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又稱流行,它也是一種社會文化心理現象。時尚心理對語言這個交際工具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許多新詞新語新的修辭方式的產生,往往是由時尚流行開始的,漢語中無標點修辭及其連貫流動美的形成就與時尚有關。
在本世紀初的西方文壇上,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被視作意識流的經典著作。它的種種意識流表現手法特別是無標點法被後代作家們競相仿效。小說《尤利西斯》最後一章即第十八章,全章隻用了兩個句號,通常都說成無標點。喬伊斯采用這種形式,是為了特定情境的需要,為了表現布魯姆半夜醒來後躺在床上浮想聯翩、思緒像不受控製的流水似地東淌西流沒有問斷的心理狀態。80年代初,意識流文學流入我國,文壇的小說創作也開始大量采用這種意識流手法,出現了大段大段的人物內心獨白、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元標點這一表現形式也一時成了時髦,許多小說中出現了無標點的段落。如:
……試想序列音樂中的邏輯是否可以把你的生命延續到理性機械化階段與你日常思維產生抗衡與緩解並產生新的並非高度的高度並且你永遠忘卻了死亡與生存的邏輯還保持了幻想把思維牢牢固在一個無限與有限的機合中你永遠也要追求並弄清你並且永遠弄不清與追不到還要追求與弄清……
——劉索拉《你別無選擇》
這是那個近乎迂氣的音樂學院學生董客的一席玄談之言。作者故意不加標點,旨在表現作品人物那種前後不連貫、疙疙瘩瘩的語流和玄玄乎乎、故作深刻的理性思維。這種無標點的意識流的表現在特定的語境中強化了文學語言的表現力,但若使用不當或濫用反而會影響正常的語義表達,造成閱讀理解上的困難。在許多作家熱衷於運用無標點的表現手段並視為一種文學時尚的若幹年後,中國文壇的小說裏已經越來越少地出現大段大段的無標點描寫,而那種不影響閱讀的容易斷句的小段落無標點的表現法卻為許多作者所喜愛所接受,被保留沿用了下來,至今仍時常可見。如:
江南的煙雨是最能體現出江南的真正的風韻來的。我這樣想著。透過大門,我靜靜地享受煙雨中的江南。煙雨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心中默念著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慶一《蝶戀花》
這種無標點語流可以給人以連續綿密的感覺,產生一種一氣嗬成的流動的美。應該說這也是一種新的修辭表達方式,我們需要對它進行深入研究,定性定位定格,逐漸提升到理論認識的高度。
(三)風俗
風俗是一種社會規範,是在一定民族文化心理基礎上形成的,作為一種特定社會文化現象的風俗,它反映了生活於一定社會中不同區域、不同民族、不同階層在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文化藝術觀念、語言表達等方麵的心理狀態。
漢語修辭中對偶和雙關的美,浸透著豐富的漢族風俗文化內涵。
對偶是我國語言藝術的一種獨特形式,利用對偶形成的對聯具有深刻的傳統風俗文化色彩。千百年來,對聯已成為大多數中國百姓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每逢重大節日、或婚喪嫁娶都要貼上對聯。通過對聯的形式與內容,表達對幸福、平安、福祿、壽喜、慰藉、吉利的追求,表現了中國人淳厚、善良、樸實、真誠的傳統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這是他們美善觀的反映。
對偶的形式和內容具有豐富的美學意蘊。字數相同,給人以整齊美;兩句相對,給人以勻稱美;音節錯落,給人以節律美;對仗工整,給人以機智美;內容緊湊濃縮,給人以豐富美。對偶格之所以深受中國人喜愛大概與它集多種美感於一身,且符合漢民族的傳統審美心理,再加之形式上短小精悍的特點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