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價思想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但利率平價理論真正形成的標誌是凱恩斯1923年完成的《論貨幣的改革》。當時頻繁的彙率波動與貨幣貶值、金本位製的變化,使國際貨幣發生了很大變化。凱恩斯拋開了傳統的金本位製下彙率決定理論,研究新形勢下的彙率問題。他把彙率本質看成是兩國貨幣(資產)的相對價格。一筆資金可以投資於國內,也可以投資於國外,對外幣需求是因為對外投資。投資是利益比較的結果,投資產生了國際資本流動,彙率取決於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利率收益比較。這樣凱恩斯建立了古典利率平價理論,即遠期彙率理論,遠期彙率決定於短期存款利差,並圍繞利率平價上下波動。
後來經其他經濟學家發展,利率平價理論逐漸成熟起來,其基本思想是:在沒有交易成本的情況下,遠期外彙水平必定等於利差。這是因為人們可以無風險地購買外國債券。因此當投資者在本幣債券與外幣債券之間選擇時,一旦遠期彙率升水小於利率差額,人們就會拋售外幣債券而購買本幣債券,資金流入國內而使利率降低;反之則相反。因此,人們的套利行為使資金自由流動,最終消除各地利率偏差,使實際利率均相等。
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如果國內外利率相等,則遠期彙率與即期彙率相等,即遠期差價(升水或貼水)等於零;如果國內利率高於外國利率,則遠期外彙差價必為升水;如果外國利率高於國內利率,則遠期外彙差價必為貼水。
這一時期其他幾位經濟學家的研究也值得重視。瑞典經濟學家魏克塞爾的彙兌平價說是建立在金本位製度上的黃金平價說。他認為當對外債權和債務接近相等時,到期外國彙票的價格將大致等於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含金量的比率。彙率圍繞這個平價,受供求關係影響上下波動。馬歇爾是第一個區別了國內因素和國外因素引起貨幣貶值不同的人。他指出,一國貨幣彙率定值是偏高還是偏低,應當用兩國貨幣的購買力對比關係來衡量,並不是所有的貨幣貶值都能刺激出口,隻有當諸如因政治恐慌引起的資本外逃而使彙率下跌進行時,彙率定值高低才會刺激出口。一旦資本外逃停止,彙率立即調整,恢複到兩國購買力對比的基礎上。俄林則認為,影響外彙供求的任何事情都能影響彙率,包括基本條件、貨幣政策、資本轉移等方麵的變化。
參透購買力平價的奧秘
《The Economist》推出的“巨無霸指數”,就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如果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美國值2.00美元一個,而在英國1.00英鎊一個,那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彙率為1英鎊兌2美元。如果當前市場彙率是1英鎊兌1.7美元,那麼英鎊就被稱為低估通貨,而美元則被稱為高估通貨,且此理論認為未來彙率將趨向於2美元兌1英鎊的平價彙率變化。
這個小故事簡單地解說了購買力平價的意思,那麼購買力平價是怎麼出現的呢?
在經濟學上,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作為一種重要的國際經濟比較方法,購買力平價是指不同國家商品(貨物和勞務)的價格比率,也就是基準國單位通貨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在對比國購買時需要該國通貨的數額。
購買力平價說出現得很早。瑞典學者卡塞爾於1922年對其進行了係統的闡述。購買力平價的基本思想是:貨幣的價值在於其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率取決於其購買力之比,也就是說,彙率與各國的價格水平之間具有直接的聯係。
購買力平價是通過價格調查收集對比國家150多類、2000多種代表規格品(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資料,並利用支出法計算的各國國內生產總值作基礎,用國內生產總值按150多類劃分的支出構成作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的購買力平價。
例如,購買相同數量和質量的一籃子商品,在中國用了80元人民幣,在美國用了20美元,對於這籃子商品來說,人民幣對美元的購買力平價是4:1,也就是說,在這些商品上,4元人民幣購買力相當於1美元。購買力平價實質上是一個特殊的空間價格指數,與比較某一國家兩個時期價格水平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l)不同,它是比較某一時期內兩個國家的綜合價格水平。因此,用購買力平價作為貨幣轉換因子,能滿足GDP國際比較三個條件的要求。
但是,購買力平價論卻存在局限性,主要是它在現實操作上較為困難,實用性有限。購買力平價的彙率,可以有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兩種形式。就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彙率而言,由於它是以兩國貨幣在同一時期各自在國內購買力水平之比來決定的,因而要受兩國物價水平的影響,然而這所謂物價水平,究竟是以什麼物價為依據,是以批發價為依據呢,還是以零售價為依據?等等,就是難以確定的問題不同國家的人對於同一種商品的估價是不同的。例如一種在甲國是奢侈品的商品,在另一個國家可能隻是一般日用品。而購買力平價不管這種情況。
即使使用正確的購買力平價,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隻能表明一個國家經濟的整體產出值,而不能直接作為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尺度。其他的指標,如住宅和校舍的質量、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汙染程度、消費者保護法的力度等,很難測定,並且未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反映出來。所以即使是用購買力平價調整過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要謹慎使用,因為它隻是生活質量的眾多標準之一。例如2002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40000美元,購買力平價調整後是27000美元,美國是35000美元,調整後為36000美元。但是美國的犯罪率比日本高,貧困人口和地區比重比日本大,而日本的人均國土麵積比美國小,國民享有的個人自由據稱比不上美國。而且生活質量還依賴於主觀判斷和個人好惡。最後,平均國內生產總值並不能表明財產分配是否平等。
人民幣彙率升值意味著什麼
