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寶:我想,剛剛記者講的實際上是一個,核心是我退下來以後這個接班人。這個接班人正巧還是我的兒子。不光是你問,外麵確實也有一部分人也有這樣的想法,把兒子去接班了。讓大家知道一下,我們華西培養的接班人,我們不培養個人。我們是培養群體,不是指定哪一個是我的接班人。如果說要指定哪一個是接班人,一般來講不成功的多,如果指定哪個接班人,那弄得不好就要片麵,比如我是培養接班人了,他如果有哪個地方不足,因為他是接班人,那我給他護短,那麼最後這個接班人就會不成功。那我們的接班人是培養群體,誰都可以當接班人,但是其中有一個標準。什麼標準?那實際他要有“三個力”,一要有組織能力,二要有發展能力,三要有控製能力。

是這樣的幹部就可以。那我們這個新任的書記,為什麼能夠當選?他有組織能力,他是首先搞一個廠,後來乂到黑龍江搞一個東北的華西村,組織各方麵都非常成功,不僅能夠抓經濟,而且能夠團結同誌,這是一條標準。第二來講,他有發展能力,我們華西的黨委成員統統都有指標,你要完成多少,哪個完成多的,你就是第一的功勞,換句話說,這個幹部群體中,你就是最高。這個賬目要公布,大家要民主公認。所以這個是第二條。我們這個新的書記,他是根據以上兩條,是全票,全票當選。但是我批評他了,為什麼能全票,你不謙虛,你自己也投票了,你應該自己不投,這樣就比較謙虛了。第三他有控製能力,大家可以看他,有一些同誌對他這樣那樣,他比我高了,我是忍不住的,馬上要指責,他不,他比較冷靜,能夠控製自己,最後他工作方法比我好,而且把這些人團結得很好。所以說,為什麼吳協恩能夠當選這個新的書記,我們華西村民都知道,這個你們還可以個別去采訪。

他的能力比我強不強,確實比我強,所以我佩服,因為我退下來的那一年,是二〇〇三年七月一日前,當時我們的銷售額是多少呢,全年是六十多億。他一年當選以附錄華西村新聞發布會上興仁寶答記者問後,半年上去馬上就一百億;〇四年實現了二百億;〇五年三百億。發展是一百億的增速,效益是幾個億的速度,社會和諧,現在三萬多老百姓都講新書記好,所以還是以我們的標準推薦出來的接班人,比較好,我實事求是,比較高興。為什麼?因為我看到他們下一代發展快,比我強,那我非常高興,這裏並不是我吳仁寶覺悟高,也有客觀的存在,因為我今年七十八歲了,再要當下去,實在是太老了,所以我已經不再當了,退下來。

我在北京開會的時候,清華大學叫我去講,我講結束以後,有一個學生向我提問,吳書記你要幹到八十歲,你這個跟“年輕化”有什麼關係?我就跟他講了,我說我們華西經濟發展了,華西的用人來講,就變成小才大用了,沒有哪一個是埋沒人才,人才小用,我說青年人統統用上了還不夠,我說我這個老年人廢物利用總可以吧,那他們說可以。

我是作為廢物利用,看是廢物,用好了也是一個寶,所以說我退下來以後,感到高興,一點都沒有什麼想法,而且我還要為現在的班子出一些主意,但是我是交待他們的,我講的話,你們認為對的聽,你們認為不對,不要聽。為什麼?因為如果說要聽我的話,那我說錯了你們也了,那華西就有問題了,所以我現在很注意一般的會議,做做幕後策劃,報告由他們作。這個確實華西兩個方麵,一個是培養接班人成功了。第二我退下來也感到幸福了。為什麼感到幸福了呢,看到老百姓非常富裕,看到新班子非常成功,加上我自己身體也比較好,所以我是幸福上加幸福。

《人民日報》記者:老書記你好,我是《人民日報》記者,你在大家的印象當中,一直是一位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這樣的一個印象。我想請問你,你這種創新的激情和創新的動力來自於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