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愀(qiǎo)然:臉色改變貌。
⑧繆(liáo):同“繚”,環繞,糾結。
⑨釃(shī)酒:斟酒。
⑩匏樽:酒器。匏,葫蘆的一種。
{11}“蜉遊”句:喻言人類生存於世間的短暫。蜉遊:朝生暮死的小蟲。“渺滄海”句:喻言人在宇宙中極其渺小。
{12}長終:永遠存在。
{13}未嚐往:並沒有消失,謂始終還是一江的水。
{14}無盡藏(zàng):佛家語,意即無盡的寶藏。共適:共同舒適地享受。
{15}肴核:葷菜、果品。
【鑒賞】
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文與《後赤壁賦》均作於貶所。
文章由遊起興,由景生情,由情入理。先以月夜遊赤壁為開端,描繪清風、明月、秋江、夜色,由良辰美景觸發忘懷世俗的飄然之樂。繼而由簫聲引起悲情,通過對曆史人物興亡的憑吊,發出人生短促、世界永恒的感慨。再通過主客問答,以水、月為喻,探討人生與宇宙變與不變的哲理,悟得“物與我皆無盡”“造物者之無盡藏”,然後釋然,心情暢適,化悲為喜。表現出了作者在貶謫生活中複雜、矛盾的心情,展露了其超脫的人生態度和樂觀情懷。篇中主客問答,實際上代表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兩個方麵。他用賦家“抑客申主”的手法,駁詰了客人的悲觀情緒,給人一種曠達向上的力量。其中闡述的“變”與“不變”之理,含有辯證的合理因素,頗能給人以人生啟迪。
這篇散文賦,筆法揮灑自如,文勢流暢奔放,如行雲流水。無論是描畫清虛之景,描摹淒切的簫聲,還是憑吊曆史遺跡,闡發玄妙精微的哲理,都馳騁想象,呈現出浪漫主義的奇情壯采。詩情、畫意、哲理兼而有之,水乳交融,賞之,令人飄飄然有憑虛禦風、羽化登仙之感。
■ 妙評
此賦學《莊》《騷》文法,無一句與《莊》《騷》相似,非超然之才,絕倫之識,不能為也。瀟灑神奇,出塵絕俗,如乘雲禦風而立乎九霄之上,俯視六合,何物茫茫,非惟不掛之齒牙,亦不足入其靈台丹府也。餘嚐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與天宇合而為一,始知此賦之妙。
——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卷七
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於舉業雖不甚切,觀其詞義,瀟灑夷曠,無一點風塵俗態,兩晉文章,此其傑然者。蘇子瞻《赤壁賦》之趣,脫自足篇。
——明·歸有光《文章指南》
出入仙佛,賦一變矣。
——清·儲欣《唐宋八大家類選》
以文為賦,藏葉韻於不覺,此坡公工筆也。憑吊江山,恨人生之如寄;流連風月,喜造物之無私。一難一解,悠然曠然。
——清·張伯行重訂《唐宋八大家文鈔》卷八
東坡天仙化人,其於文章驅使惟心,無不如誌,最為流俗所慕愛。學者紛紛摹擬,徒滋流弊,不知公文天馬行空,絕去羈絆,固無軌轍之可尋也。即如此篇,初何嚐為古今賦家體格所拘,而縱意所如,自抒懷抱,空曠高邈,夐不可攀,豈複敢有學步者哉!
——近代·賀培新《文編》卷下
■ 後赤壁賦(蘇軾) ■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①。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鬆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②?”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複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複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③。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穀應,風起水湧④。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⑤。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⑥。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⑦。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鳴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⑧?”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注釋】
①行歌相答:邊走邊吟詩相唱和。
②鬆江之鱸:鬆江縣(今屬上海市)以產四鰓鱸著名。顧:可是。
③攝衣:撩起衣服。履巉(chán)岩:走上險峻的山崖。披蒙茸:分開叢生的野草。踞虎豹:踞坐在狀如虎豹的大石上。攀棲鶻(hú)之危巢:攀登鶻鳥巢居的崖壁。鶻,一稱“隼”,猛禽類。危:高。馮(píng)夷:神話傳說的水神名,即河伯。幽宮:深宮,此指水府。
④劃然:象聲詞。長嘯:撮口發出清越而悠長的聲音。
⑤“聽其所止”句:任憑它(舟)隨便漂流,停在哪裏就歇在哪裏。
⑥玄裳縞衣:黑裙白衣。丹頂鶴(俗稱仙鶴)身上純白,羽尾黑色,故雲。
⑦羽衣:《漢書·郊祀誌上》:“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顏師古注:“羽衣,以鳥羽為衣,取其神仙飛翔之意也。”按:五利將軍欒大為漢武帝時方士,故後世稱道士為羽士,道服為羽衣。蹁躚(piān xiān):狀如舞蹈之旋行貌。
⑧疇昔:從前,過去。這裏指昨天。
【鑒賞】
此篇承《前赤壁賦》而來,也寫赤壁,卻自有其特色。前賦寫秋夜泛舟江上,月白風清,流波萬頃,主客由良辰美景而生感慨,議論宇宙人生,表觀曠達情懷。後賦則由寫水轉向寫山,著重描繪於冬夜江岸上的見聞感受,充滿了超塵絕世的奇想,並用虛幻的夢境來表現作者超塵絕世以求解脫的情思。前賦長於說理,後賦精於體物,寫法不同,主旨卻一致。二賦合讀,更能體會其中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