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答道:“那你根本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劍客。”
柳生非常吃驚:“為什麼?”
宮本答道:“要當一流劍客的先決條件,就是必須永遠保留一隻眼睛注視自己,不斷反省自己。現在,你兩隻眼睛都隻盯著劍客的招牌,哪裏還有眼睛注視自己呢?”
柳生聽了,滿頭大汗,當場開悟,從此耐心求學,潛心修煉,終成一代名劍客。
柳生與宮本武藏的故事雖然真假莫辨,可是十年磨一劍,此言不虛。沒有耐心一招一式地反複練習,如何能夠領略劍術的精要,又如何能夠實現不斷地自我超越並最終超越前人呢?最近有本書叫《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雖然說的是要克服浮躁的心理,卻也是在告訴我們耐心是成功的前提。
半途而廢是成功的大敵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我們希冀成功,卻總是不斷地感歎,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於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我們慢慢地學會向現實低頭,向現實妥協。難道真的是因為我們能力不行嗎?難道真的是因為我們的理想過於豐滿了,而我們不具有把現實也變得如此豐滿的能力嗎?
當然不是,上帝賦予我們每個人同樣的身體,同樣的器官,同樣的感受,同樣是忙忙碌碌這麼幾十年,為什麼人與人的差距竟然會這麼的大?
人的一生就好比攀登高峰。我們茫茫眾生一開始都仰望著峰頂,走了一段距離,有些人不相信自己能有足夠的力氣爬到終點;再走了一段距離,另一些人想堅持了這麼久才到半山腰,看來前麵的人放棄是有道理的;然後又走了一段距離,一部分人覺得既然大部分人都放棄了,說明峰頂應該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吧,於是也跟著放棄……一大群人一同登山,到了此時已所剩無幾,堅持到最後,能站在峰頂享受美好風光的,往往隻有那幾個最有耐心的人。
曾經有個和尚,天天要下山去很遠的一口井打水。一天,他終於厭倦了這種每天下山挑水的生活,就對一同來打水的另一個寺廟裏的和尚乙說,自己要在廟裏挖一口井。於是和尚甲從此閉門不出,專心挖井。
幾天過後,和尚乙一直沒有見到和尚甲下山挑水,心想,他這麼多天沒有下山打水了,八成是已經挖成了井,自取自用了,便跑去看和尚甲的成果。一進寺門,就看到和尚甲癱坐在地上,一副很疲憊的樣子,周圍深深淺淺十幾個洞。
“這是怎麼回事?”和尚乙不解地問。
“我這不是在挖井嗎?哎喲,累死我了,挖了這麼久都不見水。”和尚甲抱怨道。
“可是怎麼挖了這麼多洞?”和尚乙仍舊不解。
“有什麼問題嗎?喏,這個洞挖了這麼深還不見水,估計那個地方沒有水,我就換了一個地方,結果這個洞挖到一半我又覺得挖那裏更好,於是又換到了這兒……”和尚甲聲音夾雜著倦怠,“哎喲,可把我累壞了。”說完把放在旁邊的鐵鍬一腳踢開。
和尚乙愣了愣,搖了搖頭,提起鐵鍬,把每個洞都打量了一遍,反複觀察,最後跳到最深的一個洞裏,很快,裏麵就傳來鏗鏗的挖井聲。就這樣過了十幾分鍾,忽然聽到和尚乙興奮的叫聲:“看,有水了!”
和尚甲一聽連忙跳起來,湊過去一看,剛剛被自己挖得很深依舊沒有水的井,被和尚乙這麼搗騰幾下居然冒出水來了。
我們很多人都容易做事做到一半的時候,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放棄。其實,半途而廢是很多人的通病,也是很多人無法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沒有耐心的人常常很難堅持到底,他們不是不努力,而是無法耐心地持續地努力。要知道,成功既是堅持的疊加,更是耐心的疊加。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包括我們的全部生活,都需要耐心。
而我們大多數人更像故事裏那個和尚甲,在這個地方挖挖井,沒有看到水,就換個地方;在那個地方挖挖井,還是沒有見到水,於是又開啟另一個地方。最終不僅浪費了精力和時間,還弄得自己精疲力竭,甚至灰心喪氣。與其如此還不如找準一個地方,就像和尚乙一樣,耐心地,堅持不懈地,把所有的力量和努力都放在這個地方,有始有終地挖下去,認真努力地挖到有水為止。
半途而廢的另一個原因,或許就是我們太渴望成功,而忘了成功需要等待——等待成功的條件,等待自我的成長和蛻變。等待常常是很煎熬的,要能熬得過去,自然需要耐心,需要意誌力。在生活中,無論是多小的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做完,做到底,絕不半途而廢,這些都是培養我們耐心和意誌力的最好操練。遇到困難,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感到疲憊,可以暫時休息一下;如果焦慮的情緒幹擾自己想要放棄,就聽聽音樂,讓自己放鬆一下,同時提醒自己,一定能堅持到底……能幫助你堅持到底的方法,都可以去積極主動去嚐試。
要耐心,更要細致
俗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就是告訴我們做事耐心細致是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耐心細致指引我們走向成功,耐心細致讓我們對自己充滿信心,耐心細致讓我們從黑暗中看到光明。耐心細致的人,就擁有了成功的催化劑,隻要認準方向,努力去做,成功必將指日可待。
老子曾經說過:“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耐心細致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想成就一番事業,想擁有超人的意誌力,你就必須做到耐心細致。學會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以耐心為基,以細致做引,才能做到完美、做到極致。要知道認真做事,隻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曾經有一個自考畢業的女孩去一家外貿公司應聘經理秘書,但是失敗了,公司沒有讓她當秘書,而是給她安排了一個行政文員的職位。女孩的誌願就是當秘書,但是她又想了想,覺得自己先耐心做好文員的工作,說不定哪天就可以成為秘書了,於是她就答應了。
