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柔情“鐵女人”(2 / 3)

對於個人之間的糾紛,宋魚水更是苦口婆心地勸雙方“私了”,化幹戈為玉帛。原告周某與被告的黃某原本是大學同學,1993年共同創建了一家公司,從事電腦軟件的開發。後來黃某帶著另外4名技術人員離開公司另立門戶,2001年8月,周某以他們侵犯了公司的商業秘密為由把他們告上法庭,通過法院凍結了他們的賬戶和財產,同時向海澱公安分局的經警大隊舉報了被告。

被告因此被拘留審查,在看守所呆了好幾個月,這更加深了雙方之間的矛盾和個人恩怨,使案件的處理也變得十分棘手。麵對雙方當事人不理智情緒下對各自利益的放任,宋魚水努力在尋求另一種可能,她向雙方解釋:如果繼續這樣打下去,公司有可能就打垮了;而如果能和好,不僅公司的骨幹沒有流失,知識產權也沒有流失,還能把雙方的力量合起來,把公司做強做大,希望他們做出明智的選擇。

“我建議雙方共同成立一家股份製公司,並完全按《公司法》的條文來約定。”宋魚水說,她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因勢利導,促使一對冤家握手言和並成為盟友,進一步重新合作,兩家小公司合並成了一家中型企業,公司的實力加強了。

為表達對法官的感謝,當事人雙方特意將新公司的營業執照複印件送到法院,誠懇地表示,經過這場訴訟,他們對法律、對法官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

當初的原告和被告也即現在的兩位公司的股東,在共同講述他們與宋魚水的那段難忘的經曆時說:“我們真的很慶幸,我們遇到了宋法官這樣一個好法官。不僅討到了一個明明白白的說法,還為公司的發展找到了新的出路。她是當之無愧的‘法官十傑’。”

在人情和同情麵前她絲毫不為所動

在從事法官職業15年間,宋魚水也遇到過托關係、走人情的事,她也有在人情麵前矛盾的時候。她老家來的一位鄉親想求她幫忙打官司,她卻拒絕了這位曾經資助過她上大學的鄉親。而對於法庭上的求情,宋魚水更是堅持原則。

“記得我剛擔任經濟庭副庭長的那年,老家突然來了一個親戚。”宋魚水說,看到老家的人,她挺高興的,心想:自己上學時全靠鄉親們資助,如今老家的人上北京,一定好好報答他們,想辦法讓他玩好、吃好。

但誰知老鄉一開口就讓宋魚水犯了難:他所在的企業有一個案子正好就在宋魚水所在的經濟庭,案情大致是,這家企業委托海澱區的一個廣告公司在電視台播出廣告,但電視台沒有在約定的時段播出廣告,並且播出次數也大大縮水,當該廣告公司催要剩餘的廣告費時,老家的企業覺得吃了虧,不願再出錢,結果被該廣告公司起訴到法院。

企業領導知道他認識宋魚水,就委托他來北京說情,讓宋魚水“關照關照”。在宋魚水看來,老鄉難得求自己一次,如果是其他的事,自己會毫不猶豫去辦;如果她自己是律師,也會盡全力去幫助訴訟,但是自己是法官……

當時,宋魚水心裏非常難受,不知道和老鄉說什麼好。看到宋魚水這樣,那位樸實的鄉親說了這麼一句話:“要是讓你為難就算了,我要做人,你更要做人,我不會怪你。”這句話使宋魚水心中充滿歉疚和感激。

後來,老家的企業輸了官司,輸在當初雙方達成的口頭協議沒有落在白紙黑字上。通過這件事,宋魚水認為,大多數老百姓托人情,隻是希望得到一個公正的判決,隻要公正,老百姓是會理解的。每次遇到人情與法的衝突時,法官惟一能幫他們的是,鼓勵他們去收集最有力的證據。

某大學博士生王某在寫作論文時“走捷徑”,找到一家企業網站,大段大段直接抄襲,總字數達到5萬多字。宋魚水與合議庭成員連續開了好幾個晚上的夜車,將需要比對的內容,近20萬字的論文全部通讀了一遍,又經過開庭審理,認為侵權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