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2)(2 / 3)

一個須發蒼白的老凡,不知什麼時候坐到了指揮長的身邊。老人花白的濃眉上落滿丁灰塵,顯得很疲乏。指揮長很注意地看了老人一眼,覺得有點眼熟。可是山裏的老人久經風霜雪雨,布滿皺紋的臉孔多半黑得像塊岩石。

他親自給老盛了一碗糊糊說:老爹,吃一碗肥,又能充饑又能解渴。

可是老人卻從褡褳裏摸出一些硬幣來,翻來複去地數了又數,然後說:隻有選一點錢,想坐體一段路的車子。

但是當大夥打過尖,卻發現老人走了。

客人,別見怪,他是個倔老漢!驛站服務員笑著解釋。

你認得他嗎?指揮長好奇地問道。

他是個鄉下醫生,整天上山下淘行醫,這方圓幾百裏的荒山野林,哪一出不留下他的腳跡,幾分鍾後,指揮長催著司機把車於開得飛快往前追趕,車尾巴的揚塵彌漫山林。

不多一會,前方出現了一個背影,那背影在山間公路上慢慢搖晃著。

這種類似小說的技巧筆法,在其他作品如《大巴山人》、《黃泥小屋》、《武當山記》、《將軍和報春早》等篇章中,也均有體現這種現象,大約與碧野同時也是小說家和報告文學作家,並且有意無意將其中的筆法技巧揉入散文有關。因此這類散文,故事性、人物性以及可讀性都大為增強,成為碧野散文的一個重要藝術特色也成為碧野散文受到讀者喜愛的因素之一。

然而,盡管這類作品近似小說,但又井非等同於小說,也就是碧野所謂的舟於小說和詩歌之聞,即在揉入小說技法的同時,另一方麵,又在散文中追求詩的意境。乃是兩者有機滲透的融合體,這是我們在欣賞與研究碧野散文時不可予以忽略的。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到,作者在創作這一類型散文時,總是在娓敏動人故事以及人物描寫刻畫中,把自己熾熱的愛和潛湧心底的情融彙進字裏行間,著意創作幽美、深邃的意境,使這類散文在小說的框架中,同時呈現出詩的形象美、繪畫美和人一奇美。例如《在江漢平原上》這篇作品,除了娓娓動人、曲折有致的情節展開之外,其景物畫麵也是複雜紛呈的,有晨霧、月色、陽光,有小河、漁船、蚌、花環、書本,人物則有老人、中年人、小夥子、姑娘、孩子,而聚焦全文的眼,則是兩件美好的事物,即象征愛情的花環卸象征幸福的人們心靈中的蚌珠,是它們如同透明的絲線,將貌似散亂的背景、人物和作者的情思,有機地串成一個整體,構成令人體味的詩的意境,將讀者引入一個淡雅而幽美的藝術天地。因此,作品篇首的題記寫道;江漢平原風光綺麗,這僅僅是幾筆素描。道理也正在於此。

如同昂揚的基調旋律,必然伴生出澈越動人的音符一樣,以緊隨時代步伐、熱情謳歌人民為藝術個性的碧野的散文,也必然要反映在其文字語言的相應特色上。概括而言,碧野散文的語言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即善於選擇清新而富於色彩的文字描物敘事,將情語融彙到景語中,使作品溢蕩著一種情韻美;注重遣詞運筆,錘煉文字,化平易為精巧,使作品呈現凝煉美;此外,他還能靈活運用種種修辭手法,諸如比喻、排比、對仗等,使作品在閱讀時抑揚婉轉,產生出詩化的節奏美。當然,這些語言文字上的諸種美的特色,有時根據作品題材、內涵、主旨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側重表現,但更多的時候,則往往是有機地熔於一爐,形成和諧的一體。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