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修辭學對象觀的曆史反思(2)(3 / 3)

一切修辭活動,都必須利用語言因素(詞彙、語法、語音)……修辭的一切手段,都離不開語言因素,所以研究現代漢語各因素與修辭手段的關係,確是建立新的修辭學體係的一項重要工作。

張弓從語言運用三要素劃分修辭學的對象,以此為綱,建立新體係,這在《修辭學發凡》的基礎上又形成了新的特色。後來的一些修辭學著作以語言三要素劃分修辭學對象而建立修辭學體係,大抵是受了張弓先生的影響。

(三)平行的同義手段和非平行的同義手段

把修辭學對象看做是同義結構的林興仁先生認為,修辭學的對象可分為平行的同義結構和非平行的同義結構。具體類目可用下表表示:

(四)正偏離、零度和負偏離

陳望道對修辭學對象的分類在《修辭學發凡》之後有了新的變化,他認為修辭學也要研究修辭病例。消極修辭要研究零點和零點以下的東西。所謂零點以下的東西就是不通的,零點就是普通的通順明白的;積極修辭則要研究零點以上的東西。如下圖所示:

王希傑先生在此繼承和發展了陳氏的思想。他對修辭現象作了三分,即:正偏離修辭——零度修辭——負偏離修辭。

對對象的分類可以從不同層麵按不同角度進行。可以一次性劃分,亦可作多次的連續的劃分。而第一層次的劃分最重要。在第一層麵上把修辭學的對象合理地科學地區分開來,有助於揭示修辭學內部的結構,有益於分門別類地考察不同層次間、不同類別間的相互聯係和區別,有利於研究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開拓。兩大分野法劃分出消極修辭,反映了消極修辭現象已經進入研究的視野。語言、詞彙、語法三分法,從語言構成要素(語言材料)進行劃分,有一定新意,這種分類對新學科——語音修辭學、詞彙修辭學、語法修辭學產生起了積極的作用。平行的同義結構和非平行的同義結構的劃分,則是又一新穎的分類,它提供給修辭現象領域裏的新的矛盾和新的對象。以上這三種分類法,別開生麵,各有千秋。

第四種分類為正偏離、零度和負偏離三分法,這是對兩大分野的進一步修正。把原來消極修辭所包含的零點(普通的通順明白的修辭)和零點以下(不通的詞句)劃分開來,把修辭病例單獨作為一大門類進行研究,這是史無前例的,它開拓了修辭學研究的又一新領域,給病句學以應有的地位,豐富了修辭學研究的內容,對修辭學科學理論體係的建立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從以上我們對修辭學對象研究的曆史回顧中,可以看到:修辭學對象觀的演變發展是曲折的、多樣化的,而總的趨勢又是前進的、上升的,是對對象之科學性認識的無限接近。

從曆史的回顧中我們發現,某一曆史時期修辭學科學的性質決定了該時期研究的內容範圍,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該時期的修辭學對象的分類體係。

對修辭學的對象認識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到修辭學研究方法的采用,直接關係到修辭學理論大廈的構建。要想建立科學的理論體係,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必須對修辭學對象有一個清晰的科學的認識。

通過對修辭學對象觀的曆史回顧與反思,我們對修辭學對象的性質、範圍、分類等有了較清楚的認識,迄今為止修辭學對象研究所取得的令人可喜的成就,是90年代修辭學在高層次上進一步科學化的堅實基礎,它將對整個90年代乃至更遠時期的修辭學科學研究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