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絲終於下決心搬回去與母親同住,傾聽她的心聲,閱讀她幾年前寫作的回憶錄。因為她發現“她的生活危險重重,比我想象的還要糟糕得多。”同時她也覺得與亞特之間溝通出現了問題,“我覺得事情都得我一個人來背。”
她騙母親說是有本書要請她畫插畫,母親非常高興,因為自己對女兒還有用。而女兒因此很愧疚,她覺得自己應該早一點真的請母親畫插畫。這一次重新和母親住在一起,露絲感覺很複雜,她既是母親的女兒,又成了母親的母親,非常害怕母親撒手離開。“她很想要擁抱媽媽,保護媽媽不受到任何傷害,可同時她又希望媽媽抱著她,向她保證說一切都好,她沒有中風,也沒有更糟的事情發生。媽媽曆來如此,難纏,個性壓抑,舉止怪異。而媽媽就是用這種方式,一直愛著露絲。露絲知道,她能感受到,誰愛她也沒有這麼深,也許別人愛的方式比媽媽好,但沒人愛她比媽媽深。”
第二部分以第一人稱講述茹靈來美國前的生活經曆。故事發生在北京郊區一個叫仙心村的村莊裏,近乎中國風情畫式的展示,純樸勤勞的鄉村製墨生活,劉姓製墨世家的興衰和寶姨即茹靈生母的慘烈遭遇。在閱讀外婆寶姨的故事時,常讓人感覺在觀看一部退色的黑白電影,形象有些泛黃的人物和場景產生出一種奇特的魅力。寶姨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女人,美麗、聰慧、堅強、性情剛烈,寧折不彎。她出生於一個著名的接骨大夫世家,是父親最鍾愛的女兒,她就像田野裏的風一樣自由奔放,又像春天裏的一朵野花一樣燦爛,生命蓬勃。在那個女人要裹小腳的時代,她一雙天足。婚姻不能自主的時代,她與前來就醫的小夥子一見鍾情,大膽相愛,並享受性愛,這在當初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幸的是,她遇見了張老板,那個近乎強盜一樣的惟利是圖者。求親不成,他就野蠻地在寶姨成親的途中實施了殺害與搶劫。一天之內,她失去了相依為命的父親和真摯相愛的丈夫。而未能拜堂成親在中國民間倫理裏就不算丈夫家的人。寶姨萬念俱灰,選擇以一種極為痛苦的方式自殺:喝滾燙的墨汁。被救回性命,卻從此失去美貌和嗓音。她為了腹中的嬰兒活了下來。甘願在高家做一個卑微的保姆,隻要能讓她和女兒在一起,她什麼都不計較。作品再次展示出她性格中的堅韌之美。她的聰慧,她的勤奮,她的對苦難的忍受和她對女兒無怨無悔的博大的愛。女兒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珍貴的東西。女兒和她形影不離十幾年卻不知道這就是自己的母親。她還在為爭得名義上的媽媽、高靈媽媽的愛而偶爾心煩。
寶保姆,這是女兒對她的稱呼。她已經失去了語言功能,但是她卻想出了許多辦法讓女兒聽懂她的手勢。女兒成為她與這個世界對話的唯一通道,當女兒不願意替她轉達心聲時,她就成為這個世界最孤獨最無助的人。精心照顧她並教她讀書識字。茹靈之所以有一手好書法就得自寶姨,她在美國幾十年就靠這手書法謀生。
茹靈十二歲時張老板從寶姨那裏搶去了一罐龍骨因是古北京人骨片而被賣了一個極好的價錢,因此成為對北京人發現有傑出貢獻的人。出於孩子的無知和虛榮心她對張老板說出自己知道龍骨的秘密,張老板於是策劃將她娶給自己的兒子以便獲知這一秘密。為了阻止茹靈嫁進張家,寶姨苦口婆心規勸,但都無效,茹靈一心要離開這個家庭,不管用什麼方式。為了阻止女兒嫁入張家,寶姨將家族故事寫成文字交給茹靈,告訴茹靈家族的悲慘遭遇和自己就是她的生身母親的事實,出於青春期女孩的固執,茹靈堅持不看這些文字並與母親發生衝突時說出了一些極為殘酷的傷害母親心的話。當寶姨問:“難道你對我竟然一點感情都沒有嗎?”十四歲的茹靈答道:“哪怕張家人全都是殺人犯,是賊,就為了擺脫你,我也要嫁過去。”這句話使寶姨心灰意冷,直接促使了寶姨的再次自殺。她連夜寫了一封信給張家,說如果茹靈嫁過去,她就化作厲鬼糾纏。然後用割墨刀割了脖子。這在舊中國是非常利害的詛咒。她同時給茹靈留下一封信說明自己就是她的生身母親以及與張家的血海深仇。寶姨的死和她留下的文字喚醒了茹靈。寶姨死後,茹靈被送進一家美國人開辦的育嬰堂,她在那裏成長戀愛結婚。不幸的是,中日戰爭爆發打碎了她的幸福,茹靈的丈夫被日本人殺害。茹靈和妹妹高靈被迫離開育嬰堂,最後離開中國。
寶姨的行為激怒了劉家人,兩個星期以後,劉家在京城的店鋪遭遇火災,被燒毀了一切財物,連帶燒毀了隔壁的字畫店和書店。全家人驚惶失措地準備逃亡。大家認為都是寶姨的鬼魂在作祟。他們把寶姨屍體扔下窮途末路並讓捉鬼的道士把寶姨用過的梳子關進放醋的罐子裏,以為就此關住了她的鬼魂。人生與命運的詭譎。張老板固然是一個大壞蛋,惟利是圖,無惡不作。但是其他人攀附富貴,主動與這個惡棍結交也是悲劇的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