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寫材料是自己的工作,還是找問題吧!也許,問題找得越多,剖析得越深刻,才越好過關。
市裏“三講”督導組終於來了,局長兼局黨委書記段大軍按照藍秋寫的材料,深刻地進行了黨性黨風方麵的剖析,他說:“開展‘三講’教育以來,教育局領導班子廣泛聽取了群眾的意見,對照中央17號文件精神,認真剖析,深刻認識到我們存在以下幾方麵的問題:一是思想解放、觀念更新不夠;二是把握大局、科學決策、抓住機遇、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力度不夠;三是在貫徹民主集中製方麵存在著差距;四是黨的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上仍然存在著薄弱環節;五是思想作風不過硬,廉潔奉公方麵有差距。”在逐層進行具體講解之後,段大軍特別指出了存在問題的危害和原因,指出了今後的整改方向和措施。
還是在這次會議上,段大軍就班子成員聽取群眾意見進行了動員,要求班子成員要在學習運用鄧小平理論、理想信念和政治堅定性、貫徹執行民主集中製、作風建設等方麵查找自己的差距,尤其要查找是否自覺地堅持群眾路線,正確行使權力,保證清正廉潔,密切同人民群眾的關係,以及是否存在官僚主義、以權謀私、損公肥私等問題。
藍秋和局機關全體幹部坐在台下聽著段大軍的講話,督導組的成員們也在聽著段大軍的講話,段大軍稍有些肥胖的身軀穩穩地坐在台上,講得情緒激昂,聽眾們在台下屏住呼吸,聽得群情激奮。督導組對教育局的這次活動及形式非常滿意,講話中不乏讚揚,教育局的“三講”活動曆經三年之後,在“回頭看”階段,繼續贏得了廣泛讚譽。
從台上下來的段大軍,少有這樣地高興,主動跟藍秋打招呼:“藍秋,你好好幹。”
藍秋笑笑,什麼也沒說。到教育局來了幾年,藍秋對轉公務員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中午去食堂吃飯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新麵孔。局機關人員的流動性很大,每當學期末調整幹部的時候,就會有一批熟悉的人從機關回到學校,同時,還會有一批陌生的麵孔來到局機關。藍秋還記得欒主任退休回家前曾經對她說:“藍秋,你別跟人家去學校的那些人比,他們來局裏是來鍛煉的,回去就提拔,你來局裏跟人家不一樣,你是幹活的。”
雖然藍秋從骨子裏就想留在機關,當個名正言順的公務員,可是,命運讓自己成為借調人員,她並不怨任何人,隻是有時候,看到那些來“鍛煉”的人走馬燈似的來來走走,讓她產生了兩種思想意識:一種是疑問,另一種是擔憂。藍秋的疑問就是來的這些人,到了局裏真能得到鍛煉嗎?有些人原本在學校就是中層幹部,做些實際工作。到了教育局以後,隨著手中權力範圍的擴大,學會了打官腔,學會了替人辦事吃、拿、卡、要,當然,眼界開闊這一點毋庸置疑。可是,把這種作風帶回到學校去,對教學會有幫助嗎?對學校的發展會有幫助嗎?藍秋的擔憂是來“鍛煉”的人,一批一批地來,又一批一批地走,時間長的,五六年,時間短的,三兩個月,這對教育行政機關來說,是有利還有弊?教育行政機關也是有業務要求的,如果借調人員剛剛熟悉業務就離開了這裏,對後續的工作勢必會造成影響。
藍秋每當這樣想著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是憂國憂民,自己被借調到人大、借調到610的時候,雖然在局裏和借調單位之間來回跑,不是也都挺過來了嗎?由此看出,這個世界少了誰太陽都能照常升起和落下。
但是,藍秋還是感謝“三講”,如果不是“三講”,藍秋怕是一輩子都沒機會聽到段大軍鼓勵她的那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