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對於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素質。因為,習慣不是偶然因素,它是經年累月、長期養成的生活方式。習慣一旦養成,要想打破是很難的。習慣的這種超強的穩定性,就是它對我們起作用的主要方式。正因為如此,我們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好習慣的幫助。愛因斯坦曾經說,“一個人取得的成績往往取決於性格上的偉大。”而構成我們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習慣。所以說,一個人的好習慣養成得越多,他的能力就會越強。養成好的習慣,就是為我們一生的幸福與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麼,培養好習慣與自控力訓練之間,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當然有,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關係——培養好習慣的過程本身,就是在訓練我們的自控力。因為,培養好習慣,就是一點一點地在使用自控力與我們的惰性、怯懦、軟弱、不自信、逃避等等性格弱點做抗爭。我們的好習慣養成越多,我們的自控力就會越強大。
這也就是本書為什麼要從培養好習慣入手,來訓練自控力的根本出發點。當我們意識到在培養好習慣的過程裏,我們還能同時有那麼多有益的收獲,是不是行動的動力會更強大一些呢?
▲第一節 好習慣與好人生
一位世界聞名的教育家,曾對習慣做過一個這樣的比喻,他說,一個人養成的好習慣就像在銀行裏存了一大筆錢,它的利息將使我們終生受益;而壞習慣則是欠別人的一筆高利貸,怎麼還也還不清。
這個比喻很生動,也很說明問題,因為事實的確就是這樣。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壞習慣,可想而知。這個道理早已經是不言自明了,人人都懂得,可是,並不是人人都能盡力去培養自己的好習慣,甚至,大多數人,或者,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壞習慣裏打轉轉。
為什麼會這樣呢?
習慣的束縛力
在印度和泰國,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一種神奇的景象:一根小小的柱子和一截細細的鏈子,竟然可以拴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任憑誰一眼都可以看出,這麼小的柱子、這麼細的鏈子,大象如果掙紮起來,根本是毫無用處的。可現實是大象卻在小柱子和細鏈子的束縛下老老實實地待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當大象還很小的時候,馴象人就用一條鐵鏈將它拴在鋼柱或水泥柱上。小象貪玩想要掙脫,可是無論它怎麼掙紮,都無濟於事,甚至弄得遍體鱗傷。慢慢地,小象就放棄了這種無謂的掙紮,選擇了順從,一直到它成為了一頭大象。它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擁有了掙脫鏈子的力量。
不僅大象如此,人類也是一樣。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會成為束縛我們一生的力量。我們之所以會常常在壞習慣裏打轉轉,就是因為那壞習慣在我們性格裏已經被固化下來了,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地去改變它,就總是會不自覺地被它牽著鼻子走。
有個靈巧的小夥子跟著師傅學剃光頭。師傅拿了很多冬瓜給他練習。一開始他削的冬瓜皮很厚,削麵也坑窪不平。後來,漸漸地,小夥子的手藝開始精進,冬瓜皮越削越薄,削麵平滑均勻。師傅很滿意,就表揚了他。小夥子一高興,隨手把剃頭刀紮在了冬瓜上,樣子很是得意。師傅提醒他下次不要這樣做,不要成了習慣。小夥子卻完全沒有在意,每次師傅看過他的作品,丟下一句表揚的話轉身走後,他都隨手把剃頭刀紮在冬瓜上。師傅覺得小夥子這項技術已經可以滿師了,就讓他給自己剃頭試試看,給人剃頭和給冬瓜削皮那還是有區別的。結果,小夥子剃得非常好。師傅一邊摸著自己光滑的腦袋,一邊從鏡子裏看著自己的愛徒,笑著表揚他:“不錯不錯,第一次給人剃頭就剃得這麼好。”徒弟一聽到師傅表揚自己,哈哈大笑著,習慣性地一抬手,剃頭刀紮在了師傅的頭上……
這個故事聽起來有點血腥吧?這是我二十年前聽到的一個故事,至今記憶猶新。“習慣之始如蛛絲,習慣之後如繩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於壞習慣要防微杜漸,而對於好習慣要盡力培養堅持不懈的原因。
山下住著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子。他們沒有別的營生,常年靠上山打柴來維係生活。隨著兒子逐漸成年,父親也開始變老。每天都是兒子先上山砍柴,然後把柴放成一堆,傍晚的時候父親趕著牛車上山把柴運回家。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由於年邁,父親的視力開始有些模糊。盡管他對這一路的環境很熟悉,但是被暴雨洗刷壞的山路,以及偶爾從山上掉落的石塊,視力不佳的父親常常看不見。於是,兒子就成了父親的眼睛。每次到了要轉彎的地方,兒子都會提醒父親說:“爸,轉彎了。”父親總會說一句:“我知道。”但兒子還是會提醒他,逐漸形成了習慣。
有一天,父親突然得了病,醫生說要臥床休息幾天。兒子隻好一個人趕車去砍柴。這是他第一次趕牛車,一路走得都很慢。到了一個轉彎的地方,兒子拉著手裏的韁繩,學著父親的樣子吆喝,試圖讓牛轉彎。但不知道怎麼回事,任憑他怎麼擺弄韁繩,牛就是不聽使喚,甚至還停了下來。
他很沮喪,坐在車上想該怎麼辦,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麼,靠近牛的耳朵旁,大聲地說:“爸,轉彎了。”那頭強牛好像能聽懂人說話似的,居然轉了彎。
這雖然是個笑話,卻給人印象深刻。那頭牛並不是聽懂了人的話語,而是,它對那句命令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習慣,就是一種條件反射。習慣的力量就是被潛意識支配的,而我們知道,潛意識的力量比明意識要大3萬倍。
所以,聰明的讀者啊,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就去培養一個能夠幫助你成事的好習慣吧,那樣你做起事情來一定會非常輕鬆,事半功倍——不僅僅是一倍,可能是十倍、百倍!
好人生需要哪些好習慣
有個富翁死了。他沒有繼承人,就將自己的一大筆遺產贈送給了一位遠房親戚,獲贈者很窮,是個常年靠乞討為生的乞丐。一個乞丐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富翁,自然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當記者追問這個幸運的家夥:“繼承了巨額遺產之後,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乞丐回答說:“我要買一隻好一點的碗和一根結實的木棍,這樣我以後出去討飯時方便一些。”
這當然是個笑話,可是,習慣的力量可見一斑。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就曾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而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95%甚至更多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隻有剩下大約5%的行為是屬於非習慣性的。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就提出過“性格決定命運”的觀點,他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因此,我們知道,不斷重複的行為疊加會產生習慣,而我們的性格就是我們各種習慣的組合體。
我們不用花太多時間去分析我們有哪些壞習慣,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知道好人生需要哪些好習慣。
好習慣一: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是一切的基礎,所有不利於健康的生活都是在慢性自殺。這樣說一點也不是危言聳聽,特別是在如此險惡的現實環境中(環境汙染、食品不安全),我們更應該培養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鍛煉身體、早睡早起、飲食合理、按時體檢等等,都是我們應該做到的重要保健內容。就算你不一定天天都做得到做得好,也要盡最大努力去不斷培養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好習慣。
好習慣二:獨立思考的習慣
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雲亦雲,不要盲目跟風,不要輕易地放棄自我。獨立思考的習慣是我們建立自尊自信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一個沒有獨立思考意識的人,容易迷失自我,喪失自我的同時,自然也就喪失了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的機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