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誌力不僅僅是決心、堅持、毅力等,它包含所有進行自我引導的精神力量。美國新黑格爾主義代表人物,著名哲學家羅伊斯曾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意誌力是我們全部的精神力量,而正是這種精神力量在引導著我們行為的方方麵麵。”
一個人的意誌力與他的感受、習慣、知識、能力等一起發揮作用。當一個人聽憑自己的感覺來做事情時,他就可能會違背自己的意誌,去從事讓感覺最舒服的行動;而當一個人完全被意誌力支配時,就感覺不到欲望、情緒等方麵的影響了。
早在1915年,英國就有心理學家提出一套鍛煉意誌的方法。其中包括從椅子上起立和坐下30次,把一盒火柴全部倒出來然後一根根地裝回盒子裏……他認為,平時多做些這種練習,可以增強我們的意誌力,在日後遇到更加困難的挑戰時可以輕鬆對待。
培養意誌力,其實就是一個完成計劃的過程。設定一個計劃、目的或者目標,然後在實施的過程中,衝破阻礙,高質高效地完成,使人習慣於利用計劃管理自己,掌控生活。提高效率,完成計劃,達成目標,是我們培養意誌力的最終目的。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工作還是生活,休閑還是娛樂,每一個計劃實施的過程都是我們培養和鍛煉意誌力的好機會。
▲第一節 堅持,堅持,再堅持
所謂堅持,就是以意誌力持續地去做一件事情。堅,即意誌堅強、堅韌不拔;持,即持久,忍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有句話說得好,路隻要方向正確就是一條好路!慢點沒有關係,隻要你持續向前,永不停息。縱使一時落後,縱使會有失敗,但最終一定可以達到你向往的目標。
堅持是成功的代名詞
能夠堅持常常是成功的代名詞,也是有意誌力的完美表現。為了我們心中的目標,為了我們當初的夢想,為了我們心中的信念,或者僅僅是想保持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都需要堅持!
開學第一天,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把你的手臂盡量往前甩,再盡量往後甩。”然後自己示範了一遍,“從現在開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感到這個問題有點可笑,這麼簡單的事怎麼做不到呢?齊刷刷地說:“能!”
一個月後,蘇格拉底問:“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學堅持做到了?”有90%的同學舉起了手。
兩個月後,當他再次提到這個問題時,堅持下來的學生隻有80%。
一年後,蘇格拉底再次問道:“請你們告訴我,最簡單的甩臂運動還有哪些同學堅持每天在做?”這時隻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柏拉圖,他後來成為了古希臘的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是因為隻要願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它需要一種長期不懈的意誌,真正能做到的,終究隻是少數。
有這麼一個故事,古老的阿拉比王國昔日坐落在一片美麗的綠洲之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都城變成了一片大漠。多年來風沙肆虐,植被不生,人們生活越來越清苦,就連堅固的城堡也被風沙侵蝕得滿目瘡痍。年邁的國王叫來自己的四個兒子,說:“我聽說大漠的外麵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叫做卡倫,我打算將國都遷到那裏去。可是這個地方我隻是聽說而已,從來也沒有去過,也不知道多遠,所以我希望你們四個能夠替我去探查一下。”
大家隻是知道,卡倫距這裏很遠很遠,途中要翻過許多的高山,要涉過很多的江河,還要穿過草地、沼澤、深穀……而究竟有多遠,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去過,甚至是否有這個地方都不確定。
四個王子決定分頭前去探路。
大王子乘上馬車,沿著大道走了七天七夜,翻過三座大山,被一片茂密的森林擋住了,沒有了路,馬車無法通過。大兒子下了馬車,問一個當地人,他也不知道卡倫存不存在,到底有多遠。隻知道前麵還有沼澤、大河、雪山、草地……沒辦法,大兒子隻好掉轉車頭往回走。
二王子騎馬走了十四天,翻過三座大山,穿過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卻被一條寬闊的大河擋住了。河麵足有幾百米寬,沒有舟楫,無法過河,二王子隻好就此返回。
三王子用了二十一天的時間,翻過三座大山,穿過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漂過了一條大河,卻被前麵一片遼遠的沼澤嚇得退了回來。
三個王子陸續回到了國王那裏,將各自沿途所見所聞報告給國王,並都再三強調,他們是因為確實沒有辦法繼續前進才不得已返回的。而且誰也無法確認卡倫是否真的存在,即使存在也距離很遠很遠,我們無法舉國遷過去。
又過了幾天,小王子風塵仆仆地回來了,他興奮地報告父親,其實到卡倫隻需要22天的路程。翻過三座大山,穿過了一片森林,漂過了一條大河,踏過一片沼澤就到了。那裏真的非常美麗富饒,我們最好馬上準備舉國遷徙。
國王滿意地笑了,說:“孩子,你說得很對,其實我前段時間就去過卡倫了。”
大家都不解地望著國王:“那為什麼還要派我們去探路呢?”
