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追求公平正義的女法官宋魚水(2 / 3)

後來,老家的企業輸了官司。宋魚水想,大多數老百姓托人情,隻是希望得到一個公正的判決,隻要公正,老百姓是會理解的。每次遇到人情與法的衝突時,我惟一能幫他們的是鼓動他們去收集最有力的證據,書寫最有說服力的代理詞,告訴他們:用充實的證據說服合議庭,才會贏得對他們有利的判決。

職業絕活:調解與化解

在采訪中,記者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10餘年來,宋魚水沒有一件裁判不公,沒有一件被投訴或舉報。她沒有收過當事人一件禮品,沒有辦過一件人情案,而且經她審理的各類民商事案1200餘件,其中300餘件屬於疑難、複雜、新類型案件,調解率達70%以上,都收到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調解率達到70%以上?記者不禁疑問,法院不是居委會,一名法官為什麼如此偏愛調解案件而不是去判決案件?

宋魚水說,調解結案和判決結案都表明一件案件的審結,但其社會效果卻有很大不同。調解結案能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使雙方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實現,使社會利益減少到損失最小。我的一紙判決,可能導致一個企業元氣大傷甚至破產。我就想,一個盡責的法官,不僅要通過判決引導市場主體走一條規範之路,更要使它們在訴爭中共贏共存,從而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

海澱法院的法官們說宋魚水是調解的高手,許多棘手的案件到她那裏都能得到滿意的調解。

一家房地產公司與一家影視公司曾合同約定,由房地產公司將下屬的廣告公司及物業管理公司租賃給影視公司經營。在租賃期間兩家發生糾紛,房地產公司將影視公司告到法院,要求解除合同。

調查中,宋魚水發現影視公司使租賃經營的企業在1年內贏利100多萬元,如果簡單判案的話,會損失很多。她就與雙方當事人進行了充分的交流溝通,希望雙方在考慮自己利益的同時,要有大局觀念。經過努力,兩家公司終於達成調解協議。案件的審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雙方當事人的經濟損失,同時也消除了可能產生的不穩定因素。

北京“桂香村”是老字號企業,他們在海澱區設了分店,稱海澱“桂香村”,產品商標為“圓明園”,但有時也在產品上標注“桂香村”。

2003年,海澱“桂香村”的“桂香村”牌月餅沒有標明生產日期,被曝了光,北京“桂香村”無辜受牽累,一紙訴狀告到法院要求海澱“桂香村”停止侵權,賠償損失。這個案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按照商標法的一般規則,被告應已構成了對原告商標權的侵犯。

宋魚水詳細了解了兩家企業的情況後,覺得不能簡單地一判了之,而應該避免雙方由於官司元氣大傷。於是她多次與兩家企業溝通協商,經過十幾次苦口婆心的工作,終於促成了當事人的諒解。最後雙方同意在媒體上刊登聲明,以調解的方式公告了各自的身份和各自的商標,一場關係老字號企業生存的糾紛就這樣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調解對於一位法官來說費時費力,庭審中,宋魚水總是很耐心地聽取雙方當事人的觀點,有時雙方律師們都沒有耐心了,但宋魚水卻還苦口婆心地給當事人講解利害關係,力求達到“雙贏”。

一位當事人本來不想接受調解,但在經過了宋魚水的講解之後突然出人意料地說,“法官,我接受調解的方案。”他隨後解釋道:“這件案子發生以後,你是第一個完完整整聽完我講話的人,你對我的尊重讓我信任你。我尊重法庭的意見。”雙方當場達成調解。

為此宋魚水的同事們常說,在她那兒,調解已經成了一門藝術,一手絕活。

這就是宋魚水,一位優秀的基層女法官,她在司法工作的最前線,用自己對司法公正的執著追求,贏得了同事們的尊敬,更贏得了當事人的信任。一位案件代理人對宋魚水說:“在你這打官司不是一次兩次了,還真是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幾天後,他送來了一麵錦旗:“辨法析理,勝敗皆服”。

職業本領:學習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