毫無疑問,這些盤桓在中國土地上然而卻體現他人意誌的建築群落,多年以前,曾給中國人民帶來多麼大的傷害。它是洋人插在中國土地上的凝固的旗幟,是中國人揮之不去的噩夢。然而,當時光飄逝,江山易幟,殖民者在中國大地絕跡的時候,那些被遺棄下來的城市的軀殼,那些形態各異的建築物,在我們驀然回首時,使我們在平靜和理性的顧盼中為它找到了妥善的安排,找到了存在的理由,至少為我們的城市化找到了借鑒。

給老舊的封建城市的另一個打擊來自統治階級內部的洋務派以及變法維新者。這是所謂的禍起蕭牆。但這種努力往往有限,隻會在城市的局部發生一些變化。諸如北京、西安、成都、太原、南昌、長沙、蘭州等等。

因近代交通引起的城市現象諸如鄭州、徐州、石家莊、蚌埠、浦口、寶雞等等。

有民族工商業發展彙聚發展的城市,如江蘇的南通、無錫,四川的內江、自貢等等。還有沿江沿海的城市,往往辟為商埠或設有租界,它們往往位於舊城之左,形成畸形繁榮的商業區,與舊城的格局完全不同,如南京、濟南、沈陽、寧波、福州、蕪湖、九江、重慶、萬縣、煙台等等。

諸多理由諸多原因下的新變,成為老舊城市的疾病。西方列強是以強權來摧毀它,用外科手術的辦法來肢解它,用強勢理念來顛覆它,用超前的觀念來否定它。而來自國內的病變則使它改變內在的結構,使它麵目全非,從根本上來動搖封建城市的基礎。這種裏應外合的態勢,使這個世界上時間最長的封建城市現象再也支撐不住,它跌跌撞撞走到公元1949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禮炮震天的轟鳴,終於坍塌下來……

建國後,由於對城市的理解發生偏差,加上對經濟問題和農村問題的倚重,城市一直如沒有發育的孩童,久久不能長大。事實上,作為一種人類現象,城市化的成長自有獨特的發展規律,它有約定俗成的共同準則。城市的組成元素不僅僅具有政治意圖,它更多的是多種文化的複合和彙聚,是人類文明的集中表達。然而,在傳統的觀念裏,城市就是一個偌大的經濟容器,不管是自然經濟城市抑或是工業經濟城市都是被經濟飽脹的結果。建國初期,由於國內國際政治的因素,經濟緊張的態勢一直不能舒緩,因此城市問題一直束之高閣。那時,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辦農業上,為了解決溫飽問題,農業勞動力和農村人口被緊緊束縛在有限的土地上,年複一年重複著學大寨的故事。而工業學大慶,在先治坡還是先致富的著名大爭論中,以革命精神取代致富的呼聲成了時代的最強音。在極左思潮的影響和控製下,家徒四壁和蝸居成了當時最時髦的主題傾訴。因此,城市化嚴重滯後是改革開放前這一時期的主要病症。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經過20年來的經濟高速發展,為加速城市化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準備。就城市化水平來說,雖說有所提升,但仍然滯後於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據專家們考證,按照經濟發達程度與相應的城市化水平,我國現階段的城市化至少落後20個百分點。專家們認為,當城市化水平達到30%時,城市化進程將呈現加速之勢。

城市化,也可以稱之為城市現代化,是20世紀末漸漸引起世界性關注的重要課題。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看,城市化既是工業化的必然結果,也是現代化的一個首要前提。沒有城市現代化,一個國家和地區就不可能有快速的現代化進程,就不會有國民經濟的現代化,也不可能輻射和帶動農村的現代化。

然而,就世界範圍來看,城市化發展的道路並不平坦。李鐵映同誌在《關於加速我國城市化的幾個問題》一文中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