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牛玉儒,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深有感觸:“‘勤政為民,鞠躬盡瘁’這八個字準確地概括了他的一生。”2004年4月22日,身體極度不適的牛玉儒被身邊的工作人員李理勸進內蒙古醫院,檢查發現結腸腫瘤肝轉移。

此時,牛玉儒還不知道死神已經悄悄向他襲來,他埋怨李理和大夫讓他在醫院呆了一上午,耽誤了太多的工作時間。牛玉儒的病情受到自治區黨委的高度重視,4月26日,他住進北京協和醫院。由於“五一”長假即到,醫院決定“五一”後再給他手術,可牛玉儒不幹,他和醫院交涉堅持利用“五一”假期手術,這樣不耽誤他的工作時間。他的願望是,手術後3天下地、7天拆線、15天爭取回呼市工作。

他對妻子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不會有事的,我對呼市人民的承諾還沒兌現,要幹的事情還很多……”。牛玉儒的執著打動了大夫,醫院終於同意5月3日進行手術。手術後3天,這位堅強的蒙古族漢子忍著疼痛走下病床,然而7天沒能拆線,病魔終於將他束縛在病榻上。

病魔擊垮了牛玉儒的身體,卻不能擊垮他的意誌,擊退他對工作的滿腔熱情。妻子謝莉說:“玉儒就是這樣的人,從來不會憐自己,就知道拚命地工作。他真像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可機器也有停下來檢修的時候啊。”

倒在病榻上,牛玉儒無時無刻不牽掛著呼市的發展和建設。每天,他不斷地叫陪同在身邊的工作人員打電話到呼和浩特市聽取彙報,布置工作任務。牛玉儒生病期間一直陪伴他的呼市市委秘書長蘭恩華說:“牛書記第一次化療後,兩天內把呼市所有部門的負責同誌就都找了個遍,詢問各項工作進展情況。”

蘭恩華作了粗略統計,牛書記給呼市發改委、經貿委、城建委、統計局和商務局的負責同誌打的電話就有100多個,每次談的都是圍繞呼和浩特市的經濟建設問題。

在醫院,牛玉儒的病房門總是敞開的。不論準來探望,他都說:“我沒事兒”,他的話題隻有一個:工作。

這是牛玉儒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日子:

2004年6月11日,第一次化療剛結束,牛玉儒就於當日下午六點半回到呼和浩特市。此時,牛玉儒經過手術和化療體重已銳減26斤,腰圍從2尺9縮到2尺3,1米76的個頭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可是誰也沒想到,6月12日一早,牛玉儒拖著病體仍來到機關,組織其他幹部乘中巴以頑強的毅力檢查了東河工程、呼倫路改擴建工程、火車站廣場建設工程、新華廣場改擴建工程。

“他憔悴了許多,穿了一雙布鞋。剛吃完早餐,嘴角上還有個小米粒,秘書從後麵跑上來,用麵巾紙幫他擦掉了。”陪同檢查的呼市水務局副局長馬文文注意到了這樣的場景,“我當時心裏一沉,牛書記身體已大不如前了。”

6月30日,牛玉儒第二次回呼市,出席全市基層黨組織慶祝“七一”大會。7月16日,他最後一次返回呼市,參加市委召開九屆六次全委會議,做了近三個小時的工作報告。

8月4日,牛玉儒病情惡化。他讓李理撥通了主管經濟工作的市委副書記吳浩峰的電話,布置了三項工作。一是台灣漢鼎集團在呼和浩特市投資的光電廠的第二批招工問題,有困難市委、市政府一定要做好服務工作,不能影響明年2月份工廠的投產。二是托克托電廠工業園區,在基礎設施上一定要下大力氣抓好。三是呼市正在談的一個大項目,引進南京SwT集團到呼和浩特市的洽談情況。

8月6日,牛玉儒全身水腫,生命進入倒計時。他仍囑咐身邊的工作人員李理打電話報告自治區黨委領導,他一定回呼市參加自治區黨委中心小組學習活動,他對呼市的經濟建設還有許多想法和建議。

8月8日,牛玉儒生命垂危。當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吳浩峰趕到北京看望他時,牛玉儒已經進入昏迷狀態。吳浩峰原本隻想看一眼牛書記就走,可是牛玉儒一見老吳,就不讓他離開,示意他彙報呼市經濟工作。在吳浩峰彙報工作的短短20分鍾時間裏,牛玉儒就昏迷了數次。

8月14日,牛玉儒走了。

51年的人生,對於有著火一般工作熱情的牛玉儒來說,實在太短。在牛玉儒眼中,群眾利益無小事。麵對生死關頭他卻說:“我沒事”。這是一個共產黨人的光輝寫照。呼和浩特市的一位幹部說:“我們入黨時都麵對黨旗宣過誓,牛玉儒實現了自己對黨的莊嚴承諾,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牛玉儒屬於這樣一種人,死亡對他似乎無可奈何。他的全部精神反映在他的工作中,貫穿於黨的事業裏。雖然現在他已離去,但充滿激情的牛玉儒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