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1 / 1)

人逢喜事精神爽,謝琰一路策馬入宮,臉上是止不住的喜意。他如今雖並非千牛衛將軍,但鷹揚衛地位特殊,身在長安時亦是常伴禦駕左右。故而,他便並未去衛府府衙,而是徑直去了上朝的太極殿。此時正逢朔望大朝,鍾鼓鳴響殿門洞開,大大小小的京官們散朝而出。

謝琰正欲轉身隨上禦駕鹵簿,便見李遐齡與崔簡比肩行來。一群殿中侍禦史自他們身邊經過,三人彼此使了個眼色,避到旁邊輕言細語。否則若是稍有不慎,在太極殿附近失了儀態,這群糾察禮儀的殿中侍禦史定會將人參奏個體無完膚。君不見,有些官員在上朝的路上,耐不住腹中饑餓掩麵吃個胡餅,都能教禦史們口誅筆伐一番呢。

崔簡生性敏銳,拱手笑道:“師兄滿麵喜色,可是遇上了什麼大喜之事?”

李遐齡亦有些疑惑地算了算日子:“姊夫,難不成阿姊提早……”說完,他便有些慌亂起來,與平日的穩重大相徑庭。仿佛隻要謝琰多說了一個字,他便會立即告假回去探親一般。受上峰的責難又算什麼?與幾句斥責相比,阿姊的安全當然更重要。

“得了個小郎君。”謝琰勾起嘴角,“待到滿月的時候,你們都過來瞧瞧。”洗三多是親近的女眷們過來填盆,滿月方是廣邀親朋的時候。而且,那個時候,小家夥已經長開了,身子骨也強健些,應當能帶出來見一見人了。

“定不會錯過。”崔簡笑得滿麵春風,“不知母親與阿妹是否已經知道了,我回去可得趕緊告訴她們。”如今,崔子竟這位安北都護府大都護帶著幼子崔思在外赴任,長子崔簡及其家室、夫人王氏、長女崔菀娘都留在長安。王夫人其實並不願意離開都護府,但因崔菀娘早已到了該成婚的年紀,卻尚未說定親事,於是隻得暫居長安替女兒物色合適的郎君。

說了幾句之後,三人便彼此別過。謝琰來到禦駕所在的甘露殿中時,帝後二人正坐在禦案旁處理政事。聽聞他來了,武皇後遂問道:“今日聽木蘭衛說,你給元娘告了假?難不成是提前發動了?如何?是小郎君還是小娘子?”

“回殿下,臣又得了個小郎君。”謝琰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便見聖人眉頭一動,頗有幾分替他惋惜:“怎麼不是小娘子呢?”說到此處,兩位愛女心切的傻耶耶都無不被引得歎了口氣。

說起來,聖人倒比謝琰更委屈些。十載過後,謝琰好歹還多了初娘這個性情熱烈的女兒,聖人與武皇後卻一連生了三子,至今未能瞧見女兒的蹤影。如今在後宮中,武皇後椒房獨寵,其他妃嬪幾乎不可能獲聖寵,生下皇子皇女更難如登天。於是,義陽公主依舊是聖人捧在手心中的唯一的愛女。

武皇後見狀,有些忍俊不禁:“兒女皆是緣分。說不得什麼時候便來了呢?”而後,她細細看了看手邊的折子,話題又一轉:“陛下,宗正寺又上了折子,提起了令娘的婚事。”如今義陽公主芳齡十六,正值婚配的年紀,宗正寺隔三差五便會上折子催一催。

初時聖人尚是掩耳盜鈴,隻當做不曾聽見,如今眼見著女兒一日比一日嬌豔動人,皇室中也有許多不長眼的人都提起此事,心中越發酸澀:“自令娘年滿十三的時候,他們便催個不停!如今三年過去了,還不停歇!朕想多留女兒些時日也有錯麼?!謝愛卿,你說說!將女兒留到十七八歲再出嫁,不是人之常情麼?”

“當然!”兩位傻耶耶再一次同聲敵愾起來。謝琰想起慕容修,心中亦是氣悶難當:“臣仔細問過了,觀主有言,女子十七八歲出嫁才是正好。若是嫁得太早,容易折損身子,氣血虧虛。當然,男子亦是如此。”他才不是舍不得女兒呢,這分明是名醫所言!

“不錯,當年阿爺讓姊姊們嫁得太早了些,生養的第一個孩子不是孱弱便是未能保住。”為了妻女姊妹,聖人也曾經很仔細地與太醫以及佛醫道醫們探討了醫術,對這些亦是了如指掌,“幼娘年滿十八才嫁,如今一家子都活蹦亂跳的。”他當然不會提起,衡山長公主較之姊妹們簡直是特立獨行。不僅駙馬是她自己瞧中的,什麼時候嫁也是她自己做的主,連木蘭衛她也攙和其中,身子骨比其他姊妹們確實強健許多。

這些根本不該是郎君們討論的事,偏偏君臣二人卻煞有介事地說了起來,而且恍然毫無所覺。若是教前朝的禦史們聽見了,恐怕彈劾的折子立即便猶如雪片一樣飛了過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