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男子起身而迎接。“李老不遠千裏而來,吾等榮幸至極。”一男子作揖而迎。“許後進急急而冒昧一問,此次有何貨物焉?”另一稍胖男子好奇而躬身曰。
老者忍俊不禁,縱聲發笑,男子莞爾相應。“昆侖玉、南詔玉、金綠貓眼石、祖母綠,西域紫、紅、藍、黑等諸色寶石,形質、光澤皆無瑕而屬上等。”侍從為老者卷袖,適傭徒才抬來之貨箱,欲開之。
“多年交往通貨,李老從不曾失信。今李老如是說,此貨物必鹹乃上品之石。”二人勸而止李老,挽之上坐。稍胖男子和而曰,“無須兮,無須。”
“既然二位如此相信老夫,老夫感激而循之。”老者含笑而目露神秘之色,“但老夫近日偶然而得一石。二位,今有無雅致,與老夫共品鑒之?”
“請李老必須教吾等二人開眼見識之。”二人躬身作揖,緩步而近老者。
左侍從須臾而自其衣袖內取出一楠木盒,無雕無琢,無飾無嵌,總之就其外表而言,其貌不揚。
侍從雙手呈獻木盒,而與老者。
老者觀察二男子之目色,莞爾而徐徐開盒。一杏子核大小,水滴之狀,墨綠色而微微通透,外表平滑之石,靜置盒中。
“雷公墨?”稍胖男子雙手而接老者手中之盒,將信將疑而問之。
“牛主公博聞多識,好眼力哉。”老者得意而笑。
“色澤墨綠而純一,實屬罕見。”左側男子以綢絹裹手,取盒中之石而出,近於目前而仔細凝視,“但經磨礪矣,恐難販賣之矣哉。”
一時周遭寂靜,仿佛人盡喑啞而無人應和,以至能清楚而聞牆壁滲流水之聲。有飛蛾鼓翅,盤旋於眾人之上,於靜中而聲劇,有燈而不赴火,須臾而落於壁。
“所言確實。但良石難求,更何況向天索之。而老夫亦經數人之手而得此一石頭。”斯須,老者大笑曰,“李主公,莫非欲收此石,而有意貶賤之哉?”
三人開口大笑,豪爽開懷。
“李老竟識吾心意焉,後進從此不敢矣。”男子強笑之餘,將綢絹中之石小心放回盒內,合之,獻之而還與老者。
“老夫不販此石。李主公若真中意之,則其暫時保存於此處。”老者又交木盒於男子手中。
男子連忙推辭,“後進並無掠人之美之意哉。”
“老夫此去下梁州,奔波勞碌,攜之於身而生怕有何意外,故不情而請李主公替老夫保存其數日。望李主公見諒。”老者握李氏男子奉木盒之雙手。
“噫籲嚱,後進恭敬不如從命,暫時為李老保存之,待李老返歸,必完好歸之。”李氏男子舉木盒過眉,而躬身作揖。
“李主公如是言,老夫且安心矣。”老者拍股而起身,左右侍從及時而動身。“時辰不早,老夫告辭,且留步勿送。”右侍從開門,而三人離去。
三傭徒抬一箱而入馬車。行列縱馬而逝。
自家傭徒入地下之室,移桌椅至地上,因地下長年潤濕。一人移上座之椅,卻見其下昏暗中,有一木箱。
“或李老之侍從怠忽,吾等且替李老保存之。帶其回李府。”牛氏男子叮嚀傭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