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三:不斷學習的習慣
學無止境。每天讀書至少半小時,最好超過兩小時。想想看,一天讀半小時書,一年可以讀25本,10年就是250本,20年就是500本。如果是一天讀2小時,那麼,你一年就可以100本,10年就是1000本書……讀書破萬卷,原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曾說:“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是一名領袖,然而每一位領袖必須是讀書人。”幾十年後,同樣入主過白宮的克林頓說:“在19世紀,獲得一小塊土地的國民就能起家;到了21世紀,人們最渴望獲得的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聯邦政府的獎學金。因為他們懂得了,知識才是開啟未來的鑰匙。”
不斷學習,多讀經典。在浩如煙海的人類文明的寶庫裏,值得我們閱讀的思想、人物、精神實在是太多了。不要把在網絡上的隨意瀏覽、在手機上的垃圾閱讀當做主要的學習方式,相反,我強烈建議你去圖書館、去書城,多讀紙質書,那是在甚囂塵上的現實生活中讓我們能夠沉靜下來、進一步認識自我進而開發自我的良好方式。
好習慣四:有計劃有目標的習慣
每天下班後或睡覺前總結一下這一天的行為,所得與所失都要總結。然後,列出第二天要做的重要和緊急的事情。
有大目標,有小計劃,堅持下去,你會受益無窮。
好習慣五:謙虛的習慣
我想,我們每個人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聽說“謙虛”這個詞。為什麼謙虛是個好習慣呢?那是因為謙虛的反麵是驕傲,驕傲的人容易自滿,自滿的人容易自大,自大自滿成為習慣必然形成固執、狹隘、僵化的性格特征,這樣的人是很難進步的,而且,也不會有真正的快樂。因為,那種自大自滿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愛因斯坦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的相對論以及他在物理學界其他方麵的研究成果,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然而,就是他這樣一個人,在有生之年從未停止過學習、研究,活到老,學到老。
有年輕的記者采訪愛因斯坦時,見他的書房裏擺滿了各種書籍,就問:“您在物理學界所取得的成就已經是空前絕後的了,為什麼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後,對那位年輕人說:“就物理學這個領域而言,假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也許是這個大圓,也就是說,我所知道的比你略多一點。可是,整個物理學領域的知識是無邊無際的,甚至還有很多我們未知的東西需要去探索。所以,你看,當我掌握得越多,就發現我所不知道的更多。年輕人,這不是我謙虛,這是事實,也是我最真切的感受。”
這個故事恰好印證了蘇格拉底的那句名言:“我比別人知道得多的,不過是我知道自己無知。”
所以,謙虛不僅是不斷學習的前提,甚至也是我們能夠取得進步、能夠開拓創新的前提。
好習慣六:節製的習慣
中文裏有個成語叫“適可而止”,意思是說,到適當的時候或程度就應該停止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什麼都要有個度,超過了某種程度,好事可能變壞事,這也就是辯證法中所講的“量變也可以引發質變”的道理。
而所有這些都在告訴我們:要懂得節製——脾氣不要發過了頭,發過了頭一定還會後患無窮;飲食過度或過度減肥,都會危害我們的身體;不懂節製地亂花錢,會把我們的生活弄得一團糟;長期熬夜上網看電影玩遊戲,會使我們精疲力竭,甚至罹患精神抑鬱,失去生活的樂趣和信心……不懂節製的人,是最容易產生“上癮”行為的人。我們在前麵的章節裏已經學習過,上癮行為就是一種依賴心理,嚴重的依賴心理,是一種使我們喪失自我、到最後甚至有可能完全剝奪掉我們的生活能力的有害心理。
如果我們一直努力培養自己節製的好習慣,那麼,因為缺乏節製而容易產生的諸多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遠離我們的人生。
好習慣七:微笑的習慣
有研究表明,嬰兒平均每天會無所顧忌地大笑400多次,而成人平均每天卻隻會大笑8次。這既然是個平均值,也就是說,有很多人每天可能連一次也沒有。專家說,這也許能從一個側麵說明為什麼嬰兒具有那麼強大的生命力。
的確,笑有著非常神奇的力量。你在打電話時,就算是對方看不到你的表情,可是,如果你是微笑著在打電話,對方就能從你的語氣中聽出來。
你可以試試看,無論你在幹什麼,時刻提醒自己微笑,不管有沒有人看到,始終保持微笑,你會發現,隻要你微笑起來,你的心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因為微笑的時候,你的麵部肌肉的運動會向你的大腦反饋你很開心的指令,大腦接受了這個信號就會將這種感覺傳遍你的全身。
保持微笑吧,這就是你不斷向自己輸送正能量的最好也最簡單的方式哦!
