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市場經濟、民主政治與倫理演變(1 / 2)

現代社會體製的基本架構,在經濟上是市場經濟;在政治上則是民主政治。這在當今中國,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無論是市場經濟的存在和運行,還是民主政治的生長和運作,都需要相應倫理基礎和倫理秩序的支撐與支持。因此,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成熟和民主政治建設的日趨完善,必然引起和帶來社會倫理的演變。

什麼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體製在我國的建立和完善意味著什麼?根據著名青年經濟學家汪丁丁的解釋,“市場”這一概念是表示交換關係的集結,它意味著交換主體的獨立、自由以及他們之間的社會分工、專業化定位和普遍的協作。它作為社會經濟的運作方式,實質上是一種人類合作的拓展秩序——它把人與人之間的分工合作從家族範圍和單位範圍拓展到家族之間、村莊之間和單位之間,乃至拓展到世界性的更大範圍和更多的層次……而且,這種秩序本質上首先是一種自組織秩序,而不是政府計劃或其他權威力量直接支配的秩序。所以,市場經濟在我國的發育成熟,必然引起和帶來社會的一係列變化,其中對倫理演變有根本性影響的變化主要是:(1)擺脫各種人身依附係的具有獨立性的個人得以普遍確立;(2)獲得獨立的個人突破血緣和地緣的限製,告別熟人社會、身份社會和村社生活,建立起馬克思所說的具有“世界曆史性”的普遍聯係,同時,人與人的關係在走向自由平等和契約化的同時,也會出現物化和功利化的趨向。這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也是難以避免的。(3)社會經濟生活乃至整個社會生活出現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分化與分離,政府作為直接的組織者退出私人生活領域乃至某些公共生活領域,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社會中介組織和具有組織能力的個人。(4)由獨立的個人組成的建立在一定利益關係基礎上的公民社會(或市民社會)得以確立和形成。

與市場經濟以及由此而來的公民社會相契合的政體形式是民主政治。所以,我們國家不僅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改造社會的目標,而且也把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為改造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政治作為現代社會的政體形式,它是建立在個體比較充分地發展基礎之上的,並且是以公民權利至上的基本理念為支撐的。其優勢在於,它一方麵能夠容納各個個體自由而獨立的發展,另一方麵又能以一些特定的製度安排避免個體之間大量衝突的發生,並以一些獲得普遍公認的製度性程序解決已經發生的衝突。因此,它是支持市場經濟運作,保障一個自由而有序、充滿活力而健康穩定的公民社會存在的必要社會設置。在民主政治體製下,廣大公民不僅能夠擺脫對政治權力或行政權力的依附,並能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有效地監督、約束公共權力的運作,使其服務於公共利益、公眾利益和公共生活秩序。這實質上也是政府與公民關係的變化。伴隨著這種變化而來的就是人們徹底告別官本位社會和政治性的身份等級社會,走向民主、公正、自由、平等的法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