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印象是:兩個多小時,在舞台上,我既沒有能見到白洋澱當年抗日的情景,也沒有聽到我所熟悉的京戲。
這是“京劇革命”的產物。它追求的,好像不是真實地再現曆史,也不是忠實地繼承京劇的傳統,包括唱腔和音樂。它所追求的,是要和樣板戲“形似即模仿“樣板”。它的表現特點為:追求電影場麵,采取電影手法,追求大的、五光十色的、大轟大鬧、大哭大叫的群眾場麵它變單純的音樂為交響樂隊,瓦釜雷鳴。它的唱腔,髙亢而淒厲,冗長而無味,缺乏真正的感情。演員完全變成了政治口號的傳聲筒,因此,主角完全是被動的,矯揉造作的,是非常吃力,也非常痛苦的繁重的唱段,連續的武打,使主角聲嘶力竭,假如不是青年,她會不終曲而當場暈倒。
戲劇演完,我記不住整個故事的情節,因為它的情節非常支離;也喚不起我有關抗日戰爭的回憶,因為它所寫的抗日戰爭,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甚至可以說是不著邊際。整個戲鎊鼓喧天,槍炮齊鳴,人出人進,亂亂哄哄。不知其何以開始也不知其何以告終。
第二天,在中國大戲院休息室,開座談會,我準備了一個發言提綱。參加會的人很不少,除去原有創作組。主要演員,劇團負責人。還有文化局負責人,文化口軍管負胄人。夭津日報還派去廣一位記者我坐在那裏,斟酌我的發提綱。忽然,坐在我旁邊的文化兄負責人,推了我一下。我抬頭一看,女書記迸來全場的人都站了起來,我也跟著站了起來。女?記在我身邊坐下,會議幵始。
在會上,我談了對這個戲的印象,說得很緩仲,也很真誠。並談了對修改的意見,詳細說明時冀中敗和白洋澱一帶抗日戰爭的形勢,人比鬥爭的特點,以及敵人對這一地殘酷婦蕩的大概是因為我講的時間長廣一些別的人沒有再講什麼。女書記作了一些指七,就散會了。
砬來我才知道,昨天沒有人講話,並不是同意了我的意見。在以後隻有創作組人員參加的會上,舊有成員,開始提出了反對意見,並使我感到,這些反討意見,並不純悴屬於創作方麵而是暗示:
一、他們為這個劇本,已經付出廣很長的時間和很大的精力,如果按照我的主張,他們的劇本就要從根本上推翻。
二、不要奪取他們創作樣板戲可能得到的功勞。
三、我是剛剛受過批判的人物,能算老幾。
我從事文藝工作,已經有幾十年,所謂名譽所謂出風頭,也算夠了。這些年,所遭淩辱,正好與它們抵消。至於把我拉來寫唱本,我也認為是修廢利舊,並不感到委屈。因此,我對這些富於暗示性的意見,並不感到傷心,也不感到氣憤。它使我明白了文藝創怍的現狀。使我奇怪的是,這個創作組,曾不隻一次到白洋澱一帶,體驗生活進行訪問,並從那裏弄來一位當年的遊擊隊長,長期參與他們的創作活動。為什麼如此無視抗日戰爭的曆史和現實呢?這位遊擊隊長,戰鬥英雄,為什麼也屍位素餐,不把當年的曆史情況和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他們呢?
後來我才明白,一些年輕人,一些“文藝單命”戰士,隻是一心要“革命”,一心創造祥板已經迷了心竅,是任何意見也聽不進去的。
不知為了什麼,軍管人員在會上支持我的工作,因此,劇本討論仍在進行。
這就是目前大為風行的集體創作:每天大家坐在一處開會,今天你提一個方案,明天他提一個方案,互相抵消,一事無成。積年累月,寫不出什麼東西,就不足為怪了。
夏季的時候,我們到白洋澱去。整個劇凹也去,演出現在的劇本。
我們先到新安,後到王家寨,這是澱邊上一個比較大的村莊。我住在村南頭(也許不準確,因為我到了白洋澱,總是轉問,過去就發生過方向錯誤)一間新蓋的、隨時可以放眼水澱的、非常淨的小房裏。
房東是個老實的莊稼人。他的愛人,比他年輕好多,非常精明。他家有幾個女兒,都長得秀麗,又都是編席快手,一家人生活很好。但是,大姑娘已經年近三十,還沒有定婚,原因是母親不願失去她這一雙織席賺錢的巧尹。大姑娘終默默不語。她的處境,我想會慢慢影響下麵那幾個逐年長大的妹妹。母親固然精明這個決策,未免殘酷了一點。
在這個村莊,我還認識了位姓魏的幹部。他是專門被派來招呼劇閉的,在這一帶是有名的“瞎架起先,我不知謹這個詞兒,後來才體會到,就是好攤事管事的人。凡是大些的村莊,要見世麵,總離不開這種人。為村子黽的豬隻到處跑,蒼蠅到處飛,我很快就拉起痢來,他對我照顧得很周到住了一程子,我們叉到了郭裏口。這足澱裏邊的一個村莊,當時在生產上。好像很有點名氣經常有人參觀在大隊部,村子部為我們舉行了招待會,主持會的是村支部宣傳委員劉雙庫。這個小夥?,聽說在新華書店工作過幾年,很有口才,還有些派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