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徽在上
哪怕是最簡樸的中國法庭,都會在正中懸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國家和法律,就用國徽和法官身上披著的法袍這兩個莊嚴的表征,把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責任放在了法官肩上……無言,卻有力。
宋魚水始終不能忘記那個民工,那是她辦的第一個案子。
民工起早貪黑地給小飯館送了一年的菜,飯館一直沒給錢。大冷天他一次又一次找飯館,都被轟了出來。他穿著一件破舊的單衣,在宋魚水房間的暖氣旁止不住發抖。
事實上,飯館已幾經易手。宋魚水見到現任老板:“按法律規定,你可以向過去的承租人迫償,但你現在必須先把錢還上。”’結案後,民工捧著終於追回來的薄薄一疊鈔票痛哭——重病的妻子和上學的孩子急等著這一點點錢。
相對於其他人,更讓宋魚水動心的是弱勢群體,她稱他們為“門外的人”——就像是想聽音樂會但沒買到票,一邊伸長脖子捕捉門縫裏傳來的美妙音樂,一邊焦急地等著退票的人,宋魚水覺得他們才是最值得關注的人。但她因此更加慎重,因為同情不能代替法律的公正。
她的同事評價,作為一個法官,最難的,往往不是人們所想像的拒絕辦人情案,而是見怪不怪後,對當事人矛盾的麻木和漠然。優秀的法官,卻總是擁有這樣的品質:一個類型的案子,已經見過幾百回了,但他們對案子的興趣和努力,卻永遠像是第一次遇到的新鮮事一樣。
洞察之力對一個法官肯定是十分重要的專業素質,但悲憫之心卻是一個優秀法官的人格基礎,將決定著這個法官是否能夠透過案子本身,‘將目光投向社會和人生更深邃的遠方。
宋魚水是農村姑娘,她靠著每個月國家提供的18元錢助學金讀完了大學。她來自於這個群體,也從沒忘記過她曾經的歸屬。
幫助民工追菜錢,是任何一個法院每天都要麵對的眾多小額案件之一。宋魚水認為,小額並不等於小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每個人的權利和尊嚴都應受到同等的尊重,不管這個人是賣菜的還是億萬富翁。
她對自己約法三章:不輕視小額案件,凶為它事關百姓生活;公平地對待每個當事人;不論是什麼樣的當事人,都寬容以待。
這個自我約定,對宋魚水來說長期有效。
宋魚水說,中國老百姓如果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走進法院大門的。許多當事人可能一輩子就進法院一次,如果就是這惟一一與法律的接觸,卻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得到一個想不明白的結果,就會在他們心中留下深深的傷痕;而維護了一個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就會增加一分人們對法律的信仰、對社會的信心。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宋魚水的法律文書風格非常平實,深入淺出,是淺顯的通俗語言,而並非滿篇法律工作者方可讀懂的法言法理。她認為,既然判決書是給當事人的,應當盡量讓他們能看明白。
法院每天要麵對形形色色的當事人,其中大多數人從未有過訴訟經驗,即使到了法庭,很多當事人連什麼叫做訴訟請求都不明白。
一天,宋魚水辦公室來了一位老年婦女,她聲稱有人對她的著作進行了抄襲侵權。由於事隔多年,又經曆了單位人事變動、“文革”以及家庭變故,當事人的精神受到了嚴重刺激。她不容宋魚水說話,翻來覆去就要求法院為她做主。
宋魚水耐心地告訴她,如果打著作權官司,就要帶手稿以及與被告著作的比對表等。但一切有益的法律指導均對這位婦女不奏效。這樣的談話一直持續到晚上6點半。分手後到食堂吃飯時,宋魚水突然意識到因為下班,老太太可能被鎖在辦公樓裏了。於是,她急忙一層層尋找,並每隔十幾分鍾給其家裏打電話詢問。直到兩小時後才與回到家中的當事人聯係上。這位婦女非常感動,反複說,“沒想到你還惦記著我。”
宋魚水說,這個案子因證據不構成侵權我們沒有支持她,但是,我希望讓她明白,雖然生活有那麼多磨難,但還有人關注她,愛她。
在如此的案子中,宋魚水突然發現了法官的“診療”作用。法律在她手裏具有了溫度,這種溫度可以暖和很多在社會複雜矛盾衝突中受到傷害的當事人,使他們感到被重視。心理得到釋放的很多當事人其實要求不高,就是有重視他的人聽他傾訴,在這樣的當事人麵前,有時判決結果倒在其次。
宋魚水試圖解釋什麼總是細聲細氣地說:“嗯,是這樣的……”
但這隻是她的外在形式,她內心非常有主見,隻不過,內心的堅定並不通過外表的硬朗來表現。
她非常堅持,比如她的廉潔。
宋魚水並沒有一大套道理來說明她保持廉潔的根本原因。她理由非常簡單:法官是用老百姓納稅的錢來培養的,是吃“官糧”的;我愛我的職業,所以我維護它。若是想賺錢,我可以不做這個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