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寶:我今天穿的是仁寶牌,為什麼要打吳仁寶的牌子,不是為出風頭,為什麼?要說出風頭,我也可以說是出過風頭了,上到中央,乃至全國,有不少的人已經了解我吳仁寶了。到國外,我到韓國去,總理提前三天接見附錄華西村薷嵋發布會上昊仁窆答記奢問我。所以,我不是要出風頭,我為什麼要打這個牌子呢?叫自加壓力,而且,對這個企業也可以教育,我同意你打這個牌子了,你一定要講“三真”要真貨、真價,還要講真話。所以,我是自加壓力,企業也有壓力,是這樣來定這個牌子的。

就華西來說,有一點要跟大家說明,為什麼華西村有名了,為什麼這個產品在全國來說名氣不大?這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原來對名牌的注冊不夠重視。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牌子,要去做,要很多的時間,要花很多精力,最後這個品種快要淘汰了。另一個我們華西的產品不要出去,也不播廣告,總還是供不應求。什麼道理?我們靠真貨,講信譽。這個今後我可以請哪個新聞單位,走訪我們華西村的用戶,而且到國外去看也可以。從鋼材來講,我們的產品可以比別人多賣一百多元一噸。我們現在的毛紡,包括到襪子,比人家的價格都高。那為什麼呢?我剛才說了,是真貨,定的是真價。今後跟國際接軌也要講牌子了,沒有牌子人家不要,這個當然也隻能逐步來。但是我們華西有一條,“華西村”三個字就是我們的馳名商標。所以,我們大家要把華西村搞好。這個就是我們的牌子。剛剛說了,吳仁寶為什麼還會有牌子呢,就是要自加壓力,而對這個企業,我們也可以督促它,重視它,是這樣的二個意思。

江陰電視台記者:您好老書記,我是江陰電視台的記者。這幾十年來,您一直是全國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這次中央媒體把您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和第三批先進性教育的重大典型,推出來進行集中的報道,你這次的感受與心情和以往接受媒體釆訪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吳仁寶:我這次呢,接受這個釆訪來說呢,我看有兩個跟原來不同。一個是檔次這麼高,我看這個也是第一次;第二是這麼多的單位,集中來報道我,也是第一次。為什麼會有這樣兩個第一次呢?你們江陰電台、電視台對我們華西宣傳太多了,甚至我們沒有這麼好,你們還宣傳得這麼好。江陰的電視台是縣級,但是你的設備,和我們無錫市基本差不多,和省相比呢,我看差得也不是太多。為什麼一個縣一級的電視台,包括其他的新聞單位,比較認真,我看你們有一條,設備先進,關鍵的關鍵到江陰來的上麵各級宣傳媒體比較多,你們是學他們的經驗學來的,希望我們江陰繼續向全國各地,特別是向中央的、省裏的學習,這是我提出的一個希望,最後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我是《光明日報》記者,現在我想提一個有關你個人的問題,就是我們這兒天來接觸了大量的材料,也采訪了大量的人,大量的信息,我們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說你是一個理論家,也不誇張;說你是一個實幹家,當然更是這樣的;說你是一個語言藝術家,我們大家也都認為是這樣。還有我個人認為,說你是一個哲學家,這也不過分。我的問題就是說這五十年華西村不但紅旗不倒,而且還一直走在前麵,我自己的感覺應該是與時倶進學習的結果,而且皆定是不斷學習的結果,我就是想問,你是怎麼學習的?比如說平常是怎麼充實自己?平時喜歡讀一些什麼書?怎麼不斷跟上這個時代的?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