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城市化是同工業化相伴共生而向前推進的,已經曆兩個世紀的曆程。城市化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格局的變化和生活方式的變革發揮了重大作用,但也有不少走了曲折的道路。世界城市化進程中的主要問題和教訓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1)不同程度地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就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來說,由於工業化的推動,城市化普遍發展較快。歐美發達國家早在本世紀中期就基本完成了城市化。城市化的推進和城市的空前發展,為世界工業化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間條件,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成長和現代化進程。但是由於近100年來人類將主要注意力放在經濟增長上,不同程度地忽視了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低估了工業化、現代化帶給人類的許多負麵效應,使城市化和城市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城市盲目發展,造成空間規模超過資源環境的實際能力,甚至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以及不利於繼承人類的物質文明和文化遺產。(2)走了先集中後分散的彎路。經濟發達國家的城市在初期和中期階段著重發展大城市,出現了大城市發展過多、過急、過大的現象。人口勞動力和各種經濟要素迅速並過度地向大城市集中。當然,這是當時的曆史條件決定的,更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導致的結果,資本的集中和壟斷造成了城市的過度集中化,負麵效應不斷暴露,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區衰落,趨於空殼化,不得不又從集中走向分散的所謂逆城市化和大城市郊區化。(3)城市化進程失衡。在發達國家完成城市化之後,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拉動下加速城市化進程,在這一過程中,過度城市化9城市化滯後同時存在,而且空間布局不合理,某些國家和地區城市化超過了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水平,大批人口、勞動力無序地進入少數大中城市,使城市人口無限膨脹,人口密度過高。墨西哥城市區麵積1500多平方公裏,人口近2000萬人,是世界上人12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個別國家首位城市的人口占全國城市人口的80%以上,造成城市的畸形發展。(4)城市病不斷滋生。在某些國家城市化和城市發展中,城市規模失去控製,規劃建設跟不上,導致形形色色的城市病發生,並長期難以根治,如失業增加、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環境惡化、安全得不到保障等問題……
李鐵映同誌在文章中抽象出的城市化的諸種問題,其根源就是工業化。實際上,工業化並不等於城市化,更不等於城市現代化和城市家園化。工業化既是一種福祉,也是一頭野獸,它既會給人類帶來福音,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
從本質上講,大工業時代和自然環境是嚴重對立的一對矛盾。在軋軋駛來的工業車輪前,倒下的是森林,失去的是草地,汙染的是海洋、河流和城市,空氣中彌漫的是有毒氣體,人類在所謂的不斷進取中,破壞了賴以生存的生物圈,其結果隻能是貽害自己。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阿爾貝特·聖喬治博士說,生命係統有一種旨在改進自身的內在機製,這種機製已經工作了數百萬年,甚至數十億年,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人類和自然界已經達到了高度的和諧和完美。現在,人們對它還隻有部分的理解,甚至有些人還在全然不理解的情況下對它進行破壞,這是應該引起人類警醒的。
日本熊本縣有個叫水俁市的地方。原來是鎮,周圍村莊住著一萬多漁民和農民。
事情發生在1953年,這時的日本已經恢複了生機,村裏村外都有了不少的工廠設施。日本人精於算計,他們戰敗之後懷著一種平靜的瘋狂發展著他們的工業,在機器的轟鳴聲裏發泄著對現實的不滿。
這一天,漁村開始出現了怪病,經過戰爭的人們雖說對一切已經麻木,世上的一切變故都可以使他們平靜接受,但眼前這樣的病症還是讓他們心驚肉跳。
患者開始口齒不清、步態不穩、麵部癡呆、耳聾眼瞎、全身麻木,繼而精神失常,時而酣睡,時而興奮異常,到最後病人身如彎弓,在高聲叫喊中死去,其狀慘不忍睹。
沒有人在此前見過這種病,也沒有人知道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病症,但患者人數卻在不斷增多。1955年已有50多人,到1961年就達到了87人。
這種病引起了人們的極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