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五日,張秉貴參加了周總理的追悼大會。人民大會堂的大廳裏,一片無法控製的痛哭聲,鄧小平同誌致悼詞,他竟未能聽清楚。回到店裏,他把悼詞逐字逐句反複閱讀了不知多少遍,在化悲痛為力量一句上用筆加上密圈。這是他的誓言,他決心用實際行動響應黨的號召。
在風雨如磐的日子裏,張秉貴以更加熱情周到的服務寄托深沉的哀思。他的崗位在櫃台上,對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念表現在櫃台上,力挽狂瀾的努力也表現在櫃台上。他的高度自覺和實際行動,在抗震期間表現得同樣出色。
七月二十八日淩晨,唐山發生了強烈的地震,波及北京。百貨大樓六樓東南角的外圍部分脫落,隻好停止營業進行搶修和全麵加固。許多職工的住房危險,不得不遷進抗震棚。張秉貴仍然住在集體宿舍裏,除了在店值班就是到抗震棚去“家訪”。連天陰雨,張秉貴和同事們打著傘、拿著手電筒、帶上塑料布從一家走到另一家。他自家的房子也很危險,愛人托人帶信要他回家看看。他很清楚家裏的窘境,但他更清楚自己應該先幹什麼。過了幾天,他抽空回了一趟家。家已遷進了一個用向日葵稈和席子搭成的窩棚裏,愛人看他熬出血絲的雙眼,一個難字也沒有說。他在家裏呆了不過半天,就趕回店裏來了。
百貨大樓門前,搭起了臨時售貨棚。張秉貴重又活躍在櫃台上。八月驕陽,風雨時來,簡陋的臨時貨棚,工作條件比較艱苦,有的同誌還有家務牽掛。張秉貴則一心撲在櫃台上。他不但不計時間長短、天氣好壞,以比平日更高的熱情接待著顧客,而且關心著唐山抗震救災的活動。
困難麵前看英雄。張秉貴不但自己幹,而且向青年宣傳唐山同行們的抗震事跡。
有的同誌說搭棚售貨沒有必要。張秉貴就講唐山市西窯百貨商店被震塌之後職工們的鬥爭事跡。他們從殘垣斷壁之下陸續挖出貨物,大震之後一星期就在餘震不斷的情況下,在簡易的席棚商店裏恢複了營業。這家商店的黨支部書記白恩波說:“商店一開,對災區人民的抗災鬥爭就是一個有力的支持和鼓舞。”他認為,百貨大樓的臨時售貨棚雖然不大,但為抗震群眾送了方便,也體現出為同分憂的精神。他在棚裏售貨,堅持了近兩個月,直到百貨大樓恢複營業。
有的同誌強調家裏有困難,動不動就請假。張秉貴就講唐山同行的英雄行為。西窯商店震塌後,三名值夜班的職工剛剛脫險,就聚攏在一起,發出錚錚誓言:有我們在,就有商店在,決不讓國家財產遭受損失?共產黨員王希佑忍著傷痛守在商店廢墟上不肯離開。他說:“多一人就多一份力量。我雖然不能走路,還可以用兩隻眼睛守護商店。”這些事跡的傳播,有力地鼓舞著百貨大樓職工的抗震士氣。
九月九日,廣播電台傳來毛澤東主席逝世的噩耗。舉國震動。百貨大樓全體職工和正在樓裏搶修加固的建築工人無限沉痛,有的人痛哭失聲。四樓禮堂裏設起靈堂,全體職工輪流上樓吊唁。九月十二日,張秉貴遵照領導安排去人民大會堂毛主席遺體旁守靈。這一次,他有機會向毛主席表達一個普通售貨員的悼念深情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決心。九月十八日,張秉貴參加了毛主席的追悼大會。他同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同各方麵的代表人物一起站在天安門城樓前臨時搭起的高台上,看到廣場上的百萬群眾,其中包括百貨大樓的八百名職工和成千上萬的同行,巨大的悲痛正變成無窮的力量。作為售貨員的代表,他告慰毛主席:我們是在毛澤東思想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二十多年來,不管風吹浪打,我們在櫃台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今後,無論出現什麼情況,我們必將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