隻要能夠養成以上七個好習慣,我相信,你的人生一定會更豐富更美好更幸福。
▲第二節 用好習慣打敗壞習慣
如果壞習慣已經根深蒂固了怎麼辦?
這恐怕是我們許多人共同麵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有什麼方法能夠提供幫助,讓我們用好習慣打敗壞習慣。
找到習慣養成的規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天重複同樣的行為,堅持3個星期就會成為習慣,而如果能夠堅持3個月,就會成為固定的習慣,也就是很難再改變。如果你說,哎呀,3個星期我都怕自己堅持不了,別說是3個月了。好吧,那麼3天呢?3天你能堅持吧?
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3天就複活了。如果你在培養好習慣的過程中,感覺自己堅持不下去了,告訴自己:再堅持3天!3天之後就會看到希望。如果又堅持3天之後,你還是感到難以堅持,告訴自己,既然上一次都堅持了3天,那麼,再堅持3天看看……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你看,連基督受難的故事都搬出來,可見,有時候要克服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真的不容易。因為,除了習慣的慣性力量使然外,還因為,有些壞習慣給我們帶來的暫時的表麵的滿足非常具有誘惑力。比如煙癮吧,我國是煙草消費大國,吸煙人群超過4億,間接吸煙人群超過7億,每年的煙草消費數量占到世界消耗總量的1/3,成功戒煙的經驗對於我們國民身心健康而言,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保羅·蓋蒂,在上個世紀60年代靠著高超的商戰謀略,建立起龐大的石油帝國,並在世界首富的位置上蟬聯了二十年。就是這樣一個成功人士,曾經也有嚴重的煙癮,而且一天能抽上好幾包,盡管身邊的人都提醒他,不要抽得這麼凶,對身體不好,但他卻不以為然。
一次他在英國度假,那天正好下雨,所以找了一個小旅店吃過飯之後就睡了。在淩晨兩點時,不知道為什麼他突然醒了,醒了就習慣性地伸手去桌子上拿煙,卻發現是空的。他又爬起來,翻箱倒櫃地找,找遍整個房間也都一無所獲。此時旅館裏的酒吧和餐廳早就停止營業了,他隻能去幾條街以外的地方才能買到煙。他的心裏很掙紮,越是沒有煙抽,煙癮也就來得越嚴重。於是他穿好衣服,決定出去買煙。但就在打開門的那一瞬間,他心裏突然一驚,問自己:“你現在在幹什麼?”他停下來想了想,不覺更加羞愧,一個足智多謀的成功商人,居然會為了能夠抽上一支煙,三更半夜爬起來,要冒著大雨穿過幾條街出去買煙?
他毅然關上了門,靜靜地坐下來反思自己的這個習慣,意識到自已一直習以為常的習慣,已經開始控製自己了——竟然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一根小小的香煙竟然在不知不覺之間摧毀了他的自控力和意誌力!他感到自己必須戒煙了。他想了一會,把隨身攜帶的打火機放進了空煙盒中,揉成一團扔進了垃圾桶。他帶著一種解脫、勝利的心情脫衣上床繼續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