女孩每日的工作是負責接待客人以及打印、複印這類的瑣碎的事情。同事們有什麼需要打印、複印的文件都會放在女孩的桌子上,然後叮囑她哪些需要打印,哪些需要複印,每種各需要多少份。女孩總是會用一個筆記本,將大家的要求詳細地記錄清楚,仔仔細細地去做好。同事們對她的工作都很滿意。
有一次,在打印的過程中,女孩不經意地看到文件中有一些錯誤,她馬上認真檢查了一遍,發現問題很嚴重,於是向經理提了出來。經理一看大驚,馬上組織人修改,挽回了巨大的損失。事後經理高度讚揚了女孩,覺得女孩是一個人才,後來經理真的把女孩提拔為自己的秘書。
工作即使再簡單,我們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去把它做好。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就是卓越,女孩也因為耐心和細致,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我們生活中的事情,往往是一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但是每個人做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著一個人完成的質量。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絕不為過。少一些大而化之,多一些腳踏實地,從一件一件的具體工作做起,把最簡單、最平凡、最普通的事情做好,做出成績來,做出精彩來,就是最大的成功。
喬·吉拉德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創造了12年推銷13000多輛汽車的最高紀錄,在同行中傳為美談。他認為,賣汽車,人品重於商品。一個成功的汽車銷售商,肯定有一顆尊重普通人的愛心。他的愛心體現在他的每一個行動中。
有一天,一位老年女士從對麵的福特汽車銷售商行走進了吉拉德的汽車展銷室。她說自己很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就像她表姐開的那輛,但是福特車行的經銷商讓她過一個小時之後再去,所以先到這兒來瞧一瞧。“夫人,歡迎您來看我的車。”吉拉德微笑著說。女士興奮地告訴他:“今天是我55歲的生日,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送給自己作為生日禮物。”“夫人,祝您生日快樂!”吉拉德熱情地祝賀道。隨後,他輕聲地向身邊的助手交代了幾句。
吉拉德領著女士從一輛輛新車麵前慢慢走過,邊看邊介紹。在來到一輛雪佛萊車前時,他說:“夫人,您對白色情有獨鍾,瞧這輛雙門式轎車,也是白色的。”就在這時,助手走了進來,把一束玫瑰花交給了吉拉德。他把這束漂亮的花送給女士,再次對她的生日表示祝賀。
那位女士感動得熱淚盈眶,非常激動地說:“先生,太感謝您了,已經很久沒人給我送過禮物。剛才那位福特車的推銷商看到我開著一輛舊車,一定以為我買不起新車,所以在我提出要看一看車時,他就推辭說需要出去收一筆錢,我隻好上您這兒來等他。現在想一想,也不一定非要買福特車不可。”
就這樣,這位女士買下了一輛白色的雪佛萊轎車,作為對吉拉德送給她那束花的感謝。
正是耐心和細致為吉拉德創造了空前的效益,使他的營銷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銷售者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隻想著索取,恨不得伸出手去,把顧客口袋裏的錢掏出來。他們忘記了,買賣是種交換,不去真心給予對方需要的東西,怎麼能有回報?顯然,吉拉德沒有犯這種錯誤,他是銷售商,但首先,他是個給予者,無論給予的是多麼微小,但關愛的價值是無限的。
耐心就是心平氣和,不急躁,不功利;細致需要我們從小做起,關注細節,不貪功,不冒進。要懂得忍耐,相信時間的力量。是好的,時間一定會證明它的好,不是好的,也會在時間的打磨下,慢慢褪去它偽裝的外表來。有耐心是自信的表現,相信自己,會成為蚌不斷流淚打磨出來的珍珠。
▲第三節 還年輕,吃點苦怕什麼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如果你提起有關吃苦的事,可能有很多人都會這樣回答:“現在都什麼年代了?我們的生活條件這麼好,哪兒來的苦可吃?而且為什麼還要吃苦呢?”
是啊,到底什麼才是吃苦呢?難道吃苦僅僅就是沒吃、少穿、受累、貧窮、疾病、居無定所嗎?當然不是,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苦是無處不在,有身體勞累之苦、工作辛勞之苦、環境惡劣之苦、氣候難耐之苦、離鄉背井之苦、寂寞孤獨之苦、上當受騙之苦、失敗挫折之苦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一一去克服,去戰勝。
有目的的吃苦
社會經濟發展到今天,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為什麼還要吃苦呢?常人甘願吃苦,一定是為了某種利益,比如說吃苦瓜,是為了去火;良藥苦口,是為了治病。所以,談吃苦,就一定要帶著目的來談,吃苦是達成某種目的的手段。
苦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現代人有現代人經曆的苦難,可能表現形式更趨於精神層麵了。吃苦是一個經曆,盡管它並不美好,但吃過苦的經曆有益處,也值得回憶。經曆過苦難,人的承受能力就得到了鍛煉,而這種承受能力是寶貴的,會使人的心理更強大、更堅毅,而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最終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