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賑糧難籌敲山震虎 往事堪憶潦水煙沙(2)(1 / 2)

我想娘!娘在黃水第幾浪?忍心撒手登天去,撇下嬌兒走四方……日也想,夜也想,夢裏醒來哭斷腸……

聲雖嫩稚,清清亮亮從心泉湧出,翠兒是動了真情,眼中滾動著淚珠。狗兒吹著笛子嗒然閉著眼,似乎什麼也沒想。坎兒低下了頭,說道:“死的死了,活的還要活,你盡愛唱這些,叫人聽著惶。”說罷,雙手抱膝唱道:

天老爺!我要與你打冤家!人說你能降福祥,親娘餓死荒郊外,孝子幹看沒辦法!人說你能降災殃,隻見炸雷擊老牛,甚時猛虎被天雷打?西施配了王老麻,六十歲老翁娶嬌娃……人都怕你我不怕——你恁地糊塗一鍋粥,吃我們香火做嘛?

……唱罷,笛聲嗚咽而止。許久,誰也沒吱聲,隻篝火中柴草劈作響,火焰一躥一躥照著眾人沉思的麵孔。

胤端坐在龍須草墊上,像一尊鐵鑄的雕像一動不動,他低著頭,人們看不清他是什麼神情。許久,胤方欠伸了一下,他的嗓音高得有點沙啞:“唱得極好。回北京要能見鄔先生,請他潤潤色,該讓皇上和六部的大官們都聽聽!”說罷,略一沉思又道:“你們想聽故事麼?”

“好啊!”三個孩子歡呼雀躍,坎兒道:“講個孫行者取經!”狗兒卻道:“那都聽俗了,什麼趣兒?還不如講鬼!”翠兒捂著耳朵道:“你們是鬼難纏、纏死鬼,我怕聽,我不要聽鬼!”

胤淡淡一笑,道:“不說鬼神。我這人信佛,沒有坎兒的膽量褻瀆天地,我講個真事吧。”他用棍子撥了一下火,使自己鎮定了一下,開始說道:“記不清哪朝哪代了,有個皇帝生了二十多個兒子——”

“我的媽!”翠兒道,“這麼多兄弟?”坎兒忙道:“別打岔!沒聽鼓兒先說文王爺一百多兒子呢!”胤點點頭:“裏頭有個兒子,生性最膽小仁慈。地上的螞蟻他舍不得踩死,蛐蟮也把他嚇得往後縮,在皇宮裏捉到耗子也不願弄死,怕老耗子死了小耗子沒法活。”聽他說得有趣,幾個孩子都咧嘴笑了。戴鐸和高福兒卻對視一眼沒言聲。胤說道:“你們知道,既是龍子鳳孫,就要幫皇帝做事。管天下,好人要賞,惡人要罰要殺,這種性格兒怎麼成?況且這群兒子自小長在皇宮,沒見過世麵,不曉得民間老百姓怎麼過日子。老皇帝想想,就叫兒子們都出去辦差使。這個兒子分到淮安來視察黃河淮河。

“當朝皇子坐鎮淮安,下頭的官兒自然都來趨奉。上到節度使,下到州縣官,整日圍著一大群巴結。這皇子自己也經心,眼見辦事順手,下頭人見自己像親爹似的聽話忠心,皇子覺得本事大了不少,稟了皇帝說這兒的官都是朝廷棟梁,皇帝自然也高興。

“不想那年黃河發了大水——你們曉得什麼叫羊報麼?黃河上遊有個青銅峽,大禹治水時在那立了個鐵旗杆,上頭刻了分寸。青銅峽水漲一寸,下遊水漲一尺。為叫下遊知道青銅峽水勢,用羊皮吹脹了,找不怕死的好漢縛在上頭帶著寫了字的竹簽順河漂下,叫下頭的人知道了好預備著護堤,這年上麵漂下的羊報,青銅峽水漲三尺!”

狗兒嚇了一跳,閃著眼道:“天!那咱這就漲三丈,淮安城要漫了!我記事那年就漫過一回!”

“就是這個話!”胤沉吟道,“那年下遊也下雨,已經連陰了半個多月。這天,雨下得格外大,眼見傾缸倒河似的,怕這城難保,皇子命衙中官員備船,他隻帶了一個長隨到城西,想看看河堤到底有指望保住沒有。

“天上的雲厚極了,正晌午時分,黑得像鍋底的天上吊著墨線一樣的龍尾,一縷縷搖擺著,雲縫裏掣著閃,有紫色的,有金黃色的,還有的像火球一上一下跳著炸開……那雷一陣緊似一陣,震得城樓都打顫兒。”翠兒渾身機靈一個冷顫,說道:“您還說這位皇子爺膽小!這是龍發怒,還不快逃?”

“我還說過他心地仁慈。”胤的臉色多少有點蒼白,“他喃喃祈禱上天,請免去這一城大劫。他的長隨眼見黃河水崩卷了大堤,五尺多高的潮頭轟鳴著,排山倒海般湧來,驚叫一聲:‘主子快走,回衙門上船!’也不管這皇子答應不答應,拖起皇子上馬就跑……就聽滿城的篩鑼聲‘大水漫了南城門,快跑呀!’接著就聽南邊‘轟’地一聲,城牆倒了。洪水灌進了城,到處都是人哭狗叫。房倒屋塌卷起的塵埃在大雨中漫起衝天黃霧。街上霎時已是四尺多深的水,連馬也跑不動了……雷聲、雨聲、河濤聲、一棟接一棟的房子倒塌聲混成一片,天色黑暗如夜,雨水又迷了眼,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清,天地都攪成了一團!

“主仆二人棄馬,著齊胸的水總算回了衙門,都鬆了一口氣——隻要上了船就不怕了——誰知一進門兩個人都驚呆了,拴在儀門上的大官艦早已無影無蹤!這些個平日滿口忠君愛民的士大夫早已解纜逃之夭夭,連主子都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