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換擋時刻與隨時右拐(1 / 1)

山東師範大學 李靜。

我去駕校學習駕駛--在八月等待開學的日子裏。我很熟練地掌握了換擋的動作:踩緊踏板,放鬆離合器,緩緩地改變車速以適應不同的路況。

我告訴自己:我的人生正值“換擋時刻”。

我曾努力要成為一名醫生。這自然是受母親的影響:她從事了三十年的心理護理工作,從她臉上我常能讀到一名心理醫生撫慰心靈後的成功和喜悅。但幾乎每個熟悉我的人都說:“做老師吧,你真的很適合!”當我手捧一束康乃馨和山師大中文係的錄取通知站在中學老師的麵前,老師很激動,欣慰地說:“祝賀你的選擇,歡迎加入教師的行列!”

我開始打理行裝--非常簡單。在家門口上大學的我有著自然的優越:天時、地利、人和;我開始打理心情--非常複雜。一種完全嶄新又完全陌生的生活等待我去麵對,去體驗。“未知”是激發人想象的催化劑,讓人生出期盼、彷徨和恐懼。能熟練為行車換擋的我能否為自己的人生成功地換擋。我努力為自己做出一個肯定答案,從心靈到行動……

假期中讀了一係列魯迅的作品,先生的一句話一直鼓舞我:“我願中國的青年要向上走,不要管兩旁的冷嘲與熱諷。”如今,在經濟大潮衝刷下,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新生的急需加鈣,腐敗的急需速朽。似乎一切均被鍍上一層“金色”的社會。我憑自己對漢語言的尊崇,對文學的摯愛,毅然選擇了中文專業。而更多的“識時務”者選擇了金融、法律、計算機,相比之下,我似乎真的頗不現實。仿佛成了時代的逆子貳臣。但我深知:違背心靈的作為是不道德的。選擇有時是痛苦和孤獨的,隨波逐流亦是一種選擇,但並不是最好的,我以為。我隻要在回顧這段往事時由衷地說一句:青春無悔!就足夠了。

回顧--是一種有距離的審美。在整個人生命運的流程中,主題是悲劇的,因為人不能對自己的出生做出選擇,卻要確定地無可逃遁地走向死亡。在自然造物麵前,人是渺小的,孤立無援的。而生命的細節卻蘊滿了歡樂。正如餘秋雨詮釋什麼是藝術時所說:在艱險和困苦的環境中仍然尋找並擁有遊戲的歡樂,這就是藝術!是的,生活也是如此,生活就是藝術!因其如此,我們完全有權利走出自己別樣的人生軌跡。藝術的第一要義不是雷同而是獨特!詩人顧城說:“雨網把世界打撈。”奇特的視角,充滿靈性的藝術魅力。但丁呼喊:“上帝啊,你怎麼能恣意地將全人類點著來照亮伯利恒的早上!”憤怒中呼喚著人性,卻充滿叛逆的挑戰。我要說:人生隨時可以右拐!在擁擠的街道前行,我們常被懊惱地攔停在紅燈前。但如果你厭倦站在人群中默默地等待,你想走出一條不同的路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那麼,跟我來,我們一起右拐,沒有紅燈可以阻擋右拐的我們。我們笑著高呼:“不走尋常路!”

人生可以畫出許多不同的曲線,但有一點不應改變,那就是“奮鬥”。我欣賞方誌敏烈士的一句話:人的一生總要奮鬥,奮鬥不成而死,當然無話可說!

原載《文友》200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