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牛玉儒還在包頭任市長時,用經營城市的理念進行城市改造和建設,實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使包頭城市麵貌和人居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而在那段時間,正在包頭市城建局副局長任上的孫建華是他的得力助手。正是孫建華在城市建設上的獨到之處,讓牛玉儒對這位城市建設專家刮目相看。牛玉儒就任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時,深知要搞好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建設,同樣要有一位得力的城市建設專家來主持工作,由此,他想到了孫建華。
他多次邀請孫建華與他一起拚一把。起初孫建華不太情願,都婉言謝絕了。牛書記就把孫建華領到呼和浩特市大街小巷暢談自己的宏偉藍圖。在一個小巷牛玉儒對他說:“你看,小巷沒有路燈。孩子們下學晚,上自習回來天就黑了。咱們走起來都這麼難,孩子們就更難走了!這些小街巷非改造不可!”老領導親民、愛民、為民的高尚情懷又一次打動了孫建華,“牛孫配”再次發揮了它的巨大能量,而孫建華的才華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看看呼和浩特市這一年多來在城市建設方麵的變化吧:原來那些擁堵的馬路幾個月之內就被拓寬了;路暢了,出租車的生意也比先前好多了;呼和浩特市街頭建造了許多現代、新穎的公廁,同時不鏽鋼的垃圾筒也沿街而立了;小街小巷在得到亮化、綠化的同時也更加美化了;169米高的現代智能音樂噴泉也在令廣大首府市民心曠神怡的東河擎天而起了;首府公園免費開放、還綠於民了;首府百姓的心與黨、政府貼得更近了。
還有,新進城的大樹,現代、豪華、氣派的景觀燈,1000萬平方米新建綠地,正在開工建設的48幢2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首府的容顏在“長高、長大”中向著“精、洋、美”轉變,向著“中變”、“大變”的目標邁進。在巨大的成績麵前,孫建華感慨多多,他曾經跟牛玉儒身邊的工作人員李理這麼說過:“呼和浩特市的城建工作難度大、任務重,跟他幹肯定很苦很累,而且他要求也嚴。可不知為什麼就是願意跟他幹!再苦再累也願意!總覺得有一股豪情,能成就一番事業!”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牛書記就是憑著這種高超而人性化的領導藝術,知人善任,充分調動各方麵積極性,使呼和浩特幾大班子各司其職,走活了青城這盤棋!
他是一個把百姓放在心裏的人
一個好人、一個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人,人們是不會忘的。在牛玉儒身上體現的是勤政為民、鞠躬盡瘁的公仆情懷。牛玉儒同誌處處以百姓利益為出發點,在他看來,每幹一件事兒,隻要老百姓受益最大,他就下定決心去做。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城市建設,牛玉儒傾注了大量心血。從規劃到設計,以至建築材料的選用,百忙中的他總是盡可能地樣樣參與其中。
牛玉儒說:“執政為民不是一句空話,我們抓經濟建設,抓城市建設,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定要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和實惠。”牛玉儒知道,自己手中的權利是人民給的。參加工作以來,他從沒有用手中的權力為個人、為家人親屬謀取一點私利。
牛玉儒對自己的親戚朋友鐵麵無私對老百姓卻是情真意切!
他的家門從來不允許說情送禮的人進。但家裏卻也總是頻繁接待著客人——素昧平生的上訪群眾。牛玉儒曾多次對他的妻子謝莉說過:“這些群眾既然能找上門來,他們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否則,素不相識的,怎麼會上門求助?咱們可千萬不能將人家拒之門外,再冷了他們的心……”
俗語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牛玉儒身邊的工作人員看到他掉過兩次淚。
1999年12月17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土右旗雙龍鎮接送學生的汽車發生著火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正在陪外賓的牛玉儒得到消息後,立即趕赴現場,指揮救治,並陪著傷者做完手術。走出醫院,已是淩晨3點,他又馬上讓辦公廳通知12月18日上午市政府召開安全生產緊急會議。
救治工作告一段落,等最後一個病人手術完後,牛玉儒卻哽咽、落淚了。他說:“我們抓改革抓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為了什麼?是為了人民生活更幸福,每個家庭更幸福。這樣的事故發生了,就是把我免了職也難以彌補……”
牛玉儒的第二次掉淚是2000年2月3日到包頭市電機廠看望困難職工。
這天,慰問團一行人來到廠裏看望一對無生活來源、相依為命的困難戶母女:丈夫過早去世,女兒快上不起學,住的是廠裏臨時搭的棚,沒有暖氣,沒有電視。牛玉儒掉淚了!他說沒想到,城裏還有這樣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