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走過了曲折漫長的人牛道路。現在,我終於回到到了四十年前青年時代來過的蘆溝橋。
四十年前,我們群年華正茂,燃燒著青春的熱力滿懷生活的理想。那時,我們群小夥子和姑娘,來到這聞名於世的蘆溝矯最感興趣的是數兩邊橋攔杆上的石獅子。
四十年後的今天,正值初秋,這足引入懷念往事的季節。我重遊蘆溝橋憑欄眺望,橋頭的柳色還青,水定河細浪粼粼西山重巒含煙……
回想當年,我們數石獅子的情景猶如就在眼前。橋欄石柱上的石獅子繁多,大獅子身上、腳下還藏有許多小石獅於,找們小夥子用巴掌拍營石獅子,姑娘們用手指點著石獅子但每十人的得數都不相同。諺雲蘆淘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橋上飄蕩著我們快樂的笑聲,充滿了,我們青春的情趣。
現在,蘆溝橋在秋天的陽光下天青雲淡大地明朗河水清清,山川靈秀,但在憑欄回憶往事中,我卻帶點惆悵據說蘆溝橋和西安的灞橋一樣,古時都在橋邊折腳送別。我望著僑頭柳枝,更加懷念我年輕時的朋友。有如八百年來的蘆溝古僑,曆代有多少行人車馬在這裏經過,落日蘆溝溝上柳送人幾度出京華。人生的道路在一個地方起點,但所走的路子卻是千條萬條。往日我那許多朋友現在到哪裏去了呢?我知道有的犧牲在風雲滾滾的太行山上,有的死在黑暗潮濕的囚牢裏,活著的各自西東,寥寥無幾……
記得我們當年離開北平,正是中國人民在蘆溝橋上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放出抵抗的第一槍之後。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表現出為國赴難的精神。盧溝橋!的永定河,古時又名黑水河和無定河。燕山黑水從古以來是征戰之地。在點燃民族解放戰爭的熊熊烈火之初,我們在北京四南一角,曾看見壯上背上飄著紅綢的大刀。那凝結著民族仇恨的刀光,使敵人喪膽,而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我們這群,風塵仆仆,汗流滿身,在琉璃廠,在騾馬市大街,為抗日英雄們奔走募捐,收集慰問品。中華民族在危難中,祖國聲召喚,我們就紛紛奔赴民族解放戰爭的各個戰場。蘆溝橋這個字,已經用金筆鐫刻在中國人民革命史上,永放光芒。
現在,四十年後的今天,我懷著對中華民族解放戰爭的神聖敬意和無限思念故人的深情,重來蘆溝橋,帶著顆激烈跳動的心,在盧溝橋上留連徘徊。
今天,在眼前,石獅子依然千瓷百態,情調優美,有的低頭沉思,有的仰滅歡笑有的伏身靜臥有的活潑嬉戲各富個性。特別是那些小石獅子,天真頑皮,有的爬到大石獅子的背上,有的咬住大石獅子的頸鈴,有的戲弄大石獅子的瓔珞。藝術上達到了完整和諧的高超境界,這近八百年前金代的宏偉工程和精湛的雕塑藝術,給中國文化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我們不能不讚歎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奮與智慧。
不僅石獅子是出自慧心的藝術創作,而且長橋的石欄也都是一色的漢白玉石巧手砌成的。還有大橋兩頭樹立的四支華表,以及橋頭兩側的兩對巨大的石獅石像,無一不是精雕細刻,光彩美觀。據說這蘆淘橋是我國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拱橋,縱然經過八百年的兵災、水患,但曆代修繕保存至今。這足以說明中國人民對這座古橋的愛護和珍惜,它煥發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瑰麗和輝煌。
蘆溝橋除了石獅子名聞遐邇之外,還有橋頭上一座盤龍碑亭裏的一塊鐫刻著蘆淘曉月的大石碑使人十分注目。蘆溝曉月是金代燕京八景之一。蘆溝橋早晨的月色特別迷人。黎明時站在蘆溝橋上,憑欄伸望,幽藍的天空上幾顆疏星,一鉤淡月,遠眺永定河從朦朦朧朧的晨霧中蜿蜒流來,晨曦映照,西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隱若現永定河古稱渾河,古詩人對蘆溝曉月曾經這樣描寫過;渾河東去日悠悠,斜月偏宜入早秋。曙色微涵波影動,殘光猶帶浪花流……,
現在,正是早秋季節,我設想置身蘆溝橋上觀賞曉月腳底下是波浪微微閃光的永定河水,頭頂上是晴空圓月,周圍是曙光照著蒼茫的大地。此情此景,我願化作漢白玉的石人,與蘆溝橋台為一體,永遠定立橋上在蘆溝曉月的清輝中,世世代代懷念著我那些年輕時的友人。
但是當我從迷茫的幻境回到現實中來的時候,看午日陽光灑滿大地,遊雲如絲,晴空萬裏。蘆淘橋的永定河上遊,京廣鐵路大橋正在通過千裏奔馳而來的藍色列車,帶來了全國各地成績優異的科學家和勞模代表;下遊,公路大矯正不斷地行駛著載重汽車,運來了華北大平原的豐富的物資。
正當我為蘆溝橋勝地心蕩神搖和為美麗的現實禮讚不已的時候,伴我而來的同誌忽然告訴我說:文物隊已經數清了蘆淘橋的石獅子,一共是四百八十五個!我驚喜地想起,當年我們年輕的一群,正合石獅子的最後兩個字教,十五個!我站在蘆溝橋上憑欄眺望,早秋如畫,柳色青青河水奔騰,大野茫茫宛平城牆巍峨,西山重巒含煙。我懷念四十年的過去和今天,情思綿綿。
選自《碧野近作》,四川人民出版社l981年lO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