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告別時,老大娘過意不去,拿出五塊錢,幾斤糧票說:“老時啊!你們真是毛主席、共產黨教育出來的好工人哪,你們這樣辛苦,拿著這個下館子去吃頓飯吧!”
時傳祥說:“大娘,您的錢來之不易,糧票也是按定量發的,您的好心俺們領了,俺們幫您收拾是應該的,不是為了下館子吃飯,以後有啥事,您盡管吱聲。”說完帶領全班同誌愉快地走了。班裏的小青年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說:“時班長,跟您在一起,我們懂得了什麼叫為人民服務了!”這位老大娘孤苦伶仃,可是她感到時傳祥比自己親兒子還要孝順。
那年夏秋之交,連陰天,下了五六天的雨,當時北京城裏排水係統落後得很,特別是小街小巷平房區更是沒有排雨水的設施,不少地區街道上積水成了河。在這種鬼天氣是根本沒法進行掏糞的,可是時傳祥的想法卻相反,他夜晚怎麼也睡不著覺,惦記著各家住戶的廁所泡了湯了,那可怎麼得了?於是爬起來。打著手電筒背起糞桶,拿著清掃工具上街查看,有的地方積水已經沒過膝蓋了,而且已經聞到了臭味。他輕輕推開一家住戶的院門(此處要向青年讀者們交代清楚,五十年代時,社會風氣是建國以來最好的,社會治安很少有問題,人們的道德品質普遍高尚。真正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所以一些四合院的院門夜裏往往是不插上的),趟著糞水,一點一點地把院子裏水中糞便撈進糞桶。用笤帚把地麵打掃幹淨,然後悄悄地背著糞桶走出來。那時已將近淩晨四點,院子裏的居民還酣睡在夢中哩。天一亮,他又帶領糞便班的同誌趟著沒膝的雨水,挨門挨戶去清掏糞便。
在下這場雨之前,下四條正修下水道,所以運糞的車就進不了胡同。這下可苦了掏糞工人。時傳祥毫不猶豫,“背!”,帶頭進各戶掏糞,一桶一桶地背到胡同頭,那一桶糞有一百多斤重,窄胡同有三裏多長,地麵坑坑窪窪還積著很深的水。一桶一桶,深一腳淺一腳地背啊,走了上百遍才把所有住戶的廁所掏幹淨。僅時傳祥一人,一天十幾個小時連續背出的糞就有八九千斤。
時傳祥由於長期背糞,左膀和胯骨處早已磨出一層厚厚的老繭,現在他一天就背八九千斤糞,走幾十裏坑窪趟水趟泥的路,其艱辛是可想而知。他的肩膀高高腫起,磨破出血,衣裳被血痂粘到了肉上,收工時脫衣裳就像扒皮一般。時傳祥一聲不吭,用熱毛巾敷一敷,第二天又接著幹。這樣一連好幾天中午也不休息,超負荷地勞動,終於戰勝了難以形容的艱難,把所有該管地段糞便清理完畢,這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清潔工人怎麼不讓居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