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都薩滿跳神救活了列娜,一頭灰馴鹿仔卻應聲倒地,在這個民族的意識裏,就是馴鹿仔代替列娜死了。而灰母鹿不見了自己的鹿仔,“一直低頭望著曾拴著鹿仔的樹根,眼裏充滿了哀傷。從那以後,原本奶汁最旺盛的它奶水就枯竭了。直到後來列娜追尋著它的鹿仔也去了那個黑暗的世界,它的奶汁才又泉水一樣湧流而出。”而列娜之死更是具有神秘色彩,她是因為頭天晚上聽講故事睡不著,第二天搬遷時她常騎的馴鹿不讓她騎,而這頭灰色母鹿跪倒她腳邊請她騎上去。一路上列娜打瞌睡,從馴鹿上掉下來也沒醒被凍死了。帶有因果循環的意味和宿命的色彩,動物也有強烈的母性和報複意識,人和獸之間有著神秘、心魂相通的聯係。

達西馴養雄鷹奧木列殺死曾咬斷自己腿的狼的故事,是全書中非常精彩的章節之一。達西在一次與兩頭狼的搏鬥中殺死了母狼,卻被小狼咬斷了腿,多年來他被殘廢的身體和仇恨折磨得又幹又瘦,眼睛不能見光,對生活失去了興趣。但有一次他得到一隻雄鷹後變得興奮起來,他用古老的馴鷹法訓練他的鷹,希望能讓它變成自己的獵槍,殺死自己的仇人。幾年後他與前來尋仇的小狼狹路相逢,達西和他的鷹戰勝了狼,殺死了仇敵,自己也身負重傷,被其它動物吃掉。這樣一個慘烈的故事裏首先強調了鄂溫克人的民族性格,那就是愛憎分明,仇恨是無論如何要報的,哪怕隻剩一條腿,哪怕瘦幹了身軀。達西後來幾年之所以活著就是因為還有仇恨。第二寫出了鷹的通人性,這隻鷹原本是達西的俘虜,在達西的馴養後居然與達西有著心神相通的成分,看見達西絕食它會為他捕來山雞。領會到達西的仇恨後,就以達西的仇人為仇人,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幫助主人複仇。第三在於狼的性格,小狼對當年的殺母之仇也一直記在心裏,一直在尋找機會複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有仇必報的特性帶有原始生物的特征,在額爾古納河右岸它存在於人和動物身在,同樣的強烈而持久。

依芙琳與坤德之間的仇恨,他們原本是一對夫妻,但因為在他們結婚之前坤德愛上一個蒙族姑娘,而坤德的父親不同意,堅持讓坤德娶了依芙琳,從此,英氣勃勃的坤德變得灰心喪氣的。依芙琳得知這件事後十分生氣,想離開坤德,卻又因懷孕生了金得而不得不回來。從此以後依芙琳對待坤德十分惡劣,稍有不快就拿他出氣,而且不與他睡在一起,小說中借瑪利亞之口說:“坤德年輕的時候就像一顆碧綠的汁液濃鬱的青草,到了依芙琳手裏,經過她天長日久的揉搓,已經變成一顆幹枯的草了。我這才明白,依芙琳為什麼會對別人的幸福和真情流露出那樣的嫉妒和鄙視。我同情坤德,但也同情依芙琳,因為他們跟尼都薩滿和達瑪拉一樣,都是為愛而受苦的人。”依芙琳的恨是因為坤德不愛她,對愛的純潔有著非常強烈的要求,她之所以不與坤德睡在一起,是因為“她依芙琳永遠不跟不喜歡她的人睡覺,她一想到在黑夜中坤德可能會把她當作別人,就覺得惡心。”這份恨並沒有隨時間流逝而消減,反而將他們兩個人都折磨得痛苦不堪,坤德變得更加沒有男人氣,而依芙琳則變成了一個尖酸刻薄,對他人的幸福充滿惡意的女人。甚至對自己的兒子,她也極少表示出關愛,因為這個兒子有幾分像他的父親。金得長大後,喜歡上了妮浩,可是妮浩嫁給了魯尼。依芙琳給自己兒子定了親,要他娶歪嘴姑娘傑英琳娜,金得不同意,她也不肯讓步,最後導致金得在婚禮上上吊自殺。依芙琳因為自己不幸的婚姻,因而對幸福有一種奇怪的觀點,她在籌備金得婚禮時說過一句話:“我看透了,你愛什麼,最後就得丟什麼;你不愛的,反而能長遠地跟著你。”坤德因為金得的死而變得強硬起來,他在依芙琳麵前挺直了腰杆,並強迫依芙琳性愛,要她再還一個孩子給自己。而執拗的依芙琳雖無法反抗坤德的強迫,卻用滑一夜雪的方式讓腹中的孩子流產了。因為那個孩子是坤德所日思夜盼的。這種奇異而慘酷,以自我傷害為前提的複仇方式是原始而又執著的,無法化解。“以後的歲月,他們就是兩塊對望著的風化了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