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魚水,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此前從事經濟審判。她獲得“全國模範法官”、“中國法官十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諸多榮譽。法律的力量在於公正,法官的分量也在於公正獨立辦案11年,宋魚水執著地守護著公正:審案1200餘件,其中300餘件屬於疑案難案,沒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訴被舉報,連敗訴方也誠心送上錦旗“辨法析理,勝敗皆服”。

“滿意”法官

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辦案中任何差錯都不可原諒

“辨法析理,勝敗皆服”,敗訴方送的錦旗。

一次官司,宋魚水判了一勝一敗一平。為這一平,代理人拿著法條找她理論。兩個多小時,宋魚水從容應答。代理人心服口服:“在你這兒打官司不是一次兩次,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兩天後,“辨法析理,勝敗皆服”的大紅錦旗送到海澱區法院。在宋魚水眼中,公正,沉甸甸。一件案子,對法官普普通通;對當事人,一生可能就一次。維護一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社會對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傷害一個當事人,就會多一群懷疑法律的人。讓所有當事人都滿意,難;一名法官,卻不能停止努力。認定事實不能有誤,適用法律不能偏頗,判決書不能有紕漏……宋魚水時刻警醒自己:“案件任何差錯都不可原諒!”要讓當事人認可公正,不能一判了之。宋魚水說:“法官應當是‘傳道者’,不但要判,還要釋理,把法律的理念傳遞給當事人。”給當事人看的判決書,也成了釋理的“平台”。隨手翻開一份,苦澀的法律條文,都被精心轉化成生活規則,通俗易懂。宋魚水說:“既要回答當事人最關心的問題,還要讓他們看明白。”曾經恨過她的當事人,專門寫來賀年卡:“是您啟發了我怎樣做人。”“法官能得到這樣的‘待遇’,不容易。”海澱區法院副院長陳琦十分感慨。

“愛民”法官

無論案件大小,無論貧富貴賤,都會同樣感受公正。

數九寒冬,清晨。一個衣衫襤褸的農民工,站在宋魚水麵前,瑟瑟發抖……送了一年菜,至今未得分文。年關已近,他來法院“討個說法”。“討個說法”,多麼熟悉。

宋魚水家鄉,山東蓬萊老實巴交的村民們就是這樣渴望公正。誰家被生產隊少分了兩捆柴,誰家兒媳婦受了婆婆的氣……小小不公平,甚至會讓受委屈的人大病一場。公正的種子,悄悄在小魚水心裏發芽:“長大了,我要當‘包公’!”“今天,我要當個名副其實的‘包公’!”當法官後的第一起案件,順利結案。手捧菜錢,農民工泣不成聲。司法公正,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身為農民的女兒,宋魚水更是擁有一顆愛民心。從當法官第一天起,宋魚水給自己定下“約法三章”:不輕視小額案件,不輕視困難群體,不輕視當事人的任何權利。11年來,無論案件大小,無論外地人本地人,無論掏不起訴訟費的貧困群眾、腰纏百萬的富翁,宋法官一視同仁。

“免檢”法官

隻要心不貪,沒有推不了的人情

“小宋這人,我敢打保票。”

在海澱法院領導的眼中,宋魚水屬“免檢”。法官有權。一紙判決,能令公司倒閉,也能使人命運改轍。更何況身為庭長,她的意見多少可能“左右”判決。法官無權。找過宋魚水的人都知道她的“名言”——法官有權又無權。法官行使國家權力,隻能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和正義。如果不能保證“天平”平衡,就沒有資格當法官。認為法官有權,找上門來的不少。那一年,宋魚水剛當上經濟庭副庭長,老家就來人了。親戚說情的這起案子,恰恰就在經濟庭。但她卻不能開這個口……“我不怪你!”聽到善良的親戚理解自己,她的眼淚差點掉下來。這些年,教過她的老師、共患難的同學,都做過她的當事人。發現需要回避的,她主動申請;經手的案件,她也“不近人情”。有朋友怨過她。

“人們更敬佩按照法律原則判案的法官。”宋魚水相信正義的力量。

有人疑惑:十幾年時間,上千件案件,就沒有一次推不掉的人情?“隻要心不貪,沒有推不了的人情。”宋魚水做得義無反顧。十餘年來,宋魚水緊緊守住公正的底線:沒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訴被舉報;沒有收過當事人一件禮品;沒有辦過一件人情案;也沒有利用庭長職務,向審判人員施加過任何不公正的影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對法律忠誠,這是宋魚水的品格。正是這種品格,造就了她追求公正、維護公正、代表公正的意誌。讓百姓相信法律,讓社會擁有公平。這就是公正的力量。

(作者係人民日報記者吳兢劉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