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0日,還未消除外出工作疲勞,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牛玉儒同誌就匆匆赴任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行前,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對他寄予了厚望:呼市應發展得更快一些,經濟總量、財政收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麵,都應該在全區位列前茅。到任三天,一向雷厲風行的牛玉儒同誌就製定了到呼和浩特市所轄四區進行調研、視察城建工作的詳細計劃。
然而,這位新上任的市委書記迎來的卻是另一場突如其來的考驗。
2003年4月15日,來勢凶猛的“非典”疫情在呼和浩特市區蔓延。
為了打贏抗“非典”戰役,辦公室成了牛玉儒同誌的指揮所兼住所。牛玉儒同誌擔任了呼和浩特市防控“非典”總指揮,他吩咐身邊的工作人員,多備些礦泉水、方便麵和鹹菜,還買了一雙拖鞋。在辦公室裏日夜堅守,戰鬥在抗“非典”第一線,一住就是幾十天,直到最後獲得勝利。
那時他白天赴抗“非典”第一線搞調研,查疫情,多次深入到社區、醫院、農村、學校,實地掌握防治“非典”的第一手材料。夜裏聽彙報,作決定,還上網學習其他城市的“抗非”經驗,以便根據呼和浩特的實際情況加以推廣。牛玉儒同誌經常是一天隻睡兩三個小時,疲勞過度以後,又要靠安眠藥才能休息。
麵對肆虐的“非典”,牛玉儒同誌僅用了二十多天就在城郊高質量地建成了一所占地500畝、擁有800多張床位和一流設施的“非典”救治中心。
牛玉儒同誌那段日子多次前往醫院慰問白衣戰士。每次,他都主動與身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熱情握手。他對醫護人員說:“在戰爭年代,人民子弟兵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在和平年代的這場防治‘非典’戰役中,你們就是最可愛的人……”麵對不戴口罩的市委書記,醫護人員十分感動。
“非典”期間,呼市一度出現搶購商品、哄抬物價現象。牛玉儒派人到呼市的各大超市摸底調查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庫存情況,得知全市大部分商店內的糧、油幾乎被搶購一空時,他當即決策,由政府拿出資金穩定局勢。僅一天,就把全市糧油價格降了下來,大大穩定了民心。
在抗“非典”的40多個日日夜夜裏,牛玉儒沒有踏進過家門一次,成了新時代的“大禹”。連妻子謝莉也隻能在電視上才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這是牛玉儒同誌在呼和浩特493天裏的第一場戰役,殫精竭慮之後,病魔撤退了,整整瘦了6斤的牛玉儒也在人民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金碑銀碑,不如百姓的口碑”,這是呼市人給予他的最高獎賞。
實幹家
從把握經濟全局來看,牛玉儒是真正懂經濟的幹部,他掌握了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有強烈的機遇意識和發展意識。求真務實、科學發展,體現出一個高級管理幹部的良好業務素質。
有人說,牛玉儒是個實幹家,他有政治家的敏銳,又有經濟家的眼光。
2001年,由於工作需要,牛玉儒調任自治區副主席,分管西部大開發、對外開放、商貿流通和政法等工作。在自治區政府工作期間,牛玉儒同誌堅持從抓項目建設和規劃編製人手,在建立和完善重點項目庫的同時,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彙報,爭取到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他認真組織編製了《內蒙古自治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綱要》,有效地促進了西部大開發的深入開展。他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招商方式,拓寬對外開放思路,擴大招商引資領域,落實目標責任製,並多次率團到沿海發達地區招商與經貿洽談。在牛玉儒同誌的努力和帶動下,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超額完成了“國內資金200億元,進出口總額20億美元,直接利用外資2億美元”的工作目標,實現了內蒙古對外開放的新突破。
擔任呼和浩特市委書記後不久,他因地製宜,大膽提出呼市經濟發展“兩大目標”、 “三大重點”、“五大工程”和顯示呼和浩特現代化氣派的“三年一小變,五年一中變,七年一大變”目標。他的這些目標,使呼市社會經濟發展總體思路更加清晰。並且,在他為首的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呼和浩特的經濟取得了切實的進步。
到2003年年底,呼市cDP突破400億元大關;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在全國42個中心城市居第一位,工業增加值突破80億元;奶牛存欄頭數35萬多頭,超過石家莊,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位,已初步建成“中國乳都”。
當這一組組代表著呼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數據呈現在眼前時,人們驚訝之餘更多的是興奮。而這些數據後麵,凝結了市委書記牛玉儒無數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