國王回答說:“我的年紀大了,沒有能力帶著大家一起遷徙過去,所以這個重任就交給你了,我的小兒子。”就這樣,國王將王位傳給了他的小兒子。
其實,很多看上去完成不了的任務,總有完成的時候;看上去遙不可及的地方,也總有到達的時候,隻要你堅持不懈地努力。人生亦是如此,不怕目標的高遠,隻怕沒有追尋的勇氣、執著的堅持。隻要心中時時燃起堅定的信念,一往無前地走下去,你就可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孟子曾說:“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盡心上》)意思是,學習就好比挖井,必須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見效。如果挖井挖下幾丈不見水就放棄,那就隻能是一口廢井。所以說,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斷積累,不輕易改變,不輕言放棄,才能有所成功。
滴水穿石,靠的不是力量,而是因為它不舍晝夜;繩鋸木斷,靠的不是鋒利,而是它不斷積累。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力量的大小,而是你能堅持多久。堅持,是一種積累——每天進步一點,積累起來就是一筆財富。
一個即將退出職業生涯的推銷大師,舉辦了一場演說,當天會場上座無虛席。舞台的大幕緩緩拉開,隨著觀眾熱烈的掌聲,大師從舞台旁邊走出,走向舞台中央的一個很大的鐵架旁邊,鐵架上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大家都很好奇,這位大師有什麼新奇的做法。大師向台下觀眾發出邀請,希望請兩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來幫他做個試驗。用由兩個工作人員抬上來的大鐵錘,去敲打鐵架上的鐵球,讓鐵球蕩起來。
第一個年輕人上台,用盡吃奶的勁掄起鐵錘,用力地朝鐵球砸去,除了一聲巨響,鐵球動也沒有動。第二個年輕人一看這個情況,就拜托第一個年輕人,和他一起掄鐵錘去砸,但是兩個人砸得氣喘籲籲,還是沒能讓鐵球動起來。
人們期盼地看著大師,他一定有什麼好的辦法。這時,隻見大師默默地從衣服口袋裏掏出一把小鐵錘。他先是用小鐵錘朝著鐵球“咚”的敲了一下,接著停頓一下,然後再用小鐵錘敲一下。他持續地做這個重複的動作,時間過去了1分鍾、5分鍾、10分鍾、30分鍾……會場上的觀眾開始騷動,開始不耐煩,充斥著各種叫聲,充滿怒意。但是台上的大師一點也沒有受影響,繼續做著同樣的動作。慢慢地,觀眾一個接一個地離場。等過了40分鍾後,突然,前排座位的觀眾喊道:“球動了!”刹那間,本來嘈雜的會場變得鴉雀無聲,觀眾都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它竟然真的擺動起來了。盡管幅度還很小,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會錯過。這時,會場裏隻有大師敲球的聲音。又過了一會兒,鐵球漸漸地越蕩越高,甚至拉扯得鐵架子也“哐哐”作響。這景象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他們激動地紛紛起立,為大師鼓掌。
意誌力就是在完成一件一件小事的過程中積累而成的,也是把不可能的事做成的秘訣所在。所以成功的人都是默默地做著手中的工作,堅持著,積累著,等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爆發出來,達到成功的彼岸。
▲第二節 用耐心來打磨你的意誌
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以成功為導向的時代,人人都渴望成功,卻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成功的條件和基本素質的。有很多人空懷著夢想、目標、執著、努力,卻過於急躁、缺少耐心、不知改變、原地徘徊,難免會抱憾一生。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缺乏耐心,這個時候,我們有時間,有精力,有目標,有鬥誌,卻不能堅持,缺乏耐心和定力,這些因素使年輕人的成功之路充滿坎坷;年老的時候,我們有耐心了,而這個時候,我們卻缺乏精力,擔心時間不夠,不敢再奢望目標了,而自信心,對夢想的向往也許早已經被坎坷的現實磨損得千瘡百孔。其實,認真想一想,我們隻是缺少了一點點耐心。
欲速則不達
蝴蝶必得在蛹中痛苦掙紮,直到它的雙翅強壯有力了,才會破蛹而出,在生活的空間翩翩起舞。這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道理。
人何嚐不是如此?磨練、挫折、掙紮,甚至是失敗,這些都是成長所必須經曆的過程。我們要耐心地等待,循序漸進。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一味追求速度,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缺乏耐心的人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在一件事情上麵,他堅持不了太久,往往會淺嚐輒止,他沒有足夠的耐心把這件事情做完做好,就想去嚐試另一件事情。
缺乏耐心的人是目的性很強的人。他總是試圖用最快的速度衝向成功,能找到捷徑是好事情,但是過度的求成心切容易壞事,欲速則不達。
缺乏耐心的人容易脾氣暴躁,情緒很容易失控。因為缺乏耐心的人很難平靜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隻想快速解決問題,遇到一點阻礙和挫折,都會感到不滿、生氣、憤怒。
日本近代有兩位一流的劍客,一位是宮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壽郎。
當年,柳生拜師宮本。學藝時,柳生問宮本:“師傅,根據我的資質,要練多久才能成為一流的劍客?”
宮本答道:“最少也要十年吧!”
柳生說:“哇,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練,多久可以成為一流的劍客呢?”
宮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
柳生一臉狐疑,又問:“假如我晚上不睡覺,夜以繼日地苦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