1997年是個多事之秋,東南亞各國相繼爆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泰國貨幣泰銖承受不住貶值的壓力,一夜間一瀉千裏,此後,東南亞各國的貨幣包括日元競相貶值,一時間,東南亞的經濟金融形勢風雨飄搖。各國對人民幣的前景也十分悲觀,而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人民幣不貶值。中國的承諾增強了東南亞和世界各國的信心,中國為戰勝金融危機作出了貢獻。
但是從2002年後,美、日等國卻不斷地要求人民幣升值,那麼人們不禁要問:人民幣彙率升值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知道彙率是一種貨幣表示一種貨幣的價格,它的重要性就在於它影響著國內生產的商品在國外銷售的價格和本國購買商品的成本。
彙率的表示方法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比如2006年4月20日直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兌美元的彙率是8.0126元/美元,意思是說這一天1美元可以換8.0126元人民幣。2006年4月20日間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對美元的彙率是0.124803美元/元,意思是說這一天1元人民幣值0.124803美元。我國的外彙報價采用的都是直接標價法,也就是1元外幣值多少元人民幣的標價方法。
在直接標價法下,如果彙率數值增加,意味著1單位的外幣值更多的本國貨幣(本幣)了,稱為本幣貶值,或外幣升值。相反則是本幣升值或外幣貶值。比如2005年7月20日人民幣兌美元的彙率是1︰8.2765,7月21日調整為1︰8.1100,說明人民幣升值了,美元貶值了。
那麼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什麼呢?最通俗的說法就是中國人的錢值錢了,比如在國際市場(隻有在國際市場上才能體現出人民幣購買力增強了)上原來一元人民幣隻能買到單位商品,人民幣升值後就能買到更多單位的商品了,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是由彙率直觀反映出來的。人民幣升值用最通俗的話講就是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強。換句話說就是你以前用一美元能換8.27元人民幣,現在隻能換6.62元人民幣。
彙率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影響也是多方麵的。
升值將對不同行業產生影響:
一方麵,因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並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
另一方麵,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改變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賬麵價值,通過外彙折算差異影響其經營業績。人民幣升值將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或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是長期利好;而對出口行業、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衝擊較大。人民幣小幅升值,還有助於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進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改革,是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以及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有利於充分利用“兩個市場”,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①銀行業。人民幣彙率上升,會提高資金的吸引力,大量資金流入國內銀行體係,將對銀行業務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人民幣升值預期將促使人民幣貸款趨於減少,外幣貸款趨於增加;人民幣存款趨於增加,而外幣存款趨於減少,從而使銀行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發生調整。
②航空業。人民幣升值將使外幣負債水平高的航空公司,以支付較少的人民幣完成原先等額的外幣債務支出。
③通信業。人民幣的升值,也就產生了資金的升值,對各大運營商在外國的投資產生擴大效應,對運營商在國外市場的基站、鋪線、組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④煤炭行業。人民幣升值影響較大的是企業外債,部分大型企業采購的高檔采煤和洗選設備大多進口,在支付方式采取買方或賣方信貸的形式,因此人民幣升值將減輕公司的外債壓力,減少每年的財務費用支出。
⑤化工工業。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國際市場高附加值產品增強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也會削弱資源類化工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優勢。
⑥醫藥行業。醫藥行業的產生彙兌優勢,有利於藥品的進口,降低市場的價格。
⑦紡織行業。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必然會給行業中的出口型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使成本增加、獲利減少,人民幣升值,就使得紡織出口企業的壓力更大。內銷產品的利潤率上升外銷產品利潤率的下降會導致銷售的“外轉內”。
⑧電子製造業。電子業高價值產品由於其原材料主要依賴於進口,因此其投入成本將隨著人民幣升值而有所降低。
⑨房地產行業。人民幣升值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將得到較大的提高,房地產將作為消費升級的主要聚焦點將得到大家的追捧,從而提升對房地產的有效需求。
人民幣升值對我們的生活消費也將產生一定影響。比如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人民幣的國際價值上升,對於人民幣儲蓄居民來說增加了儲蓄收入。而對於外幣儲蓄居民來說就表示儲蓄減少。因而對百姓來說就會拋外幣買人民幣保值。而對於出國留學的家庭來說,人民幣升值使居民能夠兌得更多外幣,有利於促進出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