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有效地管理時間:學會快(1 / 3)

時間的重要性早已是不言而喻,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終點就是屬於個人的時間的結束。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更好地創造幸福、追求成功、享受生活呢?也就是說,對於每個人而言,是否能夠有效地管理時間,是人生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就要養成做事有計劃、分清輕重緩急的習慣。沒有計劃或者急於在短時間內做很多的事,常常會令我們手忙腳亂、焦頭爛額。其實,認真並堅持做好以下練習,你就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了。

▲第一節 把手表撥快十分鍾

上班總是遲到幾分鍾;早上總是想多睡幾分鍾;作業或工作總是不到最後時刻不動手;坐火車、乘飛機,總是在拚命追趕,不是出門晚了就是遇到路上堵車,而他總認為這都不能怪自己……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讓人搖頭歎息的人和事,特別是,如果這樣的人是你的下屬,即便他再有能力,你也會感到頭疼。

輕視這幾分鍾的人不懂得,其實,優秀與平庸的差別恰恰就在這幾分鍾。拿破侖所向披靡,威名遠揚,他說“我的軍隊之所以打勝仗,就是因為我總是比敵人早到5分鍾”。在戰場上,早到5分鍾就可以搶占有利的地形,地利在戰爭中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

撥快你的手表

李嘉誠自1988年開始,一直是世界華人首富。20多年來,他已經成為華人圈裏最耀眼的商業領袖。不過李嘉誠的童年並不富裕,可以說算是清貧。父親在他14歲那年就去世了,全家隻能靠舅父的接濟生活。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弟妹妹,李嘉誠被迫輟學走上社會謀生。

李嘉誠的舅父莊靜庵,是香港鍾表業的老行尊。50年代,莊靜庵介入鍾表工業,成立了中南鍾表有限公司,漸漸成為了香港最大的鍾表製售商。母親想讓李嘉誠去舅父的鍾表公司上班,但李嘉誠不同意,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

皇天不負有心人,跑了整整三天,李嘉誠終於在西營盤的“春茗”茶樓找到一份工作:當跑堂。但是,在這裏工作,老板要李嘉誠找一位有相當資產和信譽的人做擔保。李嘉誠興衝衝地跑回家,跟母親說起此事。當然,最好的保人就是做中南鍾表公司董事長的舅父。可是正巧這段時間舅父不在家,李嘉誠又等不及他回來,母親隻好隨李嘉誠先去茶樓看看。李嘉誠的母親向茶樓老板訴說了家庭的不幸。老板動了惻隱之心,同意了母親為兒子做擔保。就這樣,李嘉誠順利地進入了“春茗”茶樓。

廣東人習慣喝早茶,天剛蒙蒙亮,茶樓就有客人上門。作為一名小夥計,李嘉誠必須每天早上5點就趕到茶樓,為客人準備茶水茶點。為此,舅父特意送給李嘉誠一隻小鬧鍾,好讓他掌握早起的時間。為了早起,李嘉誠把鬧鍾撥快10分鍾,每天總是最早一個趕到茶樓。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李嘉誠一直保留著這個習慣,將手表、鬧鍾都調快10分鍾,這已成了他一生的習慣。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時間的前麵。也正是因為如此勤奮,才有了今日這樣的事業和成就。

把表撥快,是讓“錯誤的時間”告訴你一個正確的信息:快點,要來不及了。從而敦促自己勤奮、努力!

美國企業家查理·布勞爾曾感慨“我們生活在一個平庸的世界裏,大家都馬馬虎虎,工作隻做一半,敷衍了事,喜歡逃避責任。洗衣店不燙衣服,服務員不服務,木匠愛來不來,主管們滿腦子高爾夫球,當老師的敷衍了事,做學生的專挑不需要動腦筋又可以得高分的課程來修。人們得意洋洋地享受優閑的生活,精神懈怠。”查理說的並不是這個世界多麼平庸,而是那些怠惰、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現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我國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韓愈在《師說》一文中就曾寫下“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的千古教誨。而“勤”就是盡力、不偷懶。可以說,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首先都在時間上做到了一個“勤”字。反之,隻要你能在時間上做到“勤”:比別人早——先行、比別人多——盡到最大的努力,你也一定能夠成功。

而且,早來10分鍾,晚走10分鍾,並不僅僅是時間的問題,還是一種令人激賞的態度。

每天早到10分鍾

守時也代表一種必要的修養。有時間觀念是職場中人的專業素養,可以讓人增加對他的信任度。長期堅持每天早到10分鍾、取得驕人業績並快速成長的菲利普斯,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菲利普斯的同齡人還在苦苦掙紮、尋找事業突破的時候,他已經升任公司總經理,順利地完成了由低級白領到金領的跨越。而且擁有嬌妻愛子,生活幸福平順,他還有豐富健康的業餘生活,健身、旅遊、娛樂一樣也沒有被犧牲掉。在別人看來,他實在是個幸運的家夥。

當有人向他請教其中的奧秘時,他的回答令提問的人感到非常意外。他說:“秘訣非常簡單,每天早10分鍾去公司,你就會換來這份從容與淡定。”

初入職場時,他也和其他同事一樣,每天準點去公司。打卡簽到,坐在辦公室裏吃早飯,然後開始準備自己的工作。一天下來,總是手忙腳亂,感覺手上的事情永遠也做不完,人累得要死,工作效果還差強人意。沒有時間和精力陪女朋友,甚至連業餘愛好也丟了。他的父親看到問題所在,就建議他不妨試試看,每天早晨提前10分鍾出門,然後,晚10分鍾離開公司。

聽了父親的建議,第二天,他就比平時早走了10分鍾。當他走到公交車站時,驚喜地發現等車的人並沒有平時那麼多。到了車上,原來總是很擠的公交車今天竟然還有許多空座位,近一個小時的車程,坐著比站著舒服愜意多了。而且,還沒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沒有出現堵塞。他的同事們匆匆忙忙地跑進公司打卡、手忙腳亂地準備工作所需的資料時,菲利普斯已經有條不紊地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這樣一來,他總是能出色而又快速地完成上午的工作,多出的時間就用來學習或承擔公司更多的工作。到了下午下班時間,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務的菲利普斯並不急於回家,而是總結完一天的工作後,再做好第二天的工作計劃,有時還找機會與公司優秀的同事或上司交流學習,然後才離開公司。

就這樣,從這天開始,菲利普斯堅持每天都早到辦公室10分鍾,晚走10分鍾。雖然這點時間看似微不足道,但是,這個10分鍾卻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他越來越健康、積極,工作效率高、完成任務出色,老板和同事對他的印象都很好。機會總是青睞這樣的人的。

“每天早到10分鍾”,使他真正地掌握住了時間和命運的主動權,從而換來了一輩子的從容與淡定。

“每天早到10分鍾”,表現的是一個“勤”字;“每天晚走10分鍾”,表現的則是一個“奮”字。成功沒有捷徑,需要勤奮努力;真理特別簡單,認識了就要行動並堅持。“每天早到10分鍾,晚走10分鍾”,從今天開始,把這個作為自控力訓練的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