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充滿激情地工作著(1 / 1)

在呼市與牛玉儒共過事的人談起他,最突出的印象就是“有激情”,用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的話說,牛玉儒是個“自加壓力,不留餘地,奮力前行”的人。果不其然,從一上任開始,他就傾盡全力為呼市的發展幹實事,既運籌帷幄又衝鋒陷陣。二話沒說就從自治區來到呼和浩特市的牛玉儒,深知自己肩上是副重擔。呼市雖是自治區首府城市,但多年來在經濟實力、城市建設、幹部素質等方麵的情況並不盡如人意。

“包頭像深圳,呼市像村鎮”——這些流傳民間的段子,透露出呼市人對自己城市狀態的不滿意和不甘心。“呼市要在自治區爭做‘老大’,要在西部12省會、首府城市中一爭高低”——這是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代表區黨委對呼市發展提出的期許。

牛玉儒感到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牛玉儒認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經濟發展,根據呼市市情,要做大做強經濟,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突破口隻能是“引企、引資、引智”。見多識廣、朋友遍及全國的牛玉儒,義不容辭地助陣呼市的招商引資。翻開他的工作日誌,仔細算算,他在呼市任上不到500天裏,竟有200多天在外出差,以致連儲波都戲稱他是“空中飛人”。僅看看他今年3月20日到23日的行程:從呼市經北京到成都,再到珠海、深圳,而後又經北京到銀川、烏海回呼市——牛玉儒4天跑了5個城市,從南到北行程萬餘公裏,考察了4家著名企業和兩個城市。

這樣的工作節奏,對牛玉儒來說是司空見慣。李理說,牛書記外出,吃飯經常在路邊小飯館,住和我們一樣的普通房間,什麼都不講究,就是一門心思地談工作。這種勤政、務實、高效打動了眾多客商。呼和浩特市雖不是做高新電子產業的成熟地區,但來自台灣的內蒙古合謙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曹睦欣還是選擇了這裏。“並不是牛書記給我們更多的優惠條件。”曹睦欣坦言,比牛玉儒表態更好的還有,但牛玉儒提供的卻是最具體的措施和幫助,“而且,隻要答應的就一定做到。”

在牛玉儒的帶領下,呼市黨委、政府一班人,以真誠、熱情和實實在在的服務,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使呼市贏得內外客商的青睞。台灣漢鼎、香港興達、浙江華門、四川新希望、石家莊製藥、三聯化工等一大批企業相繼落戶呼市。僅今年上半年,呼市就引進區內外項目102項,引進資金63億多元。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也顯現良好勢頭。今年1~5月,呼市的工業經濟增速、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都躍居27個省會首府城市之首。

“一幅絢麗的圖畫,一首優美的樂章”,是牛玉儒心目中理想的城市。

為讓呼市成為美好的家園,他殫精竭慮,不辭勞苦。

建委主任孫建華說,牛玉儒那時差不多天天都為城建的事和他通電話,不分白天深夜。以致到現在,他晚上一做夢,還總是牛書記的電話……

去年夏天的一個星期天,牛玉儒“打的”上了呼和浩特出租汽車運輸公司楊樹林的車。楊樹林認出他是新來的牛書記,挺認真地說:“聽說你把包頭治理得不錯,你能不能把呼市也建得像包頭一樣漂亮?”這話讓牛玉儒一下子激動起來,他聽出了期盼,也聽出信任。呼市城建曆史欠賬多,基礎設施差,群眾意見很大。自治區領導向他們提出了“3年一小變、5年一中變,7年一大變”的要求。牛玉儒為此傾注了極大精力和心血。

孫建華說:“去年6月我一到呼市,牛書記讓我跟著他大街小巷跑了差不多兩個月,從來沒在淩晨2點以前休息過。”牛玉儒抓城建工作的細致程度,可能令很多為自己家裝修的人都自愧不如。從規劃到設計,從建築材料的選用到綠化樹木的栽種,從便道的鋪裝到路燈的安置,一樣不落都過問。

他對工程質量的要求十分嚴格。兼具蓄水、綠化、美化、亮化功能和人文景觀的東河治理工程施工時,一早一晚,牛玉儒總要來到工地巡視一番;市區幾十條馬路拓寬整修,他一條一條親自驗收。他的司機陳磊說,牛書記看得可仔細了,馬路上的井蓋他都要用腳踩踩試試平不平。“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我們不能糟蹋了!”他這樣告誡大家,也時時警醒自己。

牛玉儒認為,隻要老百姓受益大,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