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顏

(1236—1295?),元朝蒙古八鄰部人,生長在西域。至元初奉使入朝,以才識而被元世祖留為侍臣,繼而,拜中書左丞相。他統率元軍,攻滅南宋,北平叛王,轉戰二十多年,戰功顯赫,備受皇帝寵信。從他僅存的這首曲詞中,便可看到他的抱負,他的自信,他的得意洋洋和躊躇滿誌。

喜春來①

金魚玉帶羅襴扣②,皂蓋朱幡列五侯③,山河判斷在俺筆尖頭④。得意秋,分破帝王憂。

【注解】

①喜春來:又名《陽春曲》。

②金魚:金符,區分官階的一種標誌,刻為鯉魚形,故稱。玉帶:玉飾腰帶。羅鑭:即綺羅官袍。唐製,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佩飾金魚和玉帶。這裏指高級官員的服飾。

③皂蓋:黑色的車蓋。朱幡:紅色的旌旗。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列:位列。

④山河:指江山。判斷:指點。

【賞析】

玩味此曲,一派征服者聲吻,乾坤把於股掌之中,山河懸在筆尖之上,是何等氣概!小曲更妙在小物內心的所謂“得意”之態,寥寥寫來,神采飛揚,一代開疆勳臣形象躍然而出。《元史》本傳來稱其“深略善斷”統二十萬大軍“若將”一人,諸帥仰之若神明”。功成還朝,“歸裝惟衣被而已,未嚐言功也”。口頭上“未嚐言功”,心裏卻“得意”非常,兩相印讀,大有意味。伯顏能詩善曲,而曲為餘事,往往更見其實之心跡也。

張弘範

(1238—1280),字仲疇,易州定興(今屬河北)人。1274年,伯顏率元軍渡江攻宋,弘範為前鋒,長馳入建康(今南京),略地大江南北。四年後,他任蒙古漢軍都元帥,南取閩廣,俘文天祥,迫使陸秀夫背負宋帝赴水死,南宋亡。不久他也暴病而卒。

喜春來

金妝寶劍藏龍口①,玉帶紅絨掛虎頭②,綠楊影裏驟驊騮③。得誌秋,名滿鳳凰樓④。

【注解】

①金妝:黃金裝飾。龍口:有龍形紋飾的劍鞘。

②虎頭:指虎頭牌,皇帝頒發給從軍武將便宜行事的金牌。

③驊騮:駿馬。

④鳳凰樓:宮中的樓閣。這裏指代朝廷。

【賞析】

該曲有如簡筆勾勒之速寫,繪形摹影,神態可掬。謂其開散曲塑造人物形象之先聲。未為不可。惟其與前伯顏曲構想仿佛,略嫌雷同。

元好問

(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元之際最有成就的文學家、史學家。他做過金朝翰林,也飽嚐過國破家亡的痛苦。金亡後,他隱居不仕,專事著述,其詩、詞、文都堪稱大家。其散曲在當時也有影響。

驟雨打新荷①

綠葉陰濃,遍池塘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②,妖豔噴香羅。老燕攜雛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珍珠亂糝③,打遍新荷。

人生有幾,念良辰美景,一夢初過。窮通前定④,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尊淺酌低歌。且酩酊⑤,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注解】

①聚雨打新荷:曲牌名,又作《小聖樂》,屬小石調。

②海榴:石榴。

③糝:濺。一作“撒”。

④窮通:指失意和通達。

⑤酩酊:醉酒。

【賞析】

遺山為一代文壇巨子,偶為詞曲,則出手不凡。其寫景明麗爽暢,寫情疏豪宕,一氣嗬成,鬧而不喧,意境特出;下闋抒情,熟而不俗,似醉猶醒,別具一段心緒。“驟雨打新荷”屬雙調的曲牌名,又名“小聖樂”。每支曲牌均隸屬於一定的宮調,一牌數宮隻是少數例外。全曲分上下兩闋,上闋以寫景為主,下闋即景抒情,抒發作者感歎人生、放達自足的情懷。

王惲

(1227—1304),字仲謀,號秋澗,河南汲縣人。他的詩文字畫在當時都很有名。生平著作豐富,有文集一百卷,其中詞曲集《秋澗樂府》四卷,存小令四十一首。

小桃紅

采菱人語隔秋煙①,波靜如橫練②。人手風光莫流轉③。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麵④。江山信美⑤,終非吾土⑥,何日是歸年?

【注解】

①秋煙:秋天的霧氣。

②橫練:形容水麵如橫鋪著的白絹。

③入手:到手。流轉:流逝。

④春風麵:形容女子俏麗的容顏。杜甫《詠懷古跡》之三中有“畫圖省識春風麵”。

⑤信美:的確美好。

⑥吾土:我的故鄉。

【賞析】

這一首以反襯手法寫思鄉之情,先是寫足了平湖秋色之美,以及采菱女的嫵媚,“江山”句陡然一轉,直抒胸臆,流露出濃稠得無法代解的鄉愁。

倪瓚

(1301—1374),字元鎮,自號風月主人,又號雲林子等,無錫人。他的畫淡遠簡古,不同流俗,在畫史上占有很高地位。詩文也清雋淡雅,不事雕琢。

人月圓①

傷心莫問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②。鷓鴣啼處,東風草綠,殘照花開。悵然孤嘯,青山故國,喬木蒼苔③。當時明月,依依素影④,何處飛來?

【注解】

①人月圓:亦作詞調,格律相同。

②越王台:春秋時越王勾踐所築,遺址在今浙江紹興。

③青山故國,喬木蒼苔:謂故國隻剩青山,喬木依然,蒼苔滿地。寫今昔滄桑之感。

④素影:指皎潔的明月。

【賞析】

這是一首典型的懷古傷情之曲。上闋融化前人詩意如同已出,且與下闋銜接自如,了無痕跡,絕非一個“巧”字即可言盡。下闋扣緊眼前景物,所思卻是故地舊事:殘照蒼苔,明月孤影,長嘯聲遠,渺渺幽思。登臨故址,懷古思人。霸業何在?隻見東風殘照,古木蒼苔。驚回舊夢,漁歌又起,無限消魂。第二支曲以白描寫手法結束,營造出一種悠悠不盡的蒼涼意味。

折桂令

擬張鳴善①

草茫茫秦漢陵闕②,世代興亡,卻便似月影圓缺。山人家堆案圖書③,當窗鬆桂,滿地薇蕨④。侯門深何須刺謁⑤,白雲自可怡悅。到如今世事難說。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傑。

【注解】

①擬:模擬。張鳴善:元代散曲作家。

②陵闕:帝王的墳墓。

③山人:隱居者,作者自稱。

④薇蕨:一種野菜。

⑤侯門:王侯的門第。刺謁:求見,拜訪。刺,拜客用